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炉拨筋循经疗法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6-14王慧吴丽英刘远灵杨爱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排气肛门

王慧 吴丽英 刘远灵 杨爱雯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产科,广州 510095

通信作者:王慧,Email:zh86435083@163.com

曹丽妃1 吴红珍1 资青兰2 张淑斌1 徐向东1 常汉征1 钟卫红1 蓝小丰11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州 510180;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特诊室,广州510180

剖宫产是临床中常见的分娩方式,是解决难产的一个重要手段。高危妊娠的发生率,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伴随着剖宫产临床发病率也随之升高[1]。有研究报道指出,我国剖宫产的发生率高达35%[2]。剖宫产术后会出现许多并发症,而腹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现腹胀的原因,有产妇精神紧张、麻醉效果、术中的牵拉等。这些原因会导致人体的肠道出现暂时性功能障碍,使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肛门排气延迟,甚至严重者可导致肠梗阻[3]。此外,还会影响产后子宫复旧、剖宫产术口愈合、产妇的心理精神状况以及产后哺乳的积极性[4]。那么,剖宫产术后尽早期恢复肠蠕动对于预防腹胀、黏连、梗阻等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采用红炉拨筋循经疗法用于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临床干预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至12 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 产 妇 年 龄22~43(26.56±4.25)岁;怀 孕 孕 周36~41(38.21±0.46)周;初产妇32 例,经产妇18 例;术中时长(35.26±6.22)min。观察组产妇年龄21~40(27.21±3.26)岁;怀孕孕周37~42(38.36±0.52)周;初产妇30 例,经产妇20 例;术中时长(37.34±5.45)min。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产经验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1)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并行剖宫产术者;(2)孕单胎;(3)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4)均在术后留有2~3 d镇痛泵;(5)无哮喘病史。排除标准:(1)术后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者;(2)精神病患者或有语言沟通障碍者;(3)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4)有感觉障碍者;(5)不能耐受艾烟;(6)产后大出血者。

2、方法

2.1、对照组 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后产妇安返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产后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去枕平卧位6 h 后改为自主卧位。术后禁食禁饮6 h,6 h 后流质饮食,如粥水、瘦肉水、陈皮水,不能进食牛奶、豆浆等易产气之品。产妇肛门排气后,饮食予半流质或软食,如粥、烂面条、水煮的烂青菜等。大便恢复正常后,予普通饮食。协助其翻身、拍背,保持输液管、尿管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2 次外阴消毒。术后8 h 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术后24 h 拔除尿管,协助其下床进行活动。术后24 h 顺时针按摩脐周,按摩双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每天3~5次,每次10 min。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红炉拨筋循经疗法。(1)部位:选取双小腿部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循经至丰隆穴,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循经至三阴交穴。重点穴位包括: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三阴交等穴。(2)润滑介质:茶油、刮痧油、艾叶精油等均可。(3)操作:①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涂抹润滑介质于皮肤,双手循经来回按摩3~5 遍,充分按摩皮肤;②使用由砭石加紫砂混合烧制而成的红炉拨筋罐,将专配型号的蕲艾柱旋置于罐内并点燃,结合几种不同手法。点按(开穴):用罐角对重点穴位进行点按,每穴点按20~30 次,轻点重按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主。竖拨:罐口贴近皮肤15°,在穴位与穴位间,或在经络上,循经向下拨动。力度要由轻到重逐渐加大,足以能渗透到皮下组织或肌肉。圆拨:用罐口花瓣以适度的压力循经走向做螺旋状拨动,在触及有结节的部位回旋拨动,有效地软坚散结,放松深层肌肉。抖拨:罐口贴近皮肤,施罐者沿经络以臂力为主作快速连续小幅度的抖动。(4)疗程及注意事项:术后6 h即可操作,每天1次,每次约30 min,连续治疗3 d。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询问患者的感受,把控罐温和力度,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避免过度和不正规晃动导致艾条或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治疗后注意保暖避风寒。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3.1、观察两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从术后安返病房6 h后,观察者每隔3 h 在产妇腹部脐周用听诊器听诊肠鸣音,听诊部位为脐周4 区(左上、左下、右下、右上),听诊时长每区不少于1 min。观察者记录肠鸣音情况,直至肠鸣音恢复正常。听诊时至少有两区每分钟肠鸣音3 次或3 次以上判断为肠鸣音恢复。肠鸣音恢复时间是产妇术后回到病房至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长。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观察者做好宣教,告知产妇或家属注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并书面记录同时告诉观察者。观察者记录手术结束回到病房至第1 次肛门排气的时间长。首次排便时间:观察者做好宣教,告知产妇或家属术后如有解大便及时记录时间,并告诉观察者。观察者记录产妇手术结束回到病房至第1 次排便的时间长。

3.2、观察两组产妇肛门排气前腹胀情况 参考罗马Ⅲ功能性腹胀的诊断标准[5]。无腹胀:产妇平躺时腹部平坦、柔软、无按压痛,随着呼吸腹部可正常起伏;轻度腹胀:平躺时腹部无明显膨胀,有轻微按压痛,有正常腹式呼吸运动;中度腹胀:平躺时腹部轻微膨胀,有轻微按压痛,叩诊呈鼓音,腹式呼吸运动减弱;重度腹胀:平躺时腹部膨隆明显,有明显压痛感和腹胀感,叩诊呈鼓音,无腹式呼吸运动。腹胀发生率=(轻度腹胀+中度腹胀+重度腹胀)∕总例数×100%。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见表1。两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前腹胀情况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行剖宫产术后产妇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h,± s)

表1 两组行剖宫产术后产妇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h,± s)

注: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红炉拨筋循经疗法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0 50肠鸣音恢复时间21.10±2.35 15.25±1.52 14.782<0.001首次排气时间28.36±3.25 17.26±2.65 18.717<0.001首次排便时间59.48±7.65 46.69±6.52 8.998<0.001

表2 两组行剖宫产术后产妇干预后肛门排气前腹胀情况比较[例(%)]

讨 论

剖宫产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分娩方式,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由于受到手术牵拉、麻醉药物刺激、术后伤口疼痛导致下床活动时间少等因素,产妇的肠道功能受到影响,使肛门排气时间延长,会出现腹胀、呕吐等胃肠功能障碍症状[6]。腹胀严重还会使膈肌抬高,影响自主呼吸;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加大;使腹壁肌张力增加,增加切口疼痛,影响切口愈合;肠蠕动恢复慢,还可发生肠黏连或肠梗阻[7]。为保障围生期母婴的安全、健康,产科医护人员不断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中医将胃肠功能障碍归为“肠痹”“肠结”等疾病范畴[8]。“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胃肠道功能以通、降、下为顺,剖宫产术后,胃肠道腑气不通,瘀血内阻,久而积热,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症见恶心、呕吐;术中皮肉筋骨损伤,血溢脉外,瘀血阻滞、气机不畅致腑气不通,症见排气、排便异常;术后损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运化不利,传化功能失司症见腹痛、腹胀[9]。故腹部手术后常会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如痛、胀、呕、闭等,在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中,胃肠道功能起着重要作用[4]。

本研究通过使用红炉拨筋循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治疗用于剖宫产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观察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肛门排气前腹胀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肛门排气前腹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红炉拨筋循经疗法对剖宫产术后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缓解腹胀有显著疗效。

红炉拨筋疗法融艾灸、拨筋法、推拿、刮痧、按摩于一体,结合其罐具独特及手法特点,具有温经通络、理筋调气、活血化瘀等显著功效。通过艾灸、拨筋法,能有效刺激人体穴位,而罐中的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具有温经通络的作用,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通畅,即艾灸的“温通”作用[10]。清代吴亦鼎的《神灸经纶》曰:“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通过艾灸的温通,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11]。

本研究选择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灵枢·本输》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经络上的所有穴位,均主治胃、小肠、大肠疾病。足阳明胃经下肢段包括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等穴位。上巨虚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下合穴,下巨虚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下合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合治内府”,即府病治其下合穴。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难经》曰:“表里之气,有络以通”,丰隆穴是沟通足太阴脾经重要穴位。而足太阴脾经之三阴交穴,具有化生气血、健脾通便之功效。刘佳等[12]用香砂六君子加减磨成粉,治疗腰椎术后脾胃气虚型腹胀,先用蜂蜜将粉调成糊状,于术后6 h 即循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重点穴位贴敷,1 次∕d,连续5 d。结果显示:穴位贴敷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后3 d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四总穴歌中的“肚腹三里留”,现代医学认为,足三里穴能双向调节胃肠功能,且具有镇痛功效[13]。内脏疾病体表反射区即相应的穴位所在。通过按摩刺激这些穴位,可激发脑部高级神经中枢的整合、调整功能,通过调节一系列的神经体液,调动了自身的潜在抗病能力,而达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疾病,进而达到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目的[14]。张艳霞等[15]对300 例宫产术后的产妇进行双侧足三里穴位埋针治疗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结果显示:穴位埋针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腹胀、腹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红炉拨筋疗法具有理筋、按摩、艾灸作用,可以深层刺激穴位,其罐具独特,可以更好地减少操作者劳累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便,场地及设备要求较低。并且该疗法无创、舒适,疗效持久、柔和,患者接受度高。是一种治疗性、舒适性、高效能新技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排气肛门
发动机原理教材中四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的讨论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脓毒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前瞻性研究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肛门瘙痒不止为哪般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改装的奥义,拨开云雾见真章之进排气改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