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2022-06-16李淑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淑琴

【摘要】新课改中强调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教学目标。合理地培养核心素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对此,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作为切入点,从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找出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6-0118-03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中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语言运用、审美能力、逻辑思维等全方面的进步,进而实现综合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阅读文章,通过情感感知和分析等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形成多元化视野,进而达到培养阅读教学能力的目标[1]。同时,阅读的过程也是思维辨析的过程,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还能让逻辑思维逐渐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有较高的必要性,既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教育方法,又让教师明确了教学思路。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合理教学情境,助力逻辑思维转化

心理学研究证明,形象思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思维能力,也是对事物的直观反应能力,但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会逐渐向逻辑思维转化。在阅读教学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能够辅助逻辑思维实现知识的快速傳输,并逐渐提升应用能力。这也说明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完成逻辑思维转化,加速核心素养的培养。

1.还原真实阅读场景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最大化还原真实阅读场景,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提升体验效果,获得审美和情感上的提升,进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领悟和理解。简单来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创设相应的情境,借助媒体设备、实践活动等提高情境有效性,可以让学生快速置身于阅读场景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内心变化富有层次性,对培养核心素养有着较大的助益。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开展阅读教学,缺乏设身处地的情境体验,难以与作者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内心情绪变化也过于单调[2]。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难以对阅读教学产生兴趣,逻辑思维也无法在课堂中得到转化,使培养核心素养成为空谈。

对此,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积极创设相适应的情境,根据文本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和视频,将抽象的语言描写转化为直观场景,以此来还原阅读场景。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情境剧表演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动员学生,通过亲身表演创设情境,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感悟。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快速投入到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并感受文章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能够让培养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并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2.融入生活化元素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更直观全面地理解阅读内容,还可以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换而言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融入生活化元素,利用熟悉的现象和生活案例在消除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加强对知识点掌握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掌握,进而令其思维得以激发,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3]。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在课堂伊始创设教学情境,且更多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围绕文本内容创设情境,很少会融入现实元素。这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文言文和说明文等文章时,难以产生深入的情感体验,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较大的提升。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深入探析教材内容,挖掘出其中与生活相关的因素,结合文本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诵原音或是展示与文本主题相符的生活化视频和图片,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刺激下,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从熟悉的场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深入感受文章情感,实现情感上的相互交融。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生活化问题,围绕文章主题和关键词提出问题,通过互动的方式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过类似情况,通过知识迁移由生活经历引申到文本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将生活带入到语文中,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由此,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其逻辑思维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逻辑思维转化。

(二)应用任务教学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文本知识布置一系列任务,并发挥自身指导作用监督学生独立完成,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文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能力[4]。换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任务教学法,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设计不同的任务,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同时,形成质疑精神,并且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教授的方法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并没有对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引导,这使学生的能力无法全方面得到提升,而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且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教师应根据当下教育发展趋势,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583E486B-10EE-4802-9EC6-91DA91908927

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任务教学法应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并结合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设定一些具有难度的任务,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内容。在阅读前教师可以设计任务,任务内容要具有指导性,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了解课文内容,并在探究中掌握与其他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在阅读中教师要围绕文本内容设计任务,并将阅读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鼓励其在课堂中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获得相应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任务教学法中的核心。同时,讲解课文后教师还可以设计读后任务,通过设计题目测试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拓展能力。由此,学生必须对任务加以分析和研究,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阅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收获更多的閱读体验。

(三)加强分组合作学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交流能力,这些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道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开展分组合作学习,加强有效指导,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探究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与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和交流学习上的观点,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在阅读教学中却存在“重形式、轻实质、无实效”的现象,课堂中开展合作教学时,也经常会出现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优等生“一言堂”等情况,这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交流时也会遭遇到问题,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小组讨论和组内朗读课文两个部分。从小组讨论角度来讲,教师应围绕文本内容提出探究问题,并让学生以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设计的问题应以多维性、开放性为主,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其中的内涵。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会拉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并懂得相互配合来提高学习效率。每个成员都会努力分析问题,并主动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向教师展示成果。从组内朗读课文角度分析,教师可以布置朗读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以分角色朗读、分段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文本,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并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选择丰富阅读材料,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鉴赏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并选择风格不同、主题丰富的教学材料,这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并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类的文化,而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教学作用,从情感、内容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真正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目的。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容易受到“升学率”“班级成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对不同文体“一视同仁”,更重视对记叙文、文言文、诗歌等文体进行精讲,对说明文、小说等文体则多是略讲,这种侧重程度较为明显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正视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优势,并选择丰富的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对于叙述文,教师要明确文本主题,在思路清晰、中心明确的基础上,对阅读素材进行挑选,找出阅读材料中与原文主题联系较为密切的内容,并加以拓展和延伸,进一步突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拓展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知。同时,在选择议论文阅读素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提炼论点,论点要与素材保持一致,并与自身知识储备相近。之后再全方位解读文本,这样学生会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容易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状态,真正完成对文章的鉴赏。基于此,学生可以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完成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和鉴赏,并举一反三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身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五)延伸文本阅读内涵,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延伸文本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备文化自信,并丰富自身文化底蕴。简单来说,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在阅读教学中学习思维会更加活跃,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增长见闻,达到培养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直接讲解知识点,很少会对文本内容进行延伸,学生也多是单纯地学习知识点,很少会深入探究其中的内涵。

这种教学形式存在表层化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探析,并挖掘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因素,将其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完成拓展与延伸。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基础学情,掌握已有知识水平,以点带面展开教学,设计问答环节,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细致解读文本内涵,以人物、故事情节、课文主题、语言特点、文章写法等多个角度对文本展开有效的分析,由一点出发延伸到其他角度,同时融入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传统文化与文本内容深入结合,使学生进入生动的情境中,以便锻炼其思维,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基于此,学生不仅会对文章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还会在无形中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培养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综合发展,而阅读教学也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基于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基于阅读教学的现状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完美贴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芬.浅谈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A5):53-54.

[2]聂邦珍,房庆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教师,2020(S2):101.

[3]兰国雄.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J].中国教师,2020(S2):129.

[4]邓文英.核心素养目标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20(36):37.583E486B-10EE-4802-9EC6-91DA9190892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