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2-06-10林丽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5期
关键词:哑铃生物反馈盆底

林丽琴

(福建省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福建 漳州 363000)

阴道分娩对产妇的盆底功能损伤比较大,导致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情况,给产妇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并且对产妇的身体恢复也具有较大的影响[1-3]。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后,会出现尿失禁、排尿困难及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给女性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交到的影响。因此,为了促使产妇盆底功能快速恢复,增加产妇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4]。临床实践表明,盆底肌锻炼是一项有效的盆底功能恢复训练,但是由于产妇依从性差、正确率低,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电刺激生物反馈和阴道哑铃在盆底康复中日益得到关注,本研究主要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改善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产后复查的产后女性90例,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存在1种或1种以上盆底功能障碍,均为足月单胎妊娠,经阴道自然分娩,患者与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者,子宫肌瘤、子宫畸形者,产后出血者,肢体功能障碍者,基线资料不完整者,有严重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有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应用的禁忌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0.51±1.52)岁,31例初产妇,12例经产妇;研究组47例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66±1.43)岁,34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专业康复师为其讲解康复训练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缩紧肛门的锻炼,告知其动作要领,每次缩紧的时间应超过3 s,每次锻炼15~30 min,每日进行2~3次锻炼即可,坚持训练3个月。若患者只能轻微收缩肛门或无法收缩肌肉,护理人员可将食指伸入到患者阴道后穹隆下1.50 cm处,将盆底肌向后外侧压,再指导其进行收缩肛门动作研究组在盆底肌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阴道哑铃训练。

1.2.1 阴道哑铃训练 指导患者平躺,在哑铃头端涂上少量润滑剂,将其放入产妇的阴道2~3 cm处,收缩盆底肌肉,感觉到阴道哑铃上升,表明放置正确。由易到难,从1号球到5号球逐级练习。每日15~20 min,1~2次/d。

1.2.2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SA9800进行治疗,患者排尿后仰卧120°,两脚自然外旋(脚后跟靠近),将阴道电极放入阴道内,进行电流刺激,具体方案和电流强度的大小均根据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的结果选择。强度由0开始,逐渐增加。电刺激完后接着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选择Kegel模板训练中的慢肌模板,根据Glazer评估结果制定模板高度,指导患者主动进行盆底肌收缩。共治疗30 min,1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3 知识宣教 专职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一对一产妇授课,提升其对盆底功能认知状况,和盆底肌力操开展的关键性意义,提升其护理的依从性。

1.2.4 心理干预 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可利用安慰、鼓励性语言,和产妇进行交谈,让产妇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被呵护,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得到产妇对自身的重视,让产妇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爱护,从而调动产妇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在得到产妇的高度配合后,可指导产妇使用深呼吸的方式或调整产妇体位,让产妇感觉身心舒适,从而使产妇得到放松。

1.3 观察指标 依从性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总分为100分,越接近100分表示患者依从性越好。

1.3.1 盆底肌肌力 采用改良牛津肌力分级测试。患者仰卧位,膝盖弯曲,两腿分开,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分开阴唇。将另一手食指放置入阴道内4~6 cm,置于4点钟和8点钟方向,嘱患者进行阴道最大自主收缩,评价肌力。盆底肌肌力分为6级:0级为无收缩,感觉不到任何收缩;1级为颤动,检查者的手指能够感受到肌肉的颤动;2级为微弱收缩,肌肉张力有所增加,但是感觉不到阴道后壁抬举感;3级为中等收缩;有来自阴道后壁的抬举感,但是不能对抗阻力;4级为良好的收缩能对抗阻力后进行阴道后壁的抬高;5级为强有力的收缩,能对抗强有力的阻力进行阴道后壁抬高,手指感受到强烈的包裹感。

1.3.2 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 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MyoTrac Infiniti,型号SA9800,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公司生产)进行。A通道采集盆底肌电信号,B通道采集腹肌肌电信号。受试者排尿后取仰卧位,上半身与下半身呈120 °角,两脚自然外旋(脚后跟靠近)。将阴道电极放入阴道内,金属电极片与阴道侧壁水平,将两片贴片电极贴在腹直肌上,贴片电极最上缘与脐在同一水平。嘱受试者按仪器指令收缩及放松阴道及肛门,在收缩盆底肌时尽可能不收缩腹肌、臀肌和内收肌群。检测过程共分5个阶段进行:前静息阶段:测定基线值;快速收缩阶段:快速收缩后立即放松10 s,重复5次;持续收缩阶段:持续收缩10 s再放松10 s,重复5次;耐力收缩阶段:持续60 s的耐久收缩;后静息阶段:充分放松60 s。

1.3.3 盆底功能障碍问卷 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障碍。得分越高,越严重。

1.3.4 采用FSFI(女性性功能)量表,评估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关数据,包括:性唤起、性生活满意度、阴道润滑、性欲望、性高潮、性交痛。各条目分值越高,患者的性功能越好,除性交痛外。

1.3.5 采用电话及微信等方式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此期间的相关数据,包括:盆底功能障碍复发、性交障碍、尿失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用()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距,护理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盆底肌张力对比 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张力≥3级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盆底肌张力对比[n(%)]

2.3 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分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功能分数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评分对比(分,)

2.4 两组患者盆底肌电压情况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电压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盆底肌电压情况对比(,μv)

表4 两组患者盆底肌电压情况对比(,μv)

2.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SFI量表数据对比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护理前的性高潮、性交痛等FSFI量表数据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性高潮、性交痛等FSFI量表数据均有所改善,但明显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FSFI量表数据对比(分,)

表5 两组患者FSFI量表数据对比(分,)

2.6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数据对比 研究组随访过程中发生性功能障碍及尿失禁等数据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数据对比[n(%)]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主要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会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等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精神负担[5-9]。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作为目前产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容易使产妇在产后出现盆底肌肉功能失调情况,从而导致产妇出现子宫脱垂、大小便失禁的发生,甚至还会出现性功能障碍[10-11]。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二孩政策的开放,许多二胎产妇的人数开始增多,这也造成了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因此,在对这种病症进行治疗的同时,影响疗效最大的是护理模式选择,康复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12-13]。产妇在分娩时因胎儿压迫盆腔或者盆底肌拉伸过度,容易发生盆底肌功能障碍。

以往临床上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多采用常规的盆底肌功能锻炼进行康复训练,该训练方式,有助于尽早让直肠、子宫等盆腔器官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产妇每日进行相应的训练,且在出院后仍需进行一定时间的训练,在在实际过程中,一些产妇在出院后,往往会忽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出现锻炼时间不够,只做收缩肛门的锻炼方式,甚至一些患者放弃康复锻炼,造成了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加入了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阴道哑铃训练,阴道哑铃有助于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但有研究发现[14],该训练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对伴有神经损伤的肌肉无法达到恢复的效果;所以加入了电刺激生物反馈,通过使用该仪器,对其盆底肌、括约肌进行刺激,降低了训练疲劳的同时,也有助于盆底肌力的恢复,改善了盆底肌的活动状态,达到了更好的康复效果。从结果也看出,研究组盆底肌张力及盆底功能评分数据均优于对照组。配合一对一的知识宣教,使产妇更佳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后续的治疗中更佳配合,联合心理干预,使产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出院后可更佳主动的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性功能的恢复,也降低尿失禁等状况的发生。从上述结果也看出,研究组护理后依从性明显提升,性功能评分数据及随访情况数据均较对照组优。说明了,提高产妇盆腔功能障碍护理的在其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15]。

综上所述,对产后女性实施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可促进改善产后盆底功能,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其依从性,使其恢复速度加快,也有助于性功能的提升,降低了后续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哑铃生物反馈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饮料瓶改成哑铃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