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

2022-06-13王文平沈秀云王芳军刘华敏

系统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窄带白光萎缩性

王文平,沈秀云,王芳军,刘华敏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因人体胃黏膜固有腺体被破坏,数量不断减少所致的萎缩病变,或由于炎症刺激所致的杯状细胞取代腺上皮而形成的肠化生性病变症状,在临床病理学组织中,有肠上皮化生、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化生型)、单纯胃黏膜腺体萎缩(非化生型)之分,当中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病变程度直接关系到胃黏膜萎缩程度,多被临床认定为胃癌发展前兆[1-2]。故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降低胃癌发展风险的重要途径。 白光内镜图像清晰度较差,放大倍数低下,难以观察到轻微萎缩性或者化生型病灶,且局部活检不便反映人体胃腔全貌[3]。 而窄带成像技术是在近些年应用广泛, 可立体观察患者病灶部位,检出率高[4]。 放大内镜可适当放大普通内镜倍数,增加清晰度,加之操作简便,应用普遍[5]。该文选择该院2020 年1—12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疑似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0 例疑似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 34 例, 女 26 例; 年龄 45~76 岁, 平均(55.47±5.36)岁。 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患者知晓研究内容,且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①既往胃部手术史患者;②凝血障碍患者;③长期应用非固醇类抗炎药物患者;④疑似恶性病变患者。

1.2 方法

该研究所应用的诊断仪器涉及:Olympus GIFQ260 型普通内镜;Olympus GIF-H260Z 型放大内镜; 主机 Olympus CV-260SL; 内镜灯光 DLV-260SL。 放大内镜可实施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切换按键即可实施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

患者在检查前10~15min,含服10 mL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国药准字 H20041523;规格 10 mL:0.1 g),局部麻醉患者眼部,利于后续检查工作顺利进行。因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需要较长时间, 故应向患者提前解释,减轻其不良情绪,必要情况下,可以适量应用小剂量镇静剂药物。

普通白光内镜检查: 选择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经普通白光内镜下观察,记录内镜诊断结果,病理化验。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诊断: 首先给予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确定可疑病灶范围,经灭菌水与稀释二甲硅油(国药准字 H19993776;规格:25 mg)和糜蛋白酶(国药准字 H31022112;规格:4 000 U×2 瓶)进行冲洗,彻底清除患者胃黏膜表面的黏液与气泡,切换按键至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功能,观察患者胃窦、胃体的胃黏膜上皮表面有无淡蓝色脊样结构, 观察患者胃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对诊断结果加以记录,然后进行病理化验即可。

病理组织学检查:取2~5 块可疑病区组织,10 s快速固定至甲醛溶液中, 在病理科进行石蜡切片与HE 染色处理。 参照2012 年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分病理结果为萎缩、肠上皮化生。

1.3 胃黏膜分型标准

参照相关分型标准[6],胃黏膜腺管形态学共计5个分型(A~E),具体分型标准如下:①A 型:以圆点状或者类似圆点状腺管开口分布;②B 型:多呈现线状结构,腺管开口呈现弯曲散线状;③C 型:胃黏膜腺管开口形态不规则,以稀疏粗大线条状结构为主;④D 型:主要呈现斑块状结构,胃黏膜腺管开口分布规律,以斑片状或者方格状为主;⑤E 型:多呈现绒毛状, 胃黏膜腺管开口结构密集, 酷似小肠微绒毛样。经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若发现腺管开口部位呈现绒毛状或者斑块状,且出现淡蓝脊样结构,说明患者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取2~5 个部位病理组织, 检查组织共计60 个,病理学诊断情况见表1、表 2、表3、表4、表5、表6。

表1 普通白光内镜与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结果分析

表2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结果分析

表3 普通白光内镜与病理诊断肠上皮化生结果分析

表4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与病理诊断肠上皮化生结果分析

表5 普通白光内镜与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结果比较(%)

表6 普通白光内镜与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结果比较(%)

3 讨论

近几年,窄带成像技术兴起,受蓝光波物理特点即波长较短、 穿透力较浅、 选择吸收血红蛋白的影响,被广泛用于局部喷洒化学物质病变分辨中[5]。 该技术可观察人体胃黏膜细微形态, 清晰显示表层黏膜细微结构,观察患者黏膜血管形态,判断患者胃部病变。较普通内镜,放大内镜放大倍数高,可更清晰观察患者诊断图像[7]。放大内镜是放大技术结合普通内镜的一体化内镜诊断设备,具有较高像素特点,分辨率高,经按键转化普通内镜至放大内镜,可直接把诊断图像放大至80 倍,清晰显示病变细微结构,且该技术可借助二甲基硅油与糜蛋白酶去除患者胃腔黏膜与黏液,清除影响因素,保证诊断视野[8-9]。 通常人体胃黏膜受损,会改变胃腺管开口形态及结构,经放大内镜检查,利于观察出患者胃黏膜腺管开口状态,判断微血管结构变化,提高诊断准确率[10]。

普通白光内镜下,人体胃黏膜明显白相,或呈现花斑样变化,表示人体胃部萎缩,多见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中, 而面对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识别难度较大。此时临床提供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明显可见胃黏膜腺管稀疏且粗大现象[11-12]。针对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腺体萎缩会减少胃黏膜腺管数量,或者肠上皮化生亦可引起萎缩性胃炎患者腺体萎缩,是此类患者形态学变化基本特征[13]。 窄带成像技术除去红光,仅剩绿光与蓝光,便于临床医师准确分辨胃黏膜下层微血管结构,观察黏膜表面脉管的细微性形态[14-15]。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不仅具有窄带成像技术特征, 还具备内镜放大功能,进一步清晰判断胃黏膜腺管开口形态,保证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16]。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作为临床诊断胃黏膜萎缩病变的关键特征,经窄带成像技术,可明显观察出机体胃部腺管呈淡蓝色样嵴,故临床往往把灰蓝色变化形态作为窄带成像诊断胃黏膜肠化生阳性的关键[17]。该研究中,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诊断单纯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都较普通白光内镜诊断结果更优(P<0.05)。 与唐琳[18]研究报道结果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为82.81%、特异度为87.50%,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灵敏度为86.05%、特异性为89.61%,与白光内镜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在单纯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 经胃黏膜腺管开口形态, 可判断疾病类型, 排除主观因素干扰,降低患者后期胃癌的发生风险。但是由于该研究所纳入样本例数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期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在单纯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中的诊断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窄带白光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贵州绥阳张喜山祠 :石文化经典之作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她在那里歌舞升平
一种基于窄带信道的加密数据传输处理方法
白光(选页)
白光在国际饭店撒花
胃宁和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7例临床观察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