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門青年具有語言等競爭優勢

2022-06-10

澳门月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優勢競爭創業

澳門青年人具有哪些競爭優勢和不足之處?有何建議?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劉丁己教授:澳門青年人至少有三大優勢:一是學歷優勢,澳門實行15年義務教育,澳門本地也有多所高校,完全能滿足澳門青年的教育需求,澳門青年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較高,學歷是澳門青年的一大競爭優勢;二是語言優勢:澳門官方語言爲中文和葡文,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工作語言是粵語和英語,粵語爲澳門社會通用語。熟練掌握粵語使澳門青年人在粵港澳大灣區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都具有優勢。許多澳門青年能夠流利使用粵語、普通話、英語甚至葡語,在語言成爲重要工具和技能的今天,熟練掌握多種語言是澳門青年人特有的一大競爭優勢;三是信息環境優勢,澳門作爲特別行政區之一,網路環境不受限,且持有澳門特區護照出國十分方便。因此澳門青年人能够自由充分接觸各類外部信息,掌握更新更全面的資料和信息,在創意、信息、全球視野上同樣具有一定優勢。

建議澳門青年人發揮上述優勢,在就業或創業上定能取得制高點,獲得成功。不過澳門的環境相比內地、香港等,相對比較舒適安逸,有時澳門青年人在面對高強度競爭時,心態與行動未必能夠適應,部份澳門青年對於內地的某些情況了解也比較有限,建議在疫情許可的情況下,多到各地走走看看,更多了解世界各地的就業與創業情況。同時,政府當局也要加速推進產業適度多元的腳步,創造並引入更多就業機會,加强青年的職業規劃意識,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澳門青年聯合會蔡文政理事長:澳門青年的競爭力其實相當不錯,具有國際視野及勤奮拼搏精神,且適應能力強;然而,目前仍有不少澳門青年不了解國家的發展,對於尋找工作的途徑及人才補貼等政策也不太了解,因而在往內地發展方面有些卻步。內地就業市場大,應屆畢業生或準畢業生可透過在內地實習,提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並藉由實習期間,適應內地生活,有助未來在當地發展,我們將繼續落實推動澳門青年前往內地企業的實習計劃,並進一步增加實習名額。

在此我建議,青年應藉此機會思考事業發展路向,將自身發展規劃與澳門的定位相結合,勇敢走出“舒適圈”,融入灣區發展;並期望政府可為青年提供更多實習崗位或進修課程,協助他們積累經驗及提升自身實力。經濟適度多元離不開多元人才作為支撑,當中尤其需要精準培育澳門本地人才的專業能力、科技知識、國際視野、多元知識等軟技能,為產業多元發展提供持續的人才資源。

澳門自回歸以來,背靠祖國,有很多利好的政策落地,令澳門得以經濟騰飛;但過於依頼單一產業,因此澳門的長期發展存在一定的隱憂,自疫情爆發以來,訪澳旅客急速下跌,更表露無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已推動多年,但過去20年澳門的龍頭產業仍處經濟主導地位,疫情前正值最繁榮的時期,本地就業機會充足,大學生不愁找不到工作;青年人處在舒適圈內,不大願意跳出去尋求其他發展機會和面對挑戰。但疫情至今,博彩業再難跟以前相比,社會上無論工作機會及薪酬都較以往下跌,年青人必須調整心態迎接挑戰。

琴澳青年創業就業協會劉智龍理事長:個人認為澳門年輕人最大的優勢是:因為澳門是一座旅遊城市,服務行業發展得很好,所以年輕人在旅遊和服務行業是有優勢的,現在大灣區、深合區也很需要服務行業的人才,以及相關經驗的管理層,所以這是很好的優勢;不足之處是由於澳門產業結構單一,所以大家在技能方面未必能達到某些行業的要求,如科技、中醫藥、金融等行業要求,但青年人可以通過學習進修,去增強自己的技能的,所以雖然不足但都是可以彌補的。

建議年輕人趁此時間好好自我增值,以便更好地融入深合區甚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修讀相關的課程。此外如果自己沒有明確的創業方向或政府的有關政策指引,我認為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就業好過創業。在就業方面,無論是從低做起,還是由一個新的崗位學習開始,都會學到東西,拿到經驗,這些也可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澳門青年智庫陳秀釵會長:自從澳門開放博彩業後,經濟發展迅速,政府在民生、保就業政策上可以說使澳門青年過上了較為安逸的生活,這也是澳門青年人缺乏競爭力的原因之一。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首先建議有競爭力的青年要主動出擊,運用自身的優勢,不斷熟悉內地市場,善用國家對青年的優惠政策,需求機會,多方面發展;第二,建議青年人多了解不同地方的營業稅,結合澳門稅務的政策,學習不同地區的政府文件,評估各地方的經商環境,從而更好地進行財務評估和壓力測試,因此去考慮是否合適在此就業或創業;第三,建議青年人要有協同創新能力,學習跨學科的知識,多認識不同行業的情況,市場環境就是各行業生態環境的總合,環環相扣,亦所謂知己知彼。

猜你喜欢

優勢競爭創業
企業投資經營系列談同業競爭問題全面解析
美國的企圖是想「剪中國羊毛」
創業切忌盲目跟風,籲做好能力匹配與職業規劃
如何構建企業的生態優勢?
台商優勢的「大」於「小」
劍指電商價格戰
葉檀 創業不是就業的替代品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對人的狩獵:比較優勢視野下的內亞戰爭技術與軍事傳統
助青年創業還是“授之以漁”?
多元選擇 支持台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