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

2022-06-17李融亲谢晨舒周媚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

李融亲 谢晨舒 周媚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措施:搭建高水平、高质量课程教学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通过增加针对性的培训、制订信息化教学改革方案、以赛促教,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有效运用教学评价考核、实现教研联动,完善信息化教学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2-0121-04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该课程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覆盖全体学生。本文以当下高职生的学习特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期提升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生的学习特点

(一)对信息化学习感兴趣但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均离不开网络和智能手机。“互联网+教育”模式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学习中,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了高职生的学习兴趣,给高职生的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高职生乐于接受和体验新技术,对信息化教学模式感兴趣,且大都能快速掌握信息化学习手段,但在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专业学习、处理和筛选网络信息、甄别网络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不足,说明其信息素养还有待提升。

(二)学习的自主性有待提高

相关研究显示,高职生的学习动机与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动机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但从实际情况看,高职生在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方面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高职生的理论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更偏好动手操作;缺乏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规划,学习过程中较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有畏难情绪,容易在学习中感到受挫和倦怠,甚至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心理和行为上帮助高职生解决这些问题,逐步提高高职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学习时间被分割

传统的知识获得途径依赖于书籍阅读,而阅读书籍在连续且较长的时间内进行,知识的获得相对连续和系统化。当前,高职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变化,众多知识服务App的广泛应用,让知识获得途径变成“随时随地”,学生用智能手机接通网络便能保持与社会的高度互动和链接,通过网络搜索功能就能快速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种分割了时间的学习方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时间被分割后形成的碎片化学习方式也存在知识缺乏系统性和信息泛滥等弊端。

(四)学习者背景多样化

目前,高职生生源构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普通高中生,他们通过参加高考或对口招生进入高职院校;第二类是中职生,他们通过单招方式进入高职院校;第三类是四类人员,包括下岗工人、退伍军人、新型农民和农民工,他们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职院校。高职生的入学分数、录取方式、知识基础和年龄层次等有一定跨度,学习者的背景多样化使得其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自我认知、情感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给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带来挑战。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水平课程教学信息化技术平台建设滞后

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必须借助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平台,方能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学。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方面,主要依靠学校网络技术部门,其虽然具备一定的系统管控能力,但是人力、资源和经费有限,而且很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平台的建设需要持续的高投入,仅靠学校网络技术部门的力量很难确保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开发、运行、维护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课程容易得到支持和重视,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容易被忽视,由此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技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二)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心理教师能掌握并熟练运用传统的信息化技术,如多媒体、办公软件、网络资源库等的应用,但对新开发的信息化教学软件或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不足,且缺乏相应的学习和培训。这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团队往往无法定期接受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依然停留在课件制作、文档整理和成绩管理系统应用等简单操作中。在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信息化仅靠心理教师自己探索很难跟上信息技术的更新节奏,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心理教师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培训,与时俱进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教师的教学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教学模式改革进度缓慢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受到资源、人力和经费的限制,还受到学校教学工作管理部门的影响。教学工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不能正确把握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就会影响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进度和效果。我国江苏、广东、浙江等省份以及上海市的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较早,基本形成了成熟的经验,其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熟,校与校之间互助成长的氛围浓厚,教学成效显著。相比之下,一些欠发达省份和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理念、信息化技术应用和课程平台搭建上存在着差距,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也处在推进缓慢的阶段。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措施

(一)搭建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教学信息化技术平台

1.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趋势进行平台搭建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等,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时俱进。要加强校本教材建设,重视同行共享联盟,选择服务完善的高品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收集和完善教学资源;将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VR技术和AI技术等应用于教学过程,在信息环境下开展师生互动,以突破时空局限。要搭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其中,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采用教学内容模块化进行分层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指导,心理素质训练和课外拓展模块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或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模拟实操训练;针对教师的教学需要,综合运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帮助授课教师及时采集教学全过程数据,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做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利用最新的软件技术补充课堂教学,从而有条不紊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服务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工作。

2.开展教学全过程信息采集

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信息采集更多的是依赖图片和文字记录,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弥补其不足。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直播、讨论、问卷和投票等多种形式记录和收集师生互动实时信息和数据,能全面动态记录教学全过程的数据,并且可评可测,这有利于对教学效果的精准评估。一方面,教学互动系统完成了即时的数据统计分析,教师能了解最新的学情,从而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高职生个体学习需求能得到关注和满足,通过教师正对性反馈,学生加强学习反思,充分挖掘自身内在优势资源,寻找合适的方法突破学习瓶颈,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心理调适和自我管理功能,提升心理素质。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信息化发展趋势下,架构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互动平台,借助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技术,能精准对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教学内容,开展模块化教学,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分层次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采用多元化、多维度、多层面的教学评价模式,以弥补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使教学评价更具全面性、系统性。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师生课堂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课堂管理和心理素质训练等环节,进行可量化的教学效果评价,更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学情况,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切实达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提升教学团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1.增加针对性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离不开心理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心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培养,积极调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需求,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创新教学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培训。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取“送出去”“請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即邀请在信息化创新教学中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在教学改革创新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到校参与教学、举办讲座等,让学校教师与专家、优秀教师交流沟通,并汲取他们的先进经验,同时分派学校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访学交流。这些措施能够强化心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使其在教学实践中获取理论教学的方向性指导。

2.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方案,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订贴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职责和目标、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及考评办法,确保从教学管理部门到课堂、从教师到学生、从上到下、从内部到外部,层层落实,促使教师能“穿合适的鞋、迈有力的步伐、走舒适的路”,积极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而不是一时“蹭教改热度”,为“教改而教改”。另外,高职院校教学教务主管部门要不定期开展检查,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和应用状况,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必要的指导和服务,同时优化考评办法,依据切实有效的考评制度,大力表彰优秀的信息化创新教学示范团队,积极推广好的经验,促进教师互助成长,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3.紧跟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以赛促教

自2010年起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赛事主题紧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此赛事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拼的国家级赛事,其赛制、分组和奖项设置等都已相对完善,赛事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其中的课堂教学赛项,参赛作品要求教学设计中必须体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赛事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多样,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创新,众多优秀的信息化教学团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长为有影响力的创新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应重视并积极宣传该赛事,推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参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在备赛、竞赛和赛后总结等环节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此举进一步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使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能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三)完善信息化教学的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机制,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同时,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建立与信息化教学管理机制相配套的长效激励机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和成长,实现在教学上以老带新。另外,应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可聘请专家进行指导,重点探讨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校本开发应用等。高职院校应围绕课程信息化教学开展教学评价,始终将教学评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支撑,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参考依据,发挥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具有内隐性,心理活动的反馈往往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目前还无法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呈现,现有的信息技术只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采集和课堂教学实时互动。高职院校需探寻教学、科研与实践联动的道路,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实际应用和市场运作为导向,以科研作为支撑力量,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现实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开发能实现人机互动和生物反馈功能的高度智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互动技术和系统。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事关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策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优化现有教学模式,让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更贴合高职生的需求,打造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程小红.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0(16).

[2]田晓红,雷巧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特征及教学策略[J].中国农业教育,2018(5).

[3]刘钊乐,尹海兰.基于“体验式”教学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课程设计:以“人际交往”单元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

[4]班祥东,郑小军,李仲科.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5]鐘飞凤.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20(3).

[6]付国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2).

[7]孙红艳.“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的现实困境和优化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4).

[8]施卫民.刍议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分析[J].科技视界,2019(33).

[9]朱晓枫.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碎片化学习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

[10]刘晓萍,韩长进,许灿,张国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YJJ212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融亲(1982— ),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弹性、团体心理辅导;谢晨舒(1983—),广西柳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周媚(1993—),广西贵港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措施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