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泼尼松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6-14林春燕张郧樊李丽羽陈琼黎巧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泼尼松免疫性血小板

林春燕 张郧樊 李丽羽 陈琼 黎巧茹

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科,中山 528400

通信作者:黎巧茹,Email:qiaoru0422@163.com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疾病[1-3]。临床上表现为有出血倾向[4-6]。本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出血症,常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肺等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到生命安全[7-9]。随着出血时间的长短,临床采取的治疗方式也有一定差异[10-12]。本研究主要分析泼尼松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纳入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36 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35 例,年龄0~16(11.13±2.83)岁;研究组中,男34 例,女34 例,年龄0~16(11.12±2.28)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纳入标准:①患儿经诊断确诊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3],且病例资料完整;②患者同意签署相关研究协议。(2)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对本次研究所涉及药物过敏。

2、方法

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 mg×100 片∕瓶)治疗,2 mg∕(kg·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长春新碱注射液(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772,规格:1 mg×10 瓶∕盒)治疗,1.5 mg∕m2,1次∕周。均持续治疗2个月。

3、观察指标

3.1、检测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治疗前后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并计算CD4+∕CD8+。

3.2、治疗效果[14]显效:症状消失,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血小板>100×109∕L;有效:症状消失,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血小板(30~100)×109∕L,并且至少比患儿基础血小板计数升高2 倍;无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临床标准,血小板为<30×109∕L,或者血小板数增加不到患儿基础血小板计数2倍或者出血。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足趾麻木、消化性溃疡、腹痛、便秘等不良反应情况。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变化不显著,CD8+、CD4+∕CD8+比值明显降低,研究组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CD4+∕CD8+出现升高。组间对比,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比例高于对照组,CD8+T 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s)

表1 两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s)

注:对照组采取泼尼松治疗,研究组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长春新碱治疗;a 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b 为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c 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 例数对照组 6 8研究组 6 8 t/P值a t/P值b t/P值c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 D 3+(%)5 0.3 1±5.1 2 5 2.3 5±5.2 4 5 0.3 5±5.6 2 5 4.8 7±4.5 9 2.2 9 6∕0.0 2 3 5.1 3 7∕<0.0 0 1 2.9 8 3∕0.0 0 3 C D 4+(%)2 9.8 1±3.7 2 3 1.0 3±3.4 0 2 9.1 5±3.6 6 3 3.9 7±3.8 5 1.9 9 6∕0.0 4 8 7.4 8 2∕<0.0 0 1 4.7 2 0∕<0.0 0 1 C D 8+(%)2 6.8 1±2.3 8 2 5.3 2±2.4 3 2 6.6 5±2.1 6 2 3.7 8±2.3 8 3.6 1 2∕<0.0 0 1 7.7 3 4∕<0.0 0 1 3.7 3 3∕<0.0 0 1 C D 4+∕C D 8+1.6 4±0.2 3 1.7 2±0.2 1 1.6 1±0.1 8 1.8 5±0.3 6 2.1 1 8∕0.0 3 6 4.9 1 7∕<0.0 0 1 2.5 7 2∕0.0 1 1

2、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χ2=6.403,P=0.011),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概为7.35%(5∕68),研究组为5.88%(4∕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730)。

讨 论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体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15-18],攻击自身血小板造成大量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皮下或黏膜出血[19-21]。会累及皮肤黏膜、鼻、口腔、伤口处、消化道等[22-24]。临床中采取药物治疗为主,目前主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免疫抑制剂等[25-27],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系统及凝血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4.87±4.59)%、(33.97±3.85)%、(1.85±0.36),均高于对照组的(52.35±5.24)%、(31.03±3.40)%、(1.72±0.21),而CD8+为(23.78±2.38)%,低于对照组的(25.32±2.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9.4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最后,对照组患者出现足趾麻木、消化性溃疡、腹痛、便秘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3.3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67%,二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数据认为:泼尼松与长春新碱在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过随着用药方式的差异,二者的临床效果也具有明显不同。单药泼尼松治疗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但效果不如泼尼松联合长春新碱的用药方式。另外联合用药并不会显著增加患儿机体的不良情况[28-29]。

综上所述,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采用泼尼松联合长春新碱,对于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具有积极影响,且治疗效果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泼尼松免疫性血小板
关于“不同方案泼尼松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一文的专家点评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自身免疫性肝炎不具传染性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泼尼松联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