APP下载

年轻人为什么反感“专家建议”

2022-06-18

新传奇 2022年22期
关键词:热门话题买房钱包

近日,针对“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三条热门话题,“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冲上热搜第一。年轻人为什么反感“專家建议”?

2018年,有专家提到“六个钱包”的概念,意思是年轻夫妻买房,可以拿双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个家庭的积蓄来交首付,一时之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今年5月,又有专家表示,不建议男女结婚时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相关话题再次冲上热搜。

说建议的是专家,说不建议的也是专家,这不禁让许多年轻人感到困惑。

这些年,专家们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专家们都在操心什么事

这届专家在社交平台上总是与提建议直接挂钩,一些博主似乎把帮助专家上热搜作为绩效考核,每年年终盘点就是看谁上的热搜数量最多。

从阅读量最高的话题来看,专家们的关注点深入生活各个角落,上至买房、生育、退休难题,下至吃饭、喝水、睡觉等琐事也覆盖到位,简直比父母还要为我们操心。

其中,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的议题获得最多关注。这些年来,延迟退休的话题一直讨论不休,到底什么时候能退休,作为关乎个人切身利益的话题备受瞩目。

建议晚上10至11点睡觉的话题,成为本届“专家建议大赛”亚军。这则来自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的建议,出发点是希望大家为健康着想而早睡。但打开评论区,留言中充斥着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早睡的怨气,比如“不要随便对别人说晚安,可能别人还要加班”。面对难以实现的专家建议,评论区便成为了网友集中泄愤的阵地。

而面对“晚饭只吃七分饱”“不建议一天多次洗头”等老妈子式唠叨,网友们纷纷表示,要严格按照专家建议活着,可真不容易。

在关于“吃”的热门话题中,专家们更多是从健康角度出发,提醒大家控制饮食。比如“青团每次只吃一两个”“每日吃荔枝不宜超过十颗”“吃螃蟹一天不超过两只”等。不过也不乏“不要在吃饭和睡前批评孩子”这类让人闪过一丝疑惑的建议。

年轻人为什么反感“专家建议”

近日,针对“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三条热门话题,“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冲上热搜第一。但不少网友的评论已经偏离了买房主题,而是在调侃专家和表达负面情绪。

专家建议自相矛盾,是令年轻人反感的原因之一。

尽管大多数专家都是实名制建议,但热搜词条往往套用 “专家建议×××”的句式,网友们不会特别关注到底是哪个人提出了什么观点,而是将所有专家视为一个整体。

于是,年轻人不满专家们提出截然相反的建议,提出“建议专家们先自己开个会统一话术,不要自相矛盾”。

另外,部分年轻人也认为,专家不接地气,未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就纸上谈兵地提出各种建议。

去年12月,“经济学家建议年轻人别在通勤上花过多时间”登上热搜。评论区的年轻人指出,专家的建议不考虑大城市租房成本、年轻人经济能力等现实情况,将通勤时间等同于个人意愿问题,纷纷反问,住得远难道是自己愿意?

很多年轻人认为,专家生活在精英的世界,与普通人并不存在风险共担的关系。专家可以大胆提出空中楼阁式的建议,因为他们不必对普通人听从建议的后果承担责任。

如何正确提建议

除了日常吃喝、疫苗、生育、退休、教育、买房等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话题,专家们也有针对社会发展的提案,比如“建议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建议房产税试点”,也有给普通人的提醒,比如“建议新冠肺炎愈后3个月再考虑生育”“建议初中生接种hpv疫苗”等。这些优质的建议,引发了公众严肃的讨论。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建议有成为公共政策的价值。人们细致地分析建议的可行性,拆解其中的成本收益,最终很有可能形成一些共识。这就比年轻人多喝热水之类的建议靠谱多了。前者引导社会怎么做,后者教育年轻人怎么做,层次、格局的差别显而易见。

年轻人对专家的建议不买账,也说明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生态里,没有人可以单纯凭借一个头衔就成为意见权威。专家的建议是不是靠谱、有没有可行性,都会被放到公共舆论中审视一番。

大家并不要求专家一定要绝对正确,关键是专家不能使用一种“中止讨论式”的话语结构,比如把严肃的社会问题简化成年轻人的个人问题,这就让讨论失去了公共价值。

社会依然需要专家建议,尤其需要有价值的专家建议。各领域的专家如果能不断提升公共发声的质量,提出更多有益的建议,形成有启发性的舆论互动,善莫大焉。

(澎湃新闻网等)E82B78E1-85C5-4CD8-90F5-4711551CFE89

猜你喜欢

热门话题买房钱包
热门话题 一季报惊喜不多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机会和成长
钱包
国产传统影视剧中故事来源刍议
我帮你拿来了
我帮你拿来了
买房前后
看好你的钱包
买房买车记(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