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高校思政育人大格局之思考

2022-06-11王丽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中医药文化新时代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系统总结和详细归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具有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文章从强化党的领导和思想引领、解析中医药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等维度发力,探究高校思政育人大格局的实现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中医药文化;思政育人;大格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1-0086-04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一、坚持统一领导,同心筑魂,凝聚思政育人共识

办好高等中医药教育,关键在党,要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用好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开创中医药思政育人新局面。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根本保证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建立思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研判会商、总体统筹、工作协调和评估督导职能,围绕思想引领、心智提升、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关爱服务“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要把意識形态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检查薄弱环节、风险漏洞,加强分析研判和排查整治,坚决筑牢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安全防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实际行动将其融入和分解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推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和格局。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力量之源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性决定了新时代中医药思政育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题。始终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魅力和精神魅力永不衰竭的秘诀所在。新时代高等中医药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扎根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伟大实践之中,内置于传统优秀中医药文化之中。把握时代机遇和中医药发展规律,增强文化自信、专业自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性决定了新时代中医药思政育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题[2]。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正确认识、把握和化解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加深人们对“三大规律”的理解,从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的“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正是体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科学性特质的内在依据。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人民性决定了新时代中医药思政育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要强化人的政治属性,以政治愿景去感召每一个自然个体,从而形成巨大的精神牵引力。只有在青年大学生的内心里面深埋下对中国政治理想和发展目标坚信不疑的种子,使他们真正学懂、弄通、做实、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灵活运用。

(三)研究中医药哲学思想是重要抓手

中医药文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中医将“精、气、血、津液”等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神”(人的精神)的活动[3]。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尽管是很笼统、朴素的唯物主义观,但它与“上帝创世”截然不同,体现的是中医药文化坚持物质是世界本源的基本观点[4]。与传统西医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找原因、“形神分离”相比,中医药文化更加重视精神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反作用,强调精神对机体的生理调节和抗病机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哲学早就认识到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人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的统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病还需心药医”。

中医药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相比较,马克思主义整体观认为世界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都是如此。中医的整体观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病往往从整体出发,注重关注局部病变带来的整体病理变化,再将局部与整体的病理反应统一起来,并非简单地“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中医药文化不但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同时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性,即“天人合一”与“形神合一”,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并以另一种语言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5]。

二、坚持深化改革,同行致远,汇聚思政育人合力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教师作用,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新时期高校思政育人的主力军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应是整个高校教师群体。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实现中医药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从而在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效果。

做好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积极对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等多元主体需求进行分析,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开展思政育人工作,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单列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职称评审条件和指标。对在思政育人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设立思政名师奖金等[6]。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领路人,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伟大的理想信念有着重要影响。要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师风,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和言行合一。积极打造思政课师生“学习共同体”,将“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相结合,打通思政教学体系“任督二脉”,让思政课可信又可亲。组织开展“思政DIY课堂”“大学生讲思政课”“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指导学生开展中医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聘任一批老党员、老革命、老专家、老教师、老干部作为“特聘导师”等”。

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高校要坚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交流研讨,引导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在思政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在交流学习和联合备课的过程中增加思政教师的中医药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促成指导方向和目标方向的高度一致,实现对学生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7-9]。

(二)促进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创新中医药思政育人方式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医教协同,汇聚育人合力。高校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医文化和医学人文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创新。建立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有效融合的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政课堂,发挥强大的合力效应。

用中医药哲学讲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打造特色思政课堂。在中医药哲学中“六经”辩证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师生互相学习,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采用专题教学、理论课读书心得等形式设定教学案例,进行议题讲授和分析。激发学生共情意识、理论知识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应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亲和力、抬头率与点头率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紧紧围绕各门思政课教学大纲,将中医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开展案例教学,构建中医文化特色鲜明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让思政课像药膳,既营养又好吃,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医药大学生的专业信心与人文素养。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开足开齐思政必修课,整体推进专题化、实践化、网络化、特色化“四化一体”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构建中医文化特色鲜明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融合运用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打造富有辩证思维、整体观念的课堂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总结经验,用实际行动切实提升“思政育人”实施成效[10]。

(三)推进中医药课程教学改革

一方面,不仅要在思政理论课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也要将其融入校园文化中,体现在校园实际生活中。形成整体部署、立体开展、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教育和启发青年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思潮,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在专业课程结构上,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明确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在教学大纲中设置课程思政模块,实施课程思政示范工程,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专业课程,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精品课,加速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生动局面[11]。

三、坚持价值引领,同向激励,集聚思政育人成效

(一)讲好中医药人文故事,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以中医药从古至今的典型人物事迹和优秀案例,讲好中医药人文故事,做到“往古所以知今”。如神农尝百草、第一位女医学家鲍姑、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虚心求学、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等中医药故事,以及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明代醫药学家李时珍、投身在疫情防控战场最前沿不计其数的中医药人。当今世界格局瞬息万变,思政育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堂中,带头上好“开学第一课”“思政第一课”。要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通过集体讨论、重温医学生誓言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史观,激励责任担当,引导师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激发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培养当代大学生担当时代大任的意识。

(二)讲好近现代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近现代中医药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从濒临灭亡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度腾飞,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卓越贡献。医学院校要讲好中医药的发展史,要突出党的领导这一重大转折点。这一时期受西方列强侵略,我国国运衰弱,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学术包括西医也不断传入中国,有许多人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药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团结中西医”作为三大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确立了中医药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卫生部设立了中医司,各省、市、县相应设置了中医处、中医科和中医股等机构,并发布了《中医师暂行条例》和《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组建了中医学会,通过举办中医进修学校及进修班、开展中医带徒等一系列工作,保障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科学、稳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做好新时代高等中医药思政育人工作,就要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医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事实依据,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度、归属感,培育主体意识,激励中医药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投身到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去,通过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12]。

(三)讲好中医药的当代发展和贡献,坚定学生的专业自信

新时代做好高等中医药思政育人工作,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讲好为人民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医药故事。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哲学智慧、生命伦理等教育资源,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学校要注重挖掘提炼不同专业课程中的中医文化和思政教育元素,进一步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传播。要用好中医药的实践成效这一思政育人成效的增长点,培育专业自信,坚定中医药专业学生毕业后投身中医药事业的决心和信心[13-14]。

中医药院校要在党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汲取力量,从中医药哲学思想中获得灵感,从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顶层设计、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用好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等维度发力,在思政育人中注重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的育人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中医药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努力打造让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关注中医药历史和现实发展,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 任滢. 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彰显医学院校育人特色——打造中医药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21(03):61-64.

[2] 徐秦法.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性,科学性和人民性[J]. 大庆社会科学,2019(04):160.

[3] 徐哲晟. 中医哲学在医学类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9):63-66.

[4] 罗娟娟,崔瑞兰. 浅析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元素[J]. 医学与社会,2012,25(01):17-18+35.

[5] 李军洋,董塔健,张婷. 试论中医药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04):123-125.

[6] 蔡乐,周皓,韦琨,等. 基于地方特色资源利用的生药学教学探索——以云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S01):11-13.

[7] 吕颖捷. 从高校“育人”本质出发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弘扬中医药文化[J]. 魅力中国,2021(49):250-251.

[8] 张妍,李根林,李宁,等. 基于中医药文化基因传承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52):48-49.

[9] 李佳俐,张雪玲. 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科學大众(科学教育),2019(04):145+153.

[10] 张大川,周尉东,边育红. 中医药院校思政课专业融入的探索与实践[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05):68-70.

[11] 孙梦,吴宪. 中医药院校思政课创新“思政+中医药”模式的探索[J]. 高教学刊,2021,7(18):33-37.

[12] 张欣,尚坤,门瑞雪. 高等中医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对德育工作促进作用的调查与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8):149-150.

[13] 李翠云,代爱英,赵文星,等. 不忘悬壶济世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7):28-30.

[14] 杨冰月,彭亮,沈霞,等. 融入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的《中药鉴定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01):97-102.

(荐稿人:李新路,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医大师学术思想挖掘与传承策略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0323)。

作者简介:王丽(1981—),女,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中医药文化新时代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