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语文的方式”创造出“语文味儿”

2022-06-16孙文娟

民族文汇 2022年3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孙文娟

摘 要:什么才是语文味?在这个学术范畴中首先指出的程少堂先生,就将”语文味”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使人所感受到的某种令人沉醉的文化氛围与审美乐趣。语文品味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育所必须追求的一个境界。那么,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怎样表达对语文的语文品味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

一、在朗朗书声中体现语文味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要注重学生的多样化的特殊感觉、情绪和能力;重视教育效果,潜移默化。”为了实现这,需要会读书。读是基础,不会读书,就不会感知和掌握,也不会阅读语感的养成、情感的陶冶、文字的积淀与使用。那么,怎样读书呢?

(一)读正确,读流利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而其余的读都是可以为基本的。宋代教育家朱熹对阅读不但重视读准,还特别注重阅读的各遍要多,他曾讲:”凡看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能误一字,不能少一字,不能多一字,不能倒一字,不能牵强暗记,但是要多颂遍数,自然而然上口,久远不忘。”如一个班主任在教《金黄的草原》一文时,本着让孩子感受蒲公英会变色这一奇妙的天然事件,采取各种方式重复朗读课文第三章自然段,先是自主地读,目标是读正确,读顺畅;其次分组检测读,紧接着指名比赛读,结尾共同诵读。孩子有了读的根基,再思考”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这一奇妙的天然事件”就不难了。

(二)读出感情

这是一次美读,一次情感升华的朗诵,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口诵后,对课文产生了自己感觉、感受、认识之后的朗诵。这时的情感也有所上升,经过朗诵可以创造性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认识,写出自己的感受,也写出了自己的深情。如教《第一场雪》时,学生老师在感受雪后的景象后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诵:”你能凭借你的朗诵表达出雪后的壮美景象吗?”并演奏舒缓优雅的歌曲,以创造文学情景,学员们朗诵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那么令人沉醉,使人如同看到了北国粉妆玉砌的美妙世界。有了这感情地朗诵,语文味道也就更浓郁了。

二、在品味赏析中体现语文味

课文中的文字就象海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样丰厚;就象一颗颗闪亮的钻石,是那样深邃,如此迷人;就象一杯杯龙井茶,如此耐人寻味。丰富多彩、精美、耐人寻味的文字,怎样才能进入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呢?品——品词赏句!在语文课堂中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学作品才真正得到了认识、体会和欣赏;教学才不至于变得太浮华、肤浅;学习者也才能真正的写出味道来,才真正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协调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品词赏句,必须是象竹岩这样的”咬定青山不放松”。

例如,在学习散文《青海省湖,梦幻般的湖》中,作者引领学生们品读”我的眼前是一块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滋生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碧绿和金黄的后面,连接着无边广阔的蔚蓝的水。它蓝似海水,可比海水要蓝得纯净;它蓝似星空,可比星空要蓝得深沉。青海省湖的蓝,蓝得净,蓝得深湛,也蓝得轻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升起着层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女孩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作者引导孩子们感受青海省湖上的梦幻是神奇、美妙的,但同时又是虚假的。青海省湖上有着醉人的美丽,这是自然的杰作,它实实在在的美丽,而又美的如同梦一般美妙。

三、在研究学习中体现语文味

语文教学的道路也是探索问题的道路。因此,我们能够指导他们对诗歌中的意境加以分析,由此来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比如指导本科生开展”柳与中国文化”的研究,他们在实验活动中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寻找材料,可以从语文课本上查,可以从字典上查,也可以从其他学科书上查,甚至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在这种活动中,他们也培养了材料的收集、甄别与总结的技能。

收集到資料后,要做更深入的调查。因为这些资料还涉及到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很有益处的。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是语文教学的”意外之得”,对它们更详细、更深入地学习应该是其他学科的任务。就语文学科而言,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意外之得”中获得语文学科的”意料之内”的成果。比如有的在《新华字典》中就发现了:”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丛,叶片狭长,柔荑花序,品种众多,有垂柳、旱柳等。”学习者掌握的大多是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在我们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从柳的生态学特征入手,引申了”柳”这一形象和我国传统诗歌中比较普遍的一些思想内涵:(1)柳开花多,常被当作早春的标志,我们可以借助柳看到春的信息。后来的学子们就会自行去寻找詩歌来证明。在这里面,以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尤为出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如剪刀。”(2)柳枝细长,易于断裂,这原本是柳的生物学特性,诗歌中却有不少折柳相送的佳句,用”柳”与”留”的字同音,表达了惜别之情。所以,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其切入点、着眼点和归结点就必须是关于”语文”的。唯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及与课文相关的生活中调动起同学之间的积极性,发挥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功能。

四、在情感熏陶中体现语文味

小学的语言课要引发学生思考,写出”文化味”,老师就是发掘课文中的”人性味”,使学生形体思想、情感感受和抽象思维有机地融为一体,而老师丰富的想象与情感正是激发学生思考、感受的好触媒。因为缺少情感的文字是苍白的,而缺少情感的教材则是冰冷的。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热情满怀,小学语文课堂也要充满了诗意。老师如果能紧紧抓住课文的精华处和孩子的动情处,以澎湃的情感去感化孩子,就会让孩子从昂扬的情感中得到滋养,进而引起内心的共振。讲《春》一文时,能引导学生走进那美丽的春天,去领会朱自清对春天的赞美和期待;教《最后一课》中,使孩子们被小弗朗士和韩麦尔老师的爱国情感所打动;讲《出师表》时,让学生们对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知遇之恩感到动容。而具有丰富情感的老师,其价值也是无限的。而情感充沛的老师会将自己的丰富情感传达给学生们,会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去影响他们,并滋养学生的灵魂。

我对”语文味”的思索还不会终止,但我会不断地深入思索下去,并期待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道。

参考文献

[1]魏星. 以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儿”[J]. 小学语文教师,2006(3):37-39.

[2]张玮. 以“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3).

[3]陈玲.以“语文的方式”创造出“语文味儿”[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5-6.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