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H 型高血压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6-13傅惠媛

系统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半胱氨酸血压

傅惠媛

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全科门诊,江苏苏州 215143

高血压为慢性病,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疾病发生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上升[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 即为 “H 型高血压”[2]。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和心血管密切相关,为独立危险因素。 H 型高血压是高血压疾病中的特殊类型,由中国学者于2008 年首次提出,与其他国家相比, 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密切相关的亚甲基四氢叶还原酶基因为国人特有,遗传突变率高,加上饮食习惯的影响, 多数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情况[3-4]。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病变风险。 因此应重视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改善预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明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控制作用明显,可对患者缺乏叶酸予以补充,提高治疗效果[5]。 该文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 月纳入116 例老年性H 型高血压患者, 对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的疾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6 例老年性H 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 例。 对照组中男 32 例,女 26 例;年龄 60~85 岁,平均(72.21±2.54)岁;病程 3~12 年,平均(7.56±1.24)年。 观察组中男 35 例,女 23 例;年龄 62~84 岁,平均(72.36±2.42)岁;病程 2~15 年,平均(7.72±1.36)岁。 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均满足H 型高血压诊断标准[6];②患者年龄60~85岁;③患者对所用治疗药物不过敏; ④主动签署知情协议书,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实质性脏器功能受损严重者;②伴随其他类型高血压病变者;③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④存在认知障碍,在治疗工作中配合度不佳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31 021938,规格:10 mg×16 s),口服,10 mg/次,2 次/d。观察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国药准字H20103723,规格:10 mg/0.8 mg×7 s),口服,1 片/次,1 次/d。 两组患者均需连续用药6 个月,用药期间停止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和拮抗剂等可能改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药物, 由医护人员或家属监督患者用药情况,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疾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判定依据[7]: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消失,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20 mmHg,血压水平恢复正常为显效; 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均改善, 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 mmHg 以上,血压水平有所恢复为有效;患者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均无明显变化, 舒张压未下降甚至上升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 个月后使用汞式血压计对患者右上臂血压水平进行测量, 叮嘱患者检查前不可饮酒、喝茶,停止运动,保持静息状态15 min 后进行测量,共测量两次,前后两次差值在15 mmHg以上者,需行第3 次测量,以3 次测量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 转的速度离心处理10 min 后,收集上层清液待测,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所用测定方法为循环酶法。

1.3.3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于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后使用血脂4 项检测仪测定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1.3.4 不良反应组间对比 比较两组出现头晕、嗜睡、上腹不适和心悸的概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对比

用药前,两组患者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观察组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对比()

观察组(n=58)t 值P 值收缩压(mmHg)前 用药后舒张压(mmHg)用药前 用药后4.38 155.18±13.56 0.593 0.554 150.12±8.96 144.27±9.21 3.467 0.001 98.54±7.32 99.27±8.12 0.509 0.612 92.82±6.27 88.16±7.45 3.645<0.001同型半胱氨酸(μmol/L)用药前 用药后15.48±1.72 14.96±1.24 1.868 0.064 13.21±1.18 11.45±1.21 7.93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对比一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水平均发生变化,观察组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

组别对照组(n=58)观察组(n=58)t 值P 值总胆固醇用药前 用药后三酰甘油用药前 用药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药前 用药后4.32±1.12 4.36±1.18 0.187 0.852 3.78±1.06 3.21±0.72 3.388 0.001 1.86±0.44 1.82±0.48 0.468 0.641 1.48±0.27 1.21±0.18 6.337<0.001 1.78±0.32 1.72±0.35 0.964 0.337 2.12±0.45 2.69±0.52 6.313<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药前 用药后3.54±0.96 3.62±0.92 0.458 0.648 2.72±0.54 2.16±0.42 6.234<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现阶段,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国人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随之发生明显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群体出现高血压的风险。 H 型高血压是高血压病变中的特殊类型,在后者中占比较高,与普通原发性高血压相比,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上升[8-9]。与青壮年比较, 老年患者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趋势,动脉功能异常,弹性和顺应性不足,使得动脉压水平上升,增加血管内皮损伤风险,进而引发心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0-11]。

同型半胱氨酸中含硫氨基酸, 与人体代谢密切相关,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中的重要产物,为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2]。 一般来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可能是由蛋氨酸摄入过量,维生素B6、B12,特别是叶酸缺乏引起的,也受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和遗传代谢的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有[13-14]:①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损伤血管内壁,导致血栓;②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聚合酶,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水平上升;③刺激血管平滑肌,诱导血管重构;④促进血小板聚集与粘附,形成血栓,堵塞血管;⑤导致机体脂肪、糖和蛋白代谢紊乱,使得血管狭窄或堵塞。 因此在对老年性H 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既要控制血压水平,也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药物方案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措施, 以往临床主要是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叶酸进行治疗的,仅使用其中一种药物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在于高血压与同型半胱氨酸彼此作用,互相影响,仅对其中一方面进行控制,无法阻断二者之间的循环。有学者在H 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叶酸和血管内皮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为马来酸依那普利和叶酸的复合制剂,前者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经口服可迅速水解,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也可舒缓血管与小动脉,减轻血管阻力,提升血流量,在降低血压水平的同时, 基本不影响心率和心室收缩能力;也可刺激前列腺素产生,使得静脉处于持久而平衡的扩张状态。叶酸在细胞生长中是不可缺少的,可促进核酸合成,及时补充外源性叶酸,可加快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进度,维持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仅如此,叶酸可对内皮细胞功能起到改善作用,抗氧化作用明显,可对组织器官予以保护[15]。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为(144.27±9.21)mmHg,舒张压为(88.16±7.45)mmHg,同型半胱氨酸为(11.45±1.2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50.12±8.96)mmHg、(92.82±6.27)mmHg、(11.45±1.21)μmol/L(P<0.05),可见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既可控制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 也可通过补充叶酸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此外,该药物经口服后可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效果更为明显。学者肖锐[16]在老年性H 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分别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二者对比显示:B 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115.4±12.9)mmHg、(76.3±6.4)mmHg 和(10.6±2.9)μmol/L,低于A 组的(121.3±15.7)mmHg,(80.2±7.6)mmHg 和(12.8±4.1)μmol/L(P<0.05),与文中所得结论一致。

同型半胱氨酸可促进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释放,使其参与血液循环,提高血清指标水平,增加超氧离子分泌,影响其代谢,使得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下降[17]。 文中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更具优势, 提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通过降低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予调节机体血脂代谢,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文中进一步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可见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7%,低于对照组的 18.97%(P<0.05),其中观察组仅有2 例头晕和1 例嗜睡患者,反应轻微而短暂,患者可耐受,基本不影响治疗,证实该药物安全性高,可长期用药。 学者卢强等人[18]予以H 型高血压患者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0.00%,高于观察组的 2.5%(P<0.05),验证了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H 型高血压治疗中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予以老年性H 型高血压患者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效果好,也可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调脂作用明显, 不良反应少,存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半胱氨酸血压
怎样认识同型半胱氨酸过高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三高”后的第四“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依那普利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