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心理及相关行为的调查研究

2022-06-16李春柳燕丕宏张怀斌徐钦峰朱振利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重度医学生实验组

李春柳,张 振*,燕丕宏,张怀斌,徐钦峰,朱振利

(1.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 烟台 264100;2.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3.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2019年12月30日从武汉不明肺炎患者中检出冠状病毒核酸,随后全国陆续出现感染者。国家卫健委将新冠肺炎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有传染性[1],各地相继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截止到2020年3月12日,全国共报告80813例。我国高度重视,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推迟开学并采取线上教学。新冠肺炎是突发压力事件,对个人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大学生有较多的知识储备,但信息辨识能力不足,疫情暴发期间返校日期不确定,导致其容易受到疫情影响;新冠肺炎作为医学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医学生可能更容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并结合调查问卷对医学生焦虑状态及对新冠肺炎认知、相关行为进行调查,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滨州医学院医学生为实验组,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为对照组,涵盖各年级。排除标准:近亲属或本人疑似、确诊感染的学生;处在观察期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学生2020年3月12日至3月16日扫描二维码接受匿名调查。

(三)调查内容。

问卷包括三部分:一般信息(年级、性别、专业、年龄等);GAD-7;新冠肺炎认知和行为等共计23个条目。

GAD-7共7个问题,每个条目0~3分,总分21分。0~4分正常;5~9分轻度焦虑;10~14分中度焦虑;15~21分重度焦虑。

(四)统计分析。

二、结 果

(一)一般资料。

收回问卷821份,有效问卷812份,占比98.90%,无效问卷均为亲属有密切接触史。实验组486人,男221人,女265人,平均年龄(21.64±1.84)岁;对照组326人,男171人,女154人,平均年龄(20.94±1.38)岁;两组间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山东籍394人,湖北籍2人;对照组山东籍255人,湖北籍1人;两组学生在湖北籍生源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不同组别焦虑学生比较。

GAD-7≥5分为焦虑症状筛查的划界分,两组学生焦虑检出率22.29%。实验组24.69%,对照组1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检出人数比较(n)

(三)两组中重度焦虑学生的比较。

GAD-7≥10分为中重度焦虑症状筛查的划界分。中重度焦虑症状者占焦虑学生比率,实验组为12.20%,对照组为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组别中重度焦虑学生比较(n)

(四)两组学生对新冠肺炎认知及相关行为比较。

通过问卷了解两组学生对新冠肺炎认知及相关行为情况。两组在是否自己会得新冠肺炎,会不会积极投入抗疫行动、是否影响学习及网上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的认知、行为等调查情况(n)

三、讨 论

(一)新冠肺炎对医学生心理影响。

负性生活事件能够造成心理应激并损害躯体健康,不但直接影响大学生情绪,并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焦虑状态[2]。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正常社会生活,导致大学生不能按时返校。对于居家大学生们来说,新冠肺炎是严重不良生活事件,虽然我国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但其他国家疫情相继进入高发期,疫情防控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处在应激之中,身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恐惧、敌对、抑郁、焦虑是“非典”期间大学生典型的情绪反应,说明“非典”的传染性和不确定性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3]。在非典时期,医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4];但和非典相比,新冠肺炎传染性更强[5],影响范围大,全国范围内停学停课,且由于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更容易受各种信息影响。新冠肺炎期间50.2%的居家大学生伴有焦虑情绪[6],而大众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仅18.66%[7],显示大学生更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GAD-7量表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好[8],可用于焦虑筛查及症状严重度评估[9]。本研究采用此量表显示大学生焦虑检出率为22.29%,其中医学生为24.69%,高于非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5.49%[10]以及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的10.20%[11],提示新冠肺炎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心理影响。医学生焦虑检出率高于非医学生,但中重度者比率却低于非医学生,提示医学知识具有两面性。医学知识一方面可能使部分医学生过度解读新冠肺炎,增加来自新冠肺炎的压力,导致医学生焦虑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医学生;另一方面能够帮医学生更好认识新冠肺炎,消除一些虚假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减轻过度焦虑情绪,这和昌敬惠等的研究相一致,他们认为非医学背景大学生更易出现中度焦虑[12]。

(二)新冠肺炎对医学生认知、行为的影响。

两组学生绝大多数都了解新冠肺炎,并能够及时关注新冠肺炎,可能和这次疫情影响更广及新媒体普及有关,提示新一代年轻人更加适应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媒体时代[13]。在自己会不会得新冠肺炎问题上,医学生认为可能会的比例高于非医学生,提示医学生可能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更了解或产生过度解读。两组大部分学生均认为新冠肺炎能够过去,提示大学生对新冠肺炎防治持积极态度,这与刘冰等的研究相一致[14]。大多数学生会投入到抗疫中,说明大学生均有正确的价值观,但医学生明显高于非医学生,提示其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抗击疫情。是否觉得周围的人感染了新冠肺炎以及是否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调查显示两者差异不大,提示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均有较好了解。两组学生均认为新冠肺炎明显影响了学习,但医学生对线上教学满意度较高,可能和大部分医学课程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这两种方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希望返回学校,也说明新冠疫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提示我们应该加强线上教学质量。

总之,本研究发现新冠肺炎对医学生产生了明显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使医学生能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要重视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学生积极应对疫情,并保持冷静和理智。其次,加强新冠肺炎知识更新,使医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有限参与到抗击新冠的战斗中,缓解焦虑情绪;最后,应积极探索新的线上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因学习而导致的焦虑情绪。

猜你喜欢

中重度医学生实验组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地奈德乳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