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抽象为具体,看《乡土中国》单元学习的展开

2022-06-10哈月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社会学整本书

《乡土中国》作为社会学教学内容,总体知识具有学术性较强的特点,同时文学性也比浓厚。整个单元内容中,作者提出“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素描”,而是和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相关的一种独特社会体系。单元内容中不仅涉及“乡土中国”核心概念,还提及许多概念性词语,包括:差序格局、礼治秩序、团体格局、权力结构、地缘等,这些词语在文中出现的次数较多,总体较为抽象,无形中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不易被高中生理解[1-3]。所以在实际对《乡土中国》教学的时候,最为关键的就是加强单元学习任务教学方式的利用,重点对书中的概念进行梳理,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理解作者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过程,感悟作者的逻辑缜密,思维严谨,体现乡土中国的理性美。

一、《乡土中国》单元学习的阅读顺序

因为《乡土中国》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为了方便学生对于社会学知识的理解,就要优化单元学习的阅读顺序,为著作的阅读奠定基础。因此在统编教材必修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内容阅读的时候,应该加强对有效阅读策略的利用,遵循“化抽象为具体”“先粗后细,逐步推进”等原则,所谓的“粗”是指序言、后记、目录等,这个学习过程需要充分了解《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和基本等,让学生大致对内容结构有所了解。而“细”就是科学把握材料、论证、推理等要素,深入理解理论建构的过程。“先粗后细”也就是通过阅读顺序的改变,实现对文章的理解。

常规的原生态阅读基本是从正文开始阅读,按照文章特定顺序进行阅读,如果将这种方法运用在学术性较强的《乡土中国》学习中,必然会因为科学性和逻辑性加强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加强对单元学习任务教学策略的利用,根据第五单元提供的阅读策略,《乡土中国》的阅读顺序设定为:序言——后记——目录——正文。

《乡土中国》的“重刊序言”的主要内容为成书经过、作者问题回答等;先读“重刊序言”,能够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激发对《乡土中国》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学习社会学研究方法。“后记”的主要部分为社区调查研究基础、社会学学术体系的源流、社会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等,对于几个粗略的部分,只需了解即可,但是对学生学习帮助最大的无非是“后记”部分,此部分涉及到广西瑶山、江苏吴江等地区的实地研究内容,该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体会中国文化模式的产生过程;在《乡土中国》的单元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体会社会学起源、“社会学”代名词的初步建立等。

对于社会学的讲解需要设定两种研究对象,一种是以各种制度为关系的研究对象,另一种是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但是在研究中更加侧重到具体社区,《乡土中国》就是从社区分析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社区分析的过程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描绘人们生活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需要研究不同社区类型的不同结构,然后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社会结构发现不同社会的配合原则,从而建立“格式”概念。通过“后记”的抽象性介绍,从不同的研究对象入手,开展对社会行为的研究,这个过程就会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总体来说,《乡土中国》中“后记”的设置可以为学生的著作阅讀奠定基础[4-6]。

《乡土中国》目录中主要包括14个短语: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家族、男女有别、无为政治、从欲望到需要等,这14个短语系统的涵盖了家、国的纲常伦理,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对宏观体系的了解,细致的进入到全文阅读中,“细”阅读的过程就是具体的过程。为此,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学习中,可以逐个开展单元学习任务。

二、从《乡土中国》单元学习整体框架中掌握知识

为了实现化抽象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就要在统编教材第五单元《乡土中国》任务学习中,积极归纳文章主旨,合理地对文章内容摘要进行撰写,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本书知识体系的掌握。同时对单元学习任务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该学术著作的内在逻辑思路,构建完善的学术知识体系。

《乡土中国》内容的14篇主题分为四个层面进行讨论:其中文章的总论为《乡土本色》,分析乡土社会的信息载体为《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对于乡土社会关系的讨论内容为《差序格局》《家族》《男女有别》等内容,分析乡土中国的礼仪、政治等内容为《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关系社会变迁的内容包括《血缘和地缘》《从欲望到需要》等,对于14篇主题的讨论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其中对于《乡土本色》总论的概述,分别从“乡”和“土”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乡土社会定性为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特点具体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

1.通过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来实现关系连接;

2.通过私人关系或者群已关系实现关系连接,但是往往这种关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弹性大;

3.通过人们的伦理观念实现关系连接,整个关系连接的过程就是具体化的过程[7-8]。

比如:在《差序格局》相关内容的论述中,学生要想理清抽象的社会关系,就要详细分析其中的两个特征:明确差序格局就是将自我作为中心,以同心圆形态呈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没有明确的边界,也不会专注于权力和责任,但是其作为重视的就是人际和关系,这个具体化的格局总体内容涵盖了不同人际关系的社会特点进而“人伦”关系。

比如:《家族》章节中,对于内容的叙述就是对《差序格局》的深入思考,总体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主要讨论的是各种社群的组合,实际就是亲属伦常的组合,如果整个过程更加重视社群经营,就会使社会关系的演变赋予氏族色彩。这就可以从广义上体现出公私都是相对概念,对于所有行为的判断都需要将价值判断作为“己”为出发点。

再比如:在《礼治秩序》相关内容中,主要讲述了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与儒家文化等关系,这也是一种具体化的过程,表现的也是一种因果关系,就是因为社会结构的影响,导致儒家文化的出现,这种结构下将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关系进行表达,准则中体现了社会的礼治,这就是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正是这种关系体现了逾越和凌驾的差序格局,让社会关系体现的更为具体。《长老统治》内容中重点考虑社会格局中的权利体制产生,主要体现的就是“长老”所具备的天然关系,属于是礼治秩序的教化权力。对于总论的分析就是抽象的过程,对于四个层面的分析就是具体的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就是从自然实体的乡土过度到文化意义乡土的过程,其对于高中学生对于语文文化知识的理解对于显著的作用,所以对于《乡土中国》的文本阅读,就要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单元学习任务教学策略的运用,深化学生对于《乡土中国》知识的联系,把握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让《乡土中国》的学习发挥对于学生教化的意义,让乡土文化得到传承。

三、《乡土中国》单元知识的总结归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乡土中国》展开的单元学习任务教学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加强对单元内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毕竟“总结归纳”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也是学生从“局部的知识研读”中掌握“整体阅读”知识的过程。

要想化抽象为具体,就要重视“整体”的作用,将学生学习的重点从整本书的观念、逻辑结构把握转化在交流和研判方面,提升整个单元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乡土中国》的学习中,获得启发,然后将学习方法运用在语文知识理解和社会现象理解方面。在《乡土中国》学习中,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可以加强对自由开放教学方法的利用,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整个进行互动的时候,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对于学术类著作类文章阅读的价值和认同感[9-10]。

比如:在《乡土中国》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引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对现实的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在学习成果的感悟中发展社会学学习的价值,从广泛的意义上感悟《乡土中国》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升《乡土中国》学习的效果。当然化抽象为具体,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思路,这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乡土中国》的时候,将“‘吾土吾民’和‘异土异民’”作为研究的主题,深入到下一个阶段的主题研究中,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不同的参考方向,例如:可以让学生结合美国学者布尔斯廷作品《美国人三部曲》进行研究,分析“乡土美利坚”等,方便在后续的阅读任务开展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积极开展单元学习任务教学,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中,为了让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就要提前撰写阅读计划,然后积极的进行民族特色描述,构建完善的民族特色概念体系,只有优化这样的设计思路,才能让学生对社会学知识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将阅读主题与阅读方法作为《乡土中国》整本书的延展。

《乡土中国》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许多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其中内容,此时加强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引导显得十分关键,合理的引导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做到对全书内容的完美诠释,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方法认识乡土社会,感悟中国的乡土文化。

四、从《乡土中国》单元内容评讲中感悟社会学

在《乡土中国》单元学习任务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就要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具体评讲,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社会学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让抽象文本走向具体化,让学生站在“乡土中国”的脊背上,放眼全文,环顾四周,综合概括,以单元为主体,辩证思考。因为评讲是抽象文本具体化的有效环节。而《乡土中国》作为社会学名著,其中许多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畴,学习起来具有抽象性,所以只有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才能引发高中学生的共鸣。

比如:在关于乡下人“恋土情结”这个观点的理解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引导对历史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引发学生对故人思念的情感共鸣。语文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提前对讲评内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关于乡土知识学习的盲目性,不仅节约了学习的时间,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比如:《乡土中国》中作者对于乡下人之所以“愚”,就是因为其不认识字,所以作者从时间、空间、语言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深入浅出地将自己的观点展现出来,为了促进学生单元学习任务的完成,就要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评的方式,积极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对于乡土中国知识的感悟,反应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因此可以从《乡土中国》内容评讲中感悟社会学,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社会学知识学习中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乡土中国》单元学习任务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理解社会学的过程。《乡土中国》作为一本社会学著作,其内容充分地将社会现实生活进行反应。因为学生学习社会学的时间和空间相对有限,因此通过单元学习任务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从综合单元层面学习现代中国与历史文本,加强学生对《乡土中国》中的“文化下乡”“长者治理”“人情社会”等权力格局、文化背景的理解,让学生深入感悟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屈伟忠.读通《乡土中国》的三个层级:理解、思辨、应用——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22):36-42,64.

[2]杨俊杰.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以《乡土中国》为例[J].名作欣赏,2021(6):91-95.

[3]徐飞.共生教学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以《乡土中国》为例[J].语文建设,2019(23):8-11.

[4]刘小莉,温红博.中学阅读教学过程性评价模式初探——以《乡土中国》的“以评促学”为例[J].语文建设,2021(9):14-18.

[5]屈伟忠.《〈乡土中国〉前三章》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9(8):61-64.

[6]刘会想,许艳.《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同题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20(11):61-70.

[7]闫振松.学术性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途径——以《乡土中国》为例[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21(2):10-11.

[8]程元.基于学习目标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2019(23):11-15.

[9]李琳,宋晖.整本书阅读与互文性学习策略——以《乡土中国》的语言关联为例[J].语文建设,2020(5):36-39.

[10]黄志英.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提升批判思维品质[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20(5):12-14.

哈月琴,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社会学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