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五步法应对高考文言断句题

2022-06-10王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断句永安实词

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思维是全息的。部分是整体的缩影。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言断句节选部分必须遵循对整体选文理解的基础上。解答文言断句题,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通读全文,在对文言文文本的完整阅读中,整体把握文意,建立文言选段语境。文言语感是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古文语言文字敏感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基于全文的理解,对文言断句语段,凭语感初步断开容易的句子,进行初步的文意梳理。

现代汉语继承了古代汉语中的部分语言现象,比如名词、代词经常担任主语或宾语,谓语以动词为主。根据现代汉语中主谓宾的句式找出所选语段整体所写内容。同时,基于主干语法分析,文言文句子主语经常省略的现象,谓语多用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情况。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清动词间的联系,可以确定句子主干。据此,我们概括出以下断句五步法解题规律。

第一步,观照全文,紧扣实词,联系前后。

解释文言实词词义,不能主观臆断、凭空推测。因为词语具有概括性和具体性。古代汉语的实词首先是概括的,是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同时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出现,就是被按照语法规则放在具体情境中,词语的意义就明确、具体。在此语境中,本属于客观的词语承担了作者具体的思想和主观的情感。所以在解释文言词语时,如果不在语言文字上持有充分的解释论据,仅凭主观臆断,会歪曲文言文的愿意,导致断句错误。

古代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讲究遣词造句,为了加强文言词句的表现力,常常会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实词语言现象。词语的词性发生变化,意思也会不同。所以在断句时要注意文言实词现象。

例1:(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答案:A

解题思路:“抵吏罪”中抵为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为让官吏抵罪。所以要和前半句“即出民”断开。因此排除C和D。“民讼诸府”中“诸府”是诉讼的对象,修饰“讼”,“不胜”是忍受不住的意思,表明拷打的状态,因此在“不胜”前断开,排除B。故选A。

第二步,关照前后,依据虚词,断开首尾。

清代袁仁林《虚字说》“夫虚字诚无义矣,独不有气之可言乎?吾谓气即其义耳”。汉语语法中,虚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汉语的虚词和现代汉语里的虚词有差别。我们需要关注18个常用虚词,包括而、夫、盖、乎、其、是、所、为、焉、耶、也、以、矣、与、哉、则、者、之。从语法角度分析,虚词是分辨断句的标志之一,比如代词、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常常是断句之处。通读文意、化整为零的步骤,就是借助虚词进行明辨句读的思路。那么文言文常见的虚词类别可以分为句首发语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复句关联词语。

例2:(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答案:C

解题思路:“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中虚词“以”表目的。“强宗室”是“镇天下”的目的,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故”表结果的连词,引领下文,所以“故”前为断句,由此排除A、D。故选C。

第三步,定位局部,明确句式,断开句间。

文言文中,还有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结构,也是帮助断句的标志。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包括“无乃……”“而……则是……”“孰与……”“不亦……乎”

例3:(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答案:A

解题思路:“命也”“亦命也”都是判断句,所以必须断开,排除C、D两项。“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为对仗句式,两句之间应该断开,因此排除B。“若夫”为语气词,表示另提一事,用在句首,也可以排除D项。故选A。

第四步,借助格式,明確对仗,句间断句。

古人写文章,喜欢讲求语句的整齐对称,会出现对偶句、排比句等句式整齐的特点,这可以作为文言断句的要领之一。

例4.(节选自《晋书·鲁芝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常用语句首的副词“遂、俄而”,前面断开;第二步找到主语“芝、宣帝”,前面断开;第三部,根据结构,转折关系“而”前面断开,根据对仗句式“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中间断开,排除AD。故选C。

第五步,凭借文化,熟悉常识,关联语句。

文言文中包含了丰富广博的文化常识,比如天文历法、官职变动、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等,熟练掌握这些文化常识是正确断句的要领。

例5:(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南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答案:D

解题思路:“京西转运使”是官职,“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在语法上讲不通,据此排除A。“以父仲淹荫”是完整的介宾短语,翻译为凭借父亲范仲淹的荫庇,据此排除B、C。故选D。

我们研究语言学,还需要在日常语文学习中重视文言文的朗读,最好是能熟读多篇佳作,也就能有更好的文言语感,只有我们跨越语言文字的障碍,才能真正理解古文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陆宗达.训诂简论[M].北京出版社,1980.

[2]王力.古代汉语常识[Z].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

王梅,江苏省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断句永安实词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永安桥 百年永安
竹乡永安
妙用标点巧断句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