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的初中化学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2-06-11薛磊

化学教与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薛磊

摘要:结合微信公众号“话鲜为怡”的应用实践,充分开发平台自带功能基础上,开发外源性的教育资源,最大效度地辅助初中化学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发挥微信公众平台所具有的用户精准性、学习针对性、团队协作性、反馈有效性等优势,同时总结出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矛盾,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化学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开发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6-0017-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06.004

一、问题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育部还在202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全面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信公众平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引发教育模式、手段、方式等发生了巨变。

二、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为关键词进行主题内容的文件检索,获得537篇发表文献。将检索结果转入网站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获得其该主题的年度发表趋势图(如图1)。不难发现,有关微信公众平台在辅助教学方面的探索研究仍受到相當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自2014年以来,每年在知网收录的相关研究文献总体为递增趋势。

众所周知,微信现已成为智能手机必装应用之一,也成为了广大手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微信公众平台所具有的操作便捷性、互动时效性、内容丰富性等优势结合其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互动方式,能够在辅助教学方面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应用。肖飞通过研究认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众多功能的开发和运用,能够为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化学知识库建立、课外知识延伸、遴选学习资源、整合碎片学习时间和加强师生沟通,拓展师生交流空间提供了新方式”[1]。在辅助教学的形式来看,不少教师都提出了“课前一课中一课后”三阶段的教学模式,如邹愉在课前推送图文或视频的预习资源,课中教师讲解,课后教师通过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的留言进行重难点的精讲推文,或者是相关内容的拓展知识、学生作业展示等方面的推文[2]。

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关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教育资源开发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笔者认为其还不够深入、全面,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学段和学科方面。目前实践研究主要是在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学段的学科教学进行,537份文献中仅有20余份涉及基础教育阶段。与化学教学有关的31份文献中,也仅11份是有关基础教育阶段,其中涉及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为2份。由此可以看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初中化学角度进行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并不足。

其次是研究内容与质量方面。很多文献论述集中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平台组织架构的设计和微信群发推送的内容等角度进行论述,教学模式一般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教师课前准备、学生在线学习及课堂师生互动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很少能够对微信公众平台现有资源、组织结构及拓展功能深度开发应用而使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对于公众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应用进行精准性辅助教学更是少之又少。从文献来源来分析,上述文献有143份是学位论文,其中博士论文仅占1篇。在“化学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也是寥寥无几,主要集中在大学学报及其他知名度不高的期刊。这说明相关研究的广度、深度并不高。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教育资源开发

自2014年创建“话鲜为怡”微信公众号以来,该平台已推送化学专题的推文约300余篇,逐步受到全国各个省市用户的广泛关注。目前关注用户数已达1100余人,包括应届与往届学生、学生家长、化学同事、教育同仁以及其他。本文以此公众号的实践为基础,对微信工作平台功能的教育资源开发提出一些探讨。

1.结合标签功能实现用户精准性

如果微信公众号的每一篇推文都是无筛选的全体群发,不仅容易造成信息垃圾化而导致关注度降低,而且也容易使某些敏感信息过度扩散而造成不良影响。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后台的“用户管理”模块对已关注的用户增加“标签”,将任教的学生或其家长分组为“**级**班”(如图2)。对于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讲解、问题分析等,都可以通过选择对应班级分组进行推送。

对于同一用户的标签是可以选择多项标签,因此在使用中可以根据不同推文内容,通过建立不同的标签分组,按要求选择不同的接受群体进行推送。这样能够最大程度考虑到学习对象差异性和同一性。

2.结合自动回复实现学习针对性

与微信推送的被动接受信息所不同的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自带的“自动回复”功能通过编辑内容或关键词规则,能够使关注用户主动获取所需信息或资源。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该功能进行特定的拓展阅读、习题解答详解等方面的学习。

如本人在2017年开设的江苏省初中化学评优课上,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设备等条件限制而导致某些教学资源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但考虑到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与社会联系,学生与未来期望,本人在学案上印制了“话鲜为怡”的关注二维码,并且在相应位置标注了一些关键字,如“氮气”“液态氧”等。学生利用“关键词回复”功能,在课后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选择阅读(如图3)。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运用关键词回复能够一定程度保护学生学习情况的隐私性和针对性。由于微信群发消息推送的对象是群组用户,而对于某一班级、某一学生的具体表现而言,如单元测试或模拟测试的考试情况,这是不适合进行群发的。此时,任课教师可以与所任班级学生约定的“关键词”(如图4),通过及时更新信息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实时获得客观、全面、详细的评价和讲解。

3.结合推文留言实现团队协作性

微信公众号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了推文末尾进行留言的功能,从而实现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与其他留言板所不同的是,尽管微信推文的留言权限对每一位读者都开放,但是留言内容能否被公众查看到则需要通过平台后台进行审核。我们通过布置一些具有视野广度、思考深度的推文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将推文留言区打造成师生个别交流与学习共同体交流的结合体。其基本教学流程如图5。

为了能够让即将踏人初三的学生提前感受化学的魅力,笔者在暑假里推送了“化学初体验”系列的文章,包含了化学史、化学符号、微观原子等知识介绍。每篇文章除了相关视频、图文内容之外,还会根据不同思维要求布置3个问题,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完成相应的问题。如图6所示。

實践发现,由于学生的假期自主学习时间比较充裕,通过这类作业的布置的确能够保证学生交流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的深人性。这种活动作业布置及交流方式不但实现个别辅导、同伴互助与集体讲解之间的切换,更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安心且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高品质的思考方式培养与和谐的协同学习关系维系。

4.结合外部链接实现反馈有效性

反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反馈信息不仅能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能从对学习结果中获得有关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成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定向依据。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公众号内部自带投票功能,能够实现“最佳作业展示评选”等活动的开展。但是在后续数据处理及反馈功能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若将其应用在学生自主“选择题”训练时,仅能获知各选项选择人数和比值(如图7所示)。学生无法及时获得正确选项、解答详解等反馈信息,也就无法达到反馈的有效性。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是有限制的,公众号文章内都不能引用外部链接,但利用微信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设置,则可以通过用户点击而跳转至预设的外部链接页面。通过这样的功能,能够将“问卷星”等功用性网站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如笔者在2018年中考复习冲刺阶段,为了能够让学生适应中考化学的基础客观题而在“问卷星( www.WJX.cn)”上编制了每日一练系列的单项选择训练(如图8所示)。利用问卷星的在线答题功能,不但能让学生快速及时得到练习的正解,而且能够根据教师设计的讲解反馈来及时获得解题的理解与纠正。通过反馈的个性化、精准化、详细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得到巩固和强化。

四、实践反思

1.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价值所在

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学生的兴趣点、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拓展了学生视野面,能够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方面的辅助功能独特性。

首先,创设了公平的学习机会。目前智能手机已得到了基本普及,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教育资源,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方案,并有机会与教师或同伴探索、修订和优化,从而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其次,搭建了和谐的互学网络。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支持下,学习者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创设自己适合自己的互学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指导,在共同学习中扩宽自身的学习渠道。

再次,提供了多元的展示机会。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表现方式、多元化行动与表达方式、多元化参与方式,能够让学生都有机会以自己最擅长、最优势的方式进行学习[3],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2.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实践的矛盾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主观设想与客观困难之间的存在这一些矛盾。

首先从受众群体来看,笔者创建该微信公众号的初衷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目标受众体是学生。根据后台的关注用户的年龄分布情况的数据统计显示(如图9),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仅占21.95%,而占有比例最高的是36岁到45岁(占45.33%),这一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家长,还包括在此年龄区间的化学教师等其他群体。但从数据来判断,最大的受众群体可能是教师。这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比较缺乏,对于手机管理的自控力比较欠缺等原因而导致无法广泛使用微信来辅助教学。

从关注内容的内容来看,笔者希望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化学有关的拓展知识,包括化学史实、生活知识、时事动态等。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发现,有关于“应试性”的习题练习或讲解的内容,其阅读数基本都在200人次左右,但其它“素质性”的拓展阅读或影像观看的内容,其阅读量基本都不超过100人次。这主要是对学习目标的浅层理解所导致。

从互动结果的反馈来看,笔者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留言功能进行交流与反思。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会出现“零留言”的窘境。如学习了酸碱相关性质后,先后推送了“空中课堂¨浓硫酸的‘黑面包实验”’和“空中课堂||神奇试管,你知道原因吗?”这两期文章。虽然在文章末尾都设置了思考问题,期待学生能够在留言区尝试写出思考答案,但是这两期的阅读量在100人次以上,却没有1人留言(如图10)。

3.进一步探索实践的建议

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争取家长支持。在如今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环境下,信息网络进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早已成了必然趋势,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家长和教师在谈及学生使用智能化手机时,都是表示出怀疑或是焦虑。只有征得相关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使用与开发微信的教育辅助功能。

第二,精简内容。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对于微信推文的内容需要进行精心准备与编辑。在形式上尽可能以图片、视频进行呈现,内容上尽可能控制阅读时间在5分钟之内,语言上尽可能贴近学生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尽快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

第三,监督到位。任何创新性的尝试都需要有力的监督,一方面是对于手机等智能化设备的有效监管,避免“自控力缺失”而导致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利用微信进行相关内容学习的要求达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

第四,明晰组织架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对学生而言,其不仅仅能被动接收推文,还能利用自主练习的反馈信息,借助清晰合理的菜单设置主动获取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如此之下,微信公众平台就能成为一个不断更新、组织有序、功能强大的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肖飞,吴溢选.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化学教与学,2020(3),23-26.

[2] 邹愉.基于微信订阅号的初中物理辅助教学平台实践[D].重庆:西南大学,2020.

[3] 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11.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
传统媒体使用微信平台推送的价值选择研究
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SWOT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试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