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工科”的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6-11张仲凤杨昕妍张继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绿色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绿色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新工科工科工业

文/张仲凤 杨昕妍 张继娟(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绿色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湖南省绿色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1]工业设计是一门多学科集成的综合性学科,也是新工科内容的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也进入4.0 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国制造2025”等策略将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的先进设计理念贯彻到工业设计各个环节。教育部于2014 年在复旦大学召开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探讨新工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改革性要求:新型人才不仅要对某一学科或领域有深入研究,还要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习能力[2]。

王彦伟[3]在内容设置、实验环境、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方面,对现代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李翠敏[4]提出在加大学科交融范围、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明确产业需求方向、构建写作创新平台这四个方面培养人才。王坤[5]精简课程内容,开设多学科融合课程,利用导师制驱动,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前人研究,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新模式。

一、培养面向新工科的工业设计新型人才是必然之路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高校教育模式提出新要求,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新型产业对人才及其知识结构的新需求,工业设计专业属于机械学科,但机械背景未完全渗透核心,学科交叉力度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因此,研究和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十分必要,高校应主动积极调整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结构,加快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具有良好推动作用。

(一)工业设计新工科内涵

新工科不是纯工科,其内涵广泛,是动态的概念[6],通过战略性地进行创新设计活动、重新释义问题并形象化,解决边界不清、具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工程难题[7]。其内容有:工程教育新理念、学科专业新结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教学新质量及分类发展新体系。新工科的目标更应从设计本质出发,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商业成功、提供高质量生活及新的竞争优势。

(二)工业设计新工科人才培养标准

结合《华盛顿协议》《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8]等标准规定,新工科人才培养标准从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进行解读[9]:知识指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理论;能力指能够识别问题、使用分析工具、进行可行性评估以及设计研究等,能创新地提供多种复杂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方案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素质指职业道德规范、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自主学习以及设计管理等综合品质。

(三)工业设计新工科人才发展趋势

新技术必然取代旧技术。工业设计从有形的实体向无形的系统、服务和体验而转变,由原来的传统材料向智能化转变。近年来,工业设计的发展体现在:经济发展为产品提供市场、更关注用户需求和对小型空间产品的设计、克服技术难关、削减成本、与商业结合。因此,通过跨学科方式突破创新型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新质量,建立和完善工业设计新体系,为国家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具备扎实专业能力及良好素质和能力的人才,符合工业设计专业发展需求和趋势。

二、工业设计类专业人才就业形势及人才特征分析

(一)工业设计类专业人才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理念不匹配、企业人才难调适。国内工业设计教育理念错位,教学模式不够合理,没有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仅停留于概念设计,企业的需求也有其自身特色,所需的工业设计人才更是不易招收,企业招不到满意的工业设计人才,大批工业设计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造成人才市场的供需不匹配。

毕业选择多样化、专业对口不聚焦。工业设计理念已延伸到市场推广的全过程,包括视觉传达、品牌及展示设计等众多领域。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较多,每年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流向包装和视觉传达,近一半学生做室内设计,部分学生做网页、原型设计等新兴行业,做工业设计的学生少之又少。

就业市场无标准、公司更重视经验。工业设计学科兼容多学科知识,学生的知识储备博而不精,学业质量得不到有效验证,加之企业对工业设计不甚了解,一方面只根据自身需求招聘人才,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另一方面认为工业设计人才可以用其他专业学生替代。

(二)工业设计类专业人才特征

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流畅的概念草图表达和徒手作画是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模型制作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建模设计能力,如矢量绘图等二维绘图软件、三维建模软件、动画效果制作软件等。

观察分析能力强。培养动脑思考的能力、良好的空间架构能力及对产品形态的鉴赏力,以及能够对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有深刻了解。

知识泛化能力强。泛化能力原指机器学习中对样本的适应性。工业设计新工科人才应学到隐含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对具有同一规律的学科以外的知识,经训练后也能有合适输出。结合应用型人才面临的工作场景,借鉴其他行业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表象、分析问题、应用相关学科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即要求具有举一反三、对新知识的快速吸收并适应的能力。

持续学习能力强。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步入社会的敲门砖。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锻炼自己的组织和社交能力、领导和适应能力、创新和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培养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企业。

三、人才培养现状及改进路径

(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专业区分断裂化、课程体系孤立化。目前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普遍偏于产品造型及色彩技法的表达,对于产品内部结构、机械制图能力重视不够。部分高校将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两个专业按照文理科区分,所教授的教师也因班区分,这就产生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水平能力良莠不齐。加之工业设计涉及知识范围广且有一定深度,学生吸收知识能力有限,让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能被很好地激发,因此更难把握学科融合发展,造成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课程孤立化。

教学手段滞后、学科交叉渗透欠缺。计算机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设计向着数字化、系统化、价值化发展,以艺术表现技能为主的设计领域逐渐被取代,只会传统设计的人才难以满足新需求,运用新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进行设计教育教学十分必要,培养既能进行创意设计又能熟练应用各类软硬件及智能设备且知识面广泛的设计人才成为大势所趋。

学生综合能力弱、核心课程启动晚。高校开设的绘画等基础课不足以弥补部分学生的基础,还有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因内容简单、案例滞后、课时短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快速独立设计,甚至花费额外费用购买第三方培训课程。此外,部分高校专业区分较晚,有利有弊,虽为了学生更好地了解并选择发展方向,但为时过晚,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产业结合表面化,实践教学支撑不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将理论课程和产业相结合,高校既能保证人才就业率,提升自身专业知名度,还能使其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部分高校虽然成立创业中心,设立专业相关工作室,但由于仍不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实践课程较少或浮于表面的工厂实习,让学生缺乏一定强度的训练。

(二)新工科背景下设计人才培养思路及方法

新工科理念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思想。我国高校设计教育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高校应注重面向新工科培养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培养体系。

明确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课程目标,将设计理念结合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通过结合多学科基础课程设置,提炼并重构工业设计相关多学科的核心课程,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基础课程群,根据学生自身选择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优化师资结构、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数据驱动下资源和信息深度融合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多学科研究及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在各类虚拟化设计环境中进行教学,培养高层次设计人才。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倡导“交叉学科专业教师+企业教师”的“新双师型”授课方式以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建立与国内外高校进行联合授课和培养的合作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扩大学生视野。

构建工业设计新工科多领域基础课程群。基础课是培养设计人才的重要课程,是掌握设计技巧、提高艺术修养、挖掘创新精神、提升审美品位的全面培训过程。本文采用能力倒推法,重组基础课,按照艺术设计及审美能力、工程技术和表达能力、文化理论及实践素养能力和商业创新及应用能力进行归类,如图1 所示。

图1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基础课程群

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校企合作是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9],是基于双方愿景和发展需要而共同建设的桥梁,是共享人力资源与技术成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台。

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品,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的运作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能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创意概念向实物转化。

创建优质教学环境。引入最新科技设备及智能化模拟试验手段,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结合数字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验虚拟环境中的产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设计痛点,培养发现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此外,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有机结合,创建多元化教学平台,如虚拟仿真实验室,扩展学生知识面,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以赛促学。近年,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对于艺术专业人才而言,想要顺利进入市场,就必须接受更多考验。通过各类设计比赛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在实践中,通过小组、班级、年级等不同评价维度对学生作业展评,给予适当奖励;组织校内联合比赛,开阔学生视野,实现自我并培养能力;此外,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学生成果产出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参与比赛,并进行审核及点评,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将学生思维和理念通过艺术创作和比赛的方式展现出来。

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展开设计教学。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高校对于工业设计新工科的建设实践有不同方针政策。在“新工科”背景下,以新经济、新产业为其发展背景,根据学校专业定位、学生资质等因素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优化、师资交融、校企合作、以赛促学、学科交叉、科技手段协同育人,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具的全面设计人才。

四、结语

工业设计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坚持把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作为重点,采取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推动工业设计新工科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现有工业设计培养模式,提出面向新工科的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想,弥补目前教育模式的不足。该构想仍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将各个学科基础知识按照科学方式进行整合,并与设计融会贯通,再传达给学生;如何设置考核机制保证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如何保证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等,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通过将工业设计相关领域多学科基础课程重组,协同科技手段,形成开放式育人体系结构,对培养未来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和实践、促进工业设计行业的稳步发展有重要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新工科工科工业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工业人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