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12王贵凤王愿爽邹晓川杨晶刘婷吴莉唐瑗陈思静付豪

化学教与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立德树人初中化学

王贵凤 王愿爽 邹晓川 杨晶 刘婷 吴莉 唐瑗 陈思静 付豪

摘要: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行同向的协同育人模式,探讨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本文论述以初中化学课程为载体,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渠道以及案例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不仅能使学生树立尊崇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还能激发热衷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同学们不畏挫折、勇攀高峰,投入化学行业的决心。构建的“三位一体”的思政渠道容易复制、易推广。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三位一体”思政渠道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6x-0002-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6x.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强调[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青年走正路。广大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全国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将德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2-4]。

化学历史源远流长,古代文明中的制陶、冶炼、酿造、染色等都是人类早期的化学实践活动[5],如古有:王安石描述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火药。如今,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乐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保、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6]。如:疫情防控中的消毒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航天航空中的材料、燃料等。此外,化学还是一门蕴含丰富哲学思想魅力的科学[7],如:量变与质变、共性与个性、对立与统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化学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的育人元素丰富,非常适宜作为思政育人载体。如:资料中描述的“成功源自‘失败,赤子之心耀前路”的黄鸣龙,他是第一个出现在有机化学人名反应中的中国人,报道的“‘灵感出自坚持,寂寞道路终璀璨”的屠呦呦奶奶,是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自然学科)的中国本土科学家[8],成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以化学学科为载体,对初中生开展“思政育人”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科学好奇心,树立尊崇科学家的人生价值观,还能激发他们热衷科学探索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作风、学风和自立自强的远大志向。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步,学好化学将有利于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埋下科学的种子、激发热衷科学探索的兴趣,此外,还能增强同学们投身化学,造福人类的信念[9]。然而,初中化学教学任务重,以成绩、考核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灌输式教学司空见惯,难以系统、全面实施课程思政,而学生为了考取高分,也更愿意采取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方式,难以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因此,在初中化学实施课程思政既是一件有意义、更是一件有挑战性的教学工作。

一、“三位一体”思政渠道

初中时期是价值观容易波动的时期,更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笔者及其团队致力于通过课内、课外以及实验三个层面,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验”的三位一体思政渠道(图1)。

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课堂充分挖掘每一章节蕴含的育人元素,如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的化学知识、化学家的励志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等素材,以期培养同学们爱党、爱国、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其中,重点以第一节课“绪论”为抓手,通过讲好化学的中心地位,分享好科学家故事,展示好“学了化学能干啥?”来开展第一堂课的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动漫、微视频等新兴教学手段,吸引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以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为材料,精心准备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明显的实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在他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展板、讲座、游戏互动等方式,讲好化学发展史、生活中的化学、抗疫化学、奥运化学、航天航空中的化学以及化学科学家等,进一步普及化学知识,使学生深刻领略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激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

二、化学思政路径

1.第一课堂以绪论为抓手,扣好第一粒化学思政扣子

初中化学育人元素丰富。例如:被人们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一系列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界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化為中心的燃烧理论,使化学学科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拉瓦锡对科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通过判断推理提出新的学术思想的创新精神,以及敢于挑战权威理论的批判精神,都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绪论”课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第一缕化学阳光,它要播进学生心田一粒化学的种子[10]。因此,充分挖掘“绪论”中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内容和知识内容深度融合,可以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价值引领和思政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植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启发科学兴趣、科学思维、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笔者认为在“绪论”课中讲好化学的中心地位,分享好科学家故事,以及展示好“学了化学能干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要的育人途径之一。

(1)讲好化学的中心地位,建立崇尚科学的价值观

以“化学—21世纪的中心学科”这一议题为切入点,通过图片或事件详细展示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尤其是衣、食、住、行、能源、药物、新材料等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无处不在”。课堂上展示中国的高铁、神舟系列飞船、酿酒等图片和事件,并将其升华。如:中国的神舟十二号飞船涉及到的推进剂、航空材料以及生命保障系统(图2)等,均与化学相关。航天员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要源源不断地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果舱内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会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关键的化学问题是如何将二氧化碳分解成碳和氧气。这个化学反应是在铁酸镍(NiFe2O4)纳米晶体催化下完成的。近年来,全球变暖,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减少碳的排放量,科学家们也在努力想办法。分享上海交通大学丁奎岭院士研究的催化剂,该催化剂有望能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让二氧化碳转化成 N,N-二甲基甲酰胺,让造成全球变暖的“元凶”,转化成可以使用的化学原料。通过上述例子,进一步说明化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崇尚科学、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激励同学们热爱化学、学好化学。BCC1C276-DA1E-40AA-BF21-0C37DABB7D23

(2)分享好科学家的故事,树立为人类服务的高贵品质

教材谈到:“化学在能源、材料、医药、信息、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的故事,背后蘊藏着丰富的育人元素。首先让同学们了解疟疾这种传染性疾病的危害。疟疾、艾滋病与结核并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流行疟疾的国家和地区全球有108个,有约33亿人受到危害,每年有两亿此类病例,近80万人死于疟疾[8]。20世纪60年代疟疾发病率再创新高,我国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于1969年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加入该项目,开始对抗疟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当时不少人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科研环境艰苦,这个任务难上加难,但屠呦呦在接受任务之前就坚定不移地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屠呦呦团队从历代医籍、民间方药系统收集整理入手,检验大量中药单、秘验方,最终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获取了灵感——改用低沸点溶剂来提取,富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11]。屠呦呦在药物的临床前期阶段,亲自试药,为尽快得到药物的毒性证明,深入研发药物和生产进一步争取时间。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积累经验,在寂寞道路中找寻科研希望之光。

通过了解分享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的故事,同学们认为:这是一场特别的思政课,他们认为屠呦呦奶奶的成功不仅仅证明了一切伟大成就都是不断奋斗的结果,也告诉我们科研的路途是注定艰辛的,一切“灵感”都必须经由汗水的浇灌才能结出灿烂果实。而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走在时代前列,不畏寂寞,不惧困难,不断磨砺,长期服务于人民的生命健康。当前,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进行,农村饮水安全也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大事,告诉学生们要注重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对比非洲等国家,告知学生祖国的强大,在疾病防治、新药开发以及守护百姓健康等方面,中国亦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展示好“学了化学能干啥?”激励同学们投身化学领域的决心

当前,社会人对化学的误解日益加剧。其实不然,如近期颁发的科技奖励,化学占据了半壁江山。2013年,习近平主席视察中科院大学,当得知在场的一位同学所学的是化学专业时,他风趣地说道:“我们都是学化学的。”这一段对话逗笑了全场的人,也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也激励着广大青少年长大后投身化学领域的决心。化学的中心含义在“化”字。“化”,指变化、转化、造成万物之造化等。可以说化学与人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化学是一门创造性学科,更是一门有用的学科,人合成的药物,药到病除,救死扶伤;人合成的材料,随嫦娥揽月,蛟龙入海;化学人设计的分子,可改变世界,创造新生。因此,展示好“学了化学能干啥?”更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他们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争取更大光荣的雄心壮志。

2.以实验为载体,激发热衷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化学实验资源,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发挥化学实验蕴含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2]。如:实验中蕴含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共性与个性等。我国著名有机化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谈到,初中时期化学老师演示化学反应新物质生成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色彩的变化,激发了他想探索产生新物质奥秘的热情,让他最终成为化学人,并在手性催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遗憾的是,一些学校老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危险系数高,选择放弃实验的开设。一方面为了增强同学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了降低实验危险,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原料,以紫甘蓝变色反应为例,引导同学们进行探索。同时,通过“你若说化,我来发奖”互动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其充分想象。老师分别用酒精和水浸泡碾碎的紫甘蓝叶,提取色素;两人一组,一个同学做酒精提取,另一个同学做水提取。每个同学手中拿三支试管,加入适量的提取液;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醋、小苏打和水,观察颜色变化(见表1);完成实验后,向志愿者和其他同学展示实验成果。

最后,带领大家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提取液加入不同的物质会产生颜色变化?为什么提取液不同,加入物质相同,颜色变化又不一样呢?原来紫甘蓝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它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存在于细胞液中。花青素的颜色会因酸碱度不同而改变,酸性偏红,碱性偏蓝。而色素是一种有机物,酒精也为有机物,水则是无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色素更容易溶于酒精,所以,酒精提取的色素比水提取的色素更多,这也是为什么酒精提取实验与水提取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通过对比,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现象,能够充分激发他们揭秘背后的原因,能够最大限度调动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同学们建立初步的科学思维。此外,实验取用的原料简单、易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且没有任何危险性,值得推广。

3.第二课堂以互动为载体,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当前,“双减”政策正如火如荼,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更好提升延时学习的效率,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解惑同学们的好奇心以及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充分利用课间、课后延时、学校科技文化活动周等时段,以展板(表2、图3)、讲座、游戏互动等方式,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拓展同学们的知识。展板内容一方面基于教材,但也关注社会热点,如奥运会,神舟飞船,以及抗疫中的化学等。

例如,暑假期间,东京奥运会如火如荼,在奥运健儿争金夺银的背后实际上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如:为何奥运会火炬,能够克服各种极端天气不熄灭,裁判发令枪产生的烟雾是什么?举重运动员和体操运动员比赛前在掌心来回摩擦的神秘白色粉末,以及足球运动员受伤后医生喷洒的灵丹妙药等案例,均能够提供大量的化学素材。此外,结合疫情防控中的化学,从消毒剂、新冠药物、口罩、手套、疫苗等为切入点,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分享防疫物资背后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深刻领略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职业素养和科学素养,激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BCC1C276-DA1E-40AA-BF21-0C37DABB7D23

三、化学思政效果

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大背景下,通过“三位一体”的思政渠道,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化学的課堂、课下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普遍反映化学是一门神奇且有魅力的实验学科,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科学好奇心,增加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此外,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增加自己长大后投身化学行业的决心。(2)授课老师表示:学生能够主动搜集、整理并分析生活中的化学事例,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积极参与趣味实验,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享受着化学带来的乐趣,建立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思维。

以化学学科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对初中学生意义重大。一方面不仅能使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和科技强国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从而实现课以载道。另一方面,“三位一体”的思政渠道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素材来源丰富,操作简单,易复制,尤其适合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03):4-13.

[2]王潇,樊小英,伏彩彩,王富强.“课程思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现途径[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5):66-68.

[3]王志国.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6(04):177-180.

[4]杨润升,张亚绒.初中化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29):6-7.

[5]李厚金,陈六平.我国化学科普的现状与创新发展对策[J].大学化学,2020,35(11):1-8.

[6]鹿现永.提升教学设计内涵构建有趣有料的“大学化学”绪论课[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4):20-25.

[7]黄秀山,袁瑛.有机化学的哲学思想[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136-138.

[8]徐芷媛,李茉涵,张恒,赵晓霞,张艳斌,赵军龙.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0,35(7),67?71.

[9]吴俊明.初中化学的育人功能与观念渗透[J].化学教学,2017,39(2):8-15.

[10]程同森.播下一粒化学的种子——浅议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2,33(4):42-45,47.

[11]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青蒿素协作组.青蒿素的晶体结构及其绝对构型[J].中国科学,1979(11):1114-1128.

[12]杨仁茂.挖掘和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探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2,33(10):65-68.BCC1C276-DA1E-40AA-BF21-0C37DABB7D23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立德树人初中化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