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模式下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2-06-14高晓霞陈晓颖钟兆健宋粉云

广州化工 2022年10期
关键词:药品思政药物

高晓霞,周 漩,陈晓颖,周 欣,钟兆健,宋粉云

(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018年9 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首次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0 年5 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指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在各个学科的实施策略,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用人才。“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和重点。

以始为终的OBE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又名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最终的学习产出,强调学习者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程度,是改善教学效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2-4]。药物分析是一门研发、生产和使用药物的“检测方法学科”和“眼睛学科”,也是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药物分析课程的思政元素蕴藏丰富,通过课程教学应使学生获得以下四个方面的学习成果:(1)厚实的人文基础;(2)科学思维和素养;(3)专业伦理道德;(4)为民服务的精神。以取得上述学习成果为目标,发挥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在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方法学科”和“眼睛学科”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政教育,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策略,有效开展思政教育。

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药物分析》课程是为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主要教学内容是新药开发中的质量研究、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品贮藏过程的质量考察、药品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评估和药品监督管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观念,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目标);能胜任药品检验与分析工作,并具备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质量控制等工作所需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素质目标)。

基于OBE教育理念,我们全面剖析和梳理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细化课程思政目标,用政治观点来审视、选择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为思政教育渗透前提,结合药物分析教学特点,从人文基础、科学思维、专业伦理、为民服务四个德育目标切入,将课程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三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实现科技活动的人文基础;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发展观、科学方法论、科学素养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法律意识教育等相结合,进行专业伦理渗透;与创新教育、国际视野、工匠精神相结合,落实学生将来服务社会的能力。

2 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课程教学中的人文基础教育

《药物分析》是药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制剂等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教学中要形成“方法、药物、标准”三位一体的思维,注重使学生形成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观念和知识体系,针对社会中出现的药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反思,领悟道德和诚信是社会、国家、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基石,教育学生做药就是做良心,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所谓“全面的药品质量第一”观念,即学生会以“科学发展”的观念认识药品标准及药物分析学科中的知识、现状及问题,也能在药品检验与分析中“遵法守德”,正确客观地对待药品质量问题。

2.2 课程教学中的科学思维教育

作为一门方法学科,它是发展着、前进着的,我们要讲解新方法与新技术如何应用于药品的检验与分析,但是也不能忽略传统和发展的过程。首先要讲传统的传承,然后再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方法以及标准需要不断地修订,如何看待这些不足,需要有正确的发展观,创新与发展都在学科的教学中体现,“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将科学方法论贯穿教学中,比如代表性药物分析方法学习中,要抓住“结构→性质→分析方法”的教学主线,建立药物分子结构与分析方法的联系,先掌握一类药物的母核,研究其共性,再根据其取代基的特点研究其个性,通过每一类药物多种鉴别、多种含量测定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有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将来面对层出不穷、结构和性质各异的药物时,具有初步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思维和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用发展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遵循教育科学发展规律,不断地进步和革新。

2.3 课程教学中的专业伦理教育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为法定的药品标准,而药物分析学科主要学习内容之一是针对药典中的知识,它的根本任务是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并能按照标准对药品进行常规的检验与分析。《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对接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直通国内外最新版药典,打通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从《中国药典》历史沿革的教学中,我们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药学事业及药品质量控制的飞速发展的成就,增强学生学习药物分析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信,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药物分析》课程又是一门关乎法律的学科,教师的言语应是严肃而认真的,教学内容中也需要不断渗透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的法定检验内容与规定,注重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打造学生的专业伦理道德。

2.4 课程教学中的为民服务精神教育

将创新教育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广泛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前沿理论知识,及时反映实践最新趋势,革新、调整与动态优化教学内容,如在教材中新增“第14章药用辅料的分析”,新方法中新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前沿内容,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与前瞻性,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行业发展需求匹配度。同时,在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强调在追求先进与卓越的同时,药物分析工作者更需要有对药品质量的执着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态度谨慎、细致,追求完美,在细微处下功夫,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职业理想,落实学生将来服务社会的能力。

3 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入要点和预期成效

《药物分析》思政要点、思政案例、思政育人预期成效映射关系,详见表1。

表1 《药物分析》课程思政要点、思政案例、思政育人预期成效映射关系表

续表1

4 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面对《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繁杂、课堂信息量较大、学生学习困难等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中,人文基础教育相关的内容开展教师主导“语言传递信息式”教学,科学思维教育相关的内容开展学生主导“MOOC+翻转课堂”,专业伦理教育相关的内容开展教师和学生双中心“案例式”教学,为民服务精神教育相关的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互补的教学方法,使课程目标定位更加精准、可执行,课程实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

5 持续改进的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体系

基于人文基础、科学思维、专业伦理、为民服务四个课程思政目标,课程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形成性评价中,厚植人文基础,我们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快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理清相关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用整体观去认识药物分析,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着力启发科学思维,让学生结合《中国药典》实际方法,自行设计计算题,同时结合《中国药典》中品种正文的实际方法,自拟设计题,加强学生对规范的理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专业伦理,3~4人组成一个小组,教师给定题目,小组进行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撰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为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新方法、新技术综述性论文的撰写,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培养科学发展观。

猜你喜欢

药品思政药物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水果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