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反思的形成过程与惯例更新关系的机制研究

2022-06-09马鸿佳张弼弘郭帅辰

管理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精英创业者过程

马鸿佳 张弼弘 郭帅辰

(1.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2.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1 研究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技术革命时代,数字经济的迅猛崛起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1],所有行业的企业都在拥抱这种变化,以扩大或改善其业务。在动荡的环境中,企业若固执地保持一成不变的惯例,不及时更新,很快就会面临风险,核心竞争力可能会转变为核心刚性,因此,企业惯例进行适时的更新不但可以保证企业运营效率,而且增加了惯例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降低了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在环境动荡的情况下,惯例执行者若遇到缺乏经验的情况,可能无法按照既定的行为模式执行工作任务,此时经验学习理论并不支持对于行为的解释,因为行动和经验并不必然导致学习[2],除非根据现有的理解和假设对其进行反思,进而调整行为方式,圆满地完成任务[3]。近年来,尽管学界针对反思与惯例更新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定的理论探讨,但对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仍缺乏探索。由此,深入探究反思与惯例更新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而深刻认识反思在惯例更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创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

尽管先前的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出反思的概念,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目前在创业领域这些成果呈现碎片化,且缺乏深入性,尚未剖析反思的形成机制。在创业情境中,环境是极其复杂和多变的,创业者大多数缺乏经验和规律,仅凭借启发式认知与创业直觉,就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即兴地快速作出决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很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4]。无论是有经验的专家,还是无经验的新手,都需要从具体经验中生成抽象概念,需要有意识地从行为中分离出来,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创业情境下的反思过程,提出创业反思这一概念,创业反思作为一种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创业团队以及创业企业突破有限理性的高阶认知过程,有助于创业者或创业团队以及企业其他员工在互动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更加理性地识别创业机会,更合理地分配、利用及加工现有资源,增强创业者及其他企业成员应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定认知与思维能力,减少由于认知偏差和经验不足带来的决策失误。那么创业反思是如何形成的,区别于先前的相关概念又有哪些独特的性质?

惯例更新是对企业内现行惯例的改进,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组织效能,使得企业摆脱路径依赖以及固有惰性的束缚,是企业运营模式、组织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在有关惯例更新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根据惯例更新的程度,将其划分为突变式与渐进式两种方式[5~8];同时,反思对惯例更新的驱动作用近年来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反思性对话会促进惯例参与者集体反思惯例执行过程,并制定新的行事方法[5],通过组织成员在会议和工作坊上对惯例的反思,会促进惯例随时间而发生变化[9]。虽然有些企业惯例的变化是在制定惯例时无意中产生的,但其他情况下所产生的变化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自我反思和其他反思行为”[10]。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对反思是如何促使惯例产生变化进行深究。鉴于此,本研究在提出创业反思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创业反思与两种惯例更新方式之间的作用机制。

基于以上研究中的问题,本研究将从如下两方面进行论述:①提出创业反思这一概念,同时根据文献梳理,将创业反思的形成过程分为质疑、互动、形成3个阶段,最终提出创业反思的形成过程模型;②在提出创业反思形成过程模型的基础上,以惯例参与者行为的微观层面和反思行为为重点,基于惯例实践活动视角,探究在渐进式与突变式惯例更新过程中创业反思的关键作用,引导创业者及创业团队如何在既有惯例的基础之上,以恰当的方式实现惯例的更新,从而弱化组织中的“核心刚性”和“能力陷阱”,建立稳定且具有柔性的创业企业,使企业成员在执行惯例的同时,随着市场变化促进惯例的改变,从而避免能力陷阱和机会陷阱,及时捕捉创业机会以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2 概念界定

2.1 创业反思

反思这一概念最早由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的实验内省法发展而来,指一种有意识的元认知方式,是对个体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持续不断的批判性的思考。在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中,学者们认为,反思是通过对个体的经验、假设、信念、实践和情感等认知方面的因素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质疑和批判,以提升个体认知能力,最终对未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有意义影响的过程。还有学者强调了反思的实践性质,将反思作为一种深思熟虑的实践,并与组织学习联系起来,而不仅仅作为一种隐藏的心理过程来研究。当惯例化的行为碰到意外的遭遇时,反思型实践者会产生即兴反应进行反思,重塑正在做的事情,最终产生新的行为。

COPE[11]基于以上观点最早将反思这一概念引入创业领域,并将创业者看作反思型实践者,创业者致力于探索先前的事件,特别是负面错误或危机事件,对事件进行有意义的批判性反思,有助于在未来类似的情况下找到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在出现危机或环境急剧变化的时期,这种反思变得更重要,也更困难。创业领域的学者们持续关注反思的重要作用,认为反思是创业学习的动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2],是将经验转化为学习的桥梁[2],通过质疑和批判地监督使用的目标和方法,促进习惯和惯例的改变,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推动组织绩效和创新。然而,创业者不一定总能从以往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继续犯错误,蹒跚前行,似乎忘记了过去的遭遇。更重要的是,导致这些错误的旧思维方式从未被讨论过,这往往意味着它们仍然在不断地滋生新的危机。创业者自身的经验和技能是极其有限的,需要通过后天不断地反思来克服创业活动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和不确定性,即进行持续的创业学习。尤其,创业失败后的反思[13]对于创业者以及创业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是创业行动学习的关键。

同时,反思也并不拘泥于创业企业中的创业者个体,因为反思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发生才有意义[12]。反思过程根植于互动之中,而孤立状态下的反思可能会阻碍企业发展。对于许多管理者来说,反思并不是一个自然产生的过程,它需要学习或促进,因为管理者不一定会主动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无论是在正式的课堂环境中,还是通过培训、指导和行动学习等学习过程都需要积极的促进者,或与同伴合作学习。由此,团队反思[14,15]或集体反思[5],抑或团队自省,近年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团队成员公开地对团队的目标、战略和过程进行反思与沟通,并使之适应当前或预期的环境[14,16]。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创业反思这一概念,创业反思是指在某一具体创业情境下,创业者及企业其他成员在创业活动过程中质疑现有经验、规章制度等,通过不同主体间的互动,形成共同理解与一致的行动倾向的过程。与以往有关的反思的概念不同,创业反思更加强调反思的情境性、持续性、互动性。首先,创业情境的特殊性会诱发创业者的独特认知和思维过程,鉴于创业情境下相关数据和信息难以获得,加之面临着高度的资源约束和时间压力,创业者需要借助创业反思,形成不同于常规的信息处理过程、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决策方案。其次,创业反思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创业者与其他企业成员自身的经验和技能都是极其有限的,需要通过后天不断地反思来克服创业活动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即进行持续的创业反思。最后,创业反思更加强调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以明确、形象地表达彼此的想法,从而产生共同理解与一致的行动倾向[2],促进信息、资源和能力的有效生成、交换与配置。

2.2 惯例更新

已有文献表明,惯例的稳定性也可能是有害的,更具体地说,强调稳定性会无意中导致对即兴发挥和变化的抵制,从而抑制灵活性和创新[17]。惯例可以被修改和修正,它们可以直接促进组织的灵活性与变化[18]。目前,学界对于惯例更新的定义尚不统一,学者们从多个视角对惯例更新进行了定义。从演化过程的视角,组织惯例更新是指当组织惯例的执行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惯例能够主动地进行惯例的“变异、选择、保存”,进而实现组织惯例与新环境相适应,增强组织惯例的效能,是组织惯例主动进行“搜寻”的过程[19]。在竞争变得更加全球化,技术更加分散,商业联系更加复杂的时代,来自于初创企业的颠覆性创新,以及曾经独立于行业的企业的进入,都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破坏了现有的商业模式。个人、团体以及组织在创业的过程中,需不断结合环境变化审视已有惯例,根据演化逻辑以恰当的方式更新已有惯例,避免惯例的负面效应,有助于提升企业运营以及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确保企业运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方能扩大规模,占领更多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组织惯例更新是组织惯例不断“试错”与“选择”的关键过程。首先要明确惯例更新的前提,即组织不会为了变革而选择一个惯例,除非至少有一个精英层的权威人士认为现有的惯例会对他们特定角色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20]。只有在至少有一些有权决定改变惯例的人(精英层)参与并支持改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改变惯例。其次,导致惯例发生变化进行更新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惯例更新的内源性因素往往来自于执行者执行惯例的经验、反馈、观察以及试错行为。同时,惯例的变化也可以由外部事件触发[10,21],包括环境变化,如政府合同程序变化、监管变化、技术变化。

结合本研究的需要,借鉴FELDMAN等[10]的观点,认为惯例更新是指当环境变化时,明示面与执行面的互动关系创造了惯例中的新实践,和在行为模式中产生变异、选择与保留的持续机会,并使得惯例可以产生从明显的稳定到重大的变革的组织现象,最终体现为组织规章制度的更新[22]。

3 创业反思的形成过程

本研究通过了解企业的实践情况和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创业反思的形成过程包括质疑、互动、形成3个阶段。各个阶段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3.1 质疑阶段

创业反思在环境混乱程度高(具有不确定性、很少能够做出预测的机会)、工作实践复杂(现有惯例不适用于当前情境)、具有高度自治和责任的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16]。由此,创业反思的参与者面对这些非惯例的情况时,首先需结合当前情境对个体的经验和行为、企业现有规章制度、流程以及战略提出质疑,并重新评估,再构建他们对当前情况的理解框架,以及考虑不同的行为、感知和思考方式。当创业者及其他企业成员过去的教育经历、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不适用于当前环境,需要通过质疑过去的经验,分析如何解决问题或实现一个机会来学习时,反思是十分有效的。通过这种方式,创业反思增强了群体参与决策过程的能力,对不同的想法或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估[15]。

3.2 互动阶段

创业者与其他企业成员对以往的经验和行为,以及企业现有规章制度、流程和战略提出质疑后,创业情境下的企业核心成员社会化的互动,可为企业发展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以改进企业工作现状,重新制定决策,准确实施战略。高频互动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彼此的能力,确定分工,并且明确组织的定位,在团队内部形成部分共识。互动能让员工明晰公司的愿景,更加关注联合行动,从而理解他人的意图,预测他们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本研究根据NIGAM等[20]将创业反思参与者划分为精英层与非精英层两类,其中精英层是指在企业中那些在制定与执行制度时拥有决定权的人,据此本研究认为,在企业中的精英层包括创业者和高层管理者,可以调动资源创建新制度或改造现有制度[23],而非精英层则是负责执行命令而没有决策权的员工们,包括基层员工与中层管理者。精英层可以从全局思考企业战略,自上而下地下达任务及策略;非精英层是执行任务的主力,可以通过建言向企业领导反馈意见,通过自下而上路径来影响企业规章制度的形成。非精英层与精英层在质疑阶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反思工具进行互动以缓解创业过程中的压力,促进积极压力的产生,将需求转化为助推影响的机制,提高工作敬业度和绩效[4]。反思性对话作为最关键的反思工具,是一个发现和询问的过程,通过倾听、发声来达成共识。目前,我国腾讯的员工正是通过在办公软件中的总办交流板块留言,进行员工建言,实现与高管之间的对话。反思性对话作为一种合作反思和探究的形式,旨在揭示他人思考和行为所基于的意义结构,从而建立共同理解。企业成员只有通过对话才能逐步理解社会现实,而这种理解最终也会促进新经验的形成。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反思工具还包括反思日志、讲故事、关键事件分析、圆桌讨论和研讨会[2]。

3.3 形成阶段

创业反思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组织基于某种行动和专业实践构建共同理解的过程。在形成阶段,反思参与者通过质疑与互动,其认知表征会得到重构,修正个体认知偏差,以促进个体对其所承担任务性质的深层次理解,经由内部知识分享、共同意义构建、有效解决冲突、实现组织勘误,最终形成解决方案或重塑组织共享认知[15],从而增加采取行动以更好地协调和整合资源的可能性,最终达成共同理解与一致的行动倾向,有助于知识结构与具体行为的统一,提高团队乃至整个企业的绩效。随后,创业反思的参与者需要将在创业反思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解与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目标整合,为后续决策提供新思路,并保持一致的行动倾向以配合今后的变革;同时,将创业反思中形成的共同理解与一致的行动倾向反馈给参与者,以开启新一轮的创业反思。

综上所述,创业反思是一种群体自发的学习过程,且是通过质疑、互动、形成3个阶段并反馈的循环过程。创业反思要求持续监控,对细节高度关注,不回避潜在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辩论,培养为短期和中期做计划的能力,以及解决环境问题复杂性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以及其他企业成员需要摒弃陈旧的观念,接受新的思维与观念,乃至于重大的组织变革,企业为了适应新环境会主动扬弃旧有知识获取新知识,同时对旧的思维模式及制度进行更新,其具体过程见图1。

图1 创业反思形成过程

4 惯例更新的方式

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会对企业现有惯例的实施效率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企业无法及时调整实施的惯例,就可能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下降,甚至引发严重后果[24]。惯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依靠路径的连接(路径是指在完成某项或组织任务的过程中,工作流步骤中连贯的、有时间顺序的行动或交互序列或项目,抑或惯例中的事件[9]),当这个路径是重复的和可识别的时候,它们表示惯例的实施[9,10]。依据惯例在企业中实施的时间顺序,可认为其实施过程包括接收、资源获取、执行及交接4个步骤。惯例的实施过程具体表现为:执行者按照顺序依次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即执行者接收上级领导分配的任务,根据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资源获取,进而执行任务;在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后做交接,直至任务全部完结。虽然惯例实施过程中的路径是重复和可识别的,但也有根据环境不断产生变化的趋势,路径的改变表现为惯例更新,但是改变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分为渐进式惯例更新与突变式惯例更新。米捷等[7]运用多主体仿真方法,证实在组织惯例与环境的潜在偏离程度增加时会促使行为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包含渐进式改变现有惯例与突然性的惯例变革两种[7]。

4.1 渐进式惯例更新

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会对惯例的运行效率产生重大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总是大幅度地修改工作中使用的惯例。渐进式惯例更新是指精英层通过添加或删除某个路径中的某个步骤进而更改通过的路径,优化惯例的实施过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它创建(或删除)完成任务的可能方法。例如,如果新的公交路线或地铁线路开通(或关闭),则可能会创建(或拆除)上班的可能路径。这些更改的结果是,新路径可用,而旧路径不可用。每个可能的路径都有助于整体模式的完善。

据此,渐进式惯例更新是一种迭代的、保守的惯例更新方式,基于行动、经验搜索和行为的“向后看”的逻辑[8],来自于执行者执行惯例的经验、反馈、观察以及试错行为。执行者在执行惯例的过程中发现更加高效的执行方案,并反馈给有权决定改变惯例的上级,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自下而上的过程,大多数由非精英层中的惯例执行者向精英层中的惯例制定者反馈惯例更新的必要性。渐进式惯例更新强调惯例与环境因素的互动融合,并通过遗传和复制机制实现惯例的优化过程和自我扬弃过程;同时,通过搜寻和选择机制摒弃环境匹配度低的惯例,实现修正组织惯例以适应环境变化,提升组织惯例效能。

4.2 突变式惯例更新

米捷等[7]的研究捕捉到了惯例系统爆发突然性变革的现象,这证实了突变式惯例更新方式的存在。突变式惯例更新是指精英层删除并重新创建惯例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路径。本研究认为,突变式惯例更新大多数是由精英层深思熟虑后,产生的前瞻性逻辑后果,是基于认知、计算的“向前看”的逻辑[8],由精英层决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直接取消旧惯例,制定新惯例。突变式惯例更新包括企业通过分析已有惯例,进而取消低效惯例,只保留高效率且对环境适应性强的惯例,同时内部自行生成新惯例,以及直接借鉴并引入外部高效率的规则、规范等。

5 创业反思与惯例更新之间的作用机理

5.1 创业反思与突变式惯例更新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业者面临着竞争水平的变动、市场的变化、获取金融资源的挑战,以及利益相关者行为的不可预测性,这些都可能造成不确定性的局面,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市场、技术与制度三方面,导致现有的企业惯例很难维持正常实施。大多数情况下,以创业者为代表的精英层会最先参与到创业反思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现存惯例产生质疑,通过对外界环境与企业自身资源的比对确定惯例实施过程中的替代路径,将由路径1至路径4组成的旧惯例的实施路径完全替换为由路径A至路径D组成的新惯例的实施路径(见图2)。在突变式惯例更新的过程中,精英层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企业变革的推动者,这些精英层可以是创业者或创业团队, 也可以是企业中拥有决策权的高管,SHARMA等[23]将其统称为制度创业者,即对特定制度安排感兴趣的行动者,他们调动资源创建新制度或改造现有制度。制度创业者是指对特定组织结构感兴趣的代理人,可以是组织内的个人或团体,他们掌握的资源可以用来影响制度化的规则,可以通过支持现有机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规则和惯例),也可以通过利用现有制度创建新制度。创业者被描述为抛弃惯例的创新者;创业者的创造性反应是破坏现有的制度安排,并以新制度安排的形式进行创新。

尽管突变式惯例更新由支持变革并拥有决策权的精英层发起,但是精英层很少能够单独改变企业的惯例及制度,通常需要动员盟友及发展联盟与合作[25]。鉴于此,在互动阶段,精英层内部通过反思性对话进行互动,会对惯例更新展开讨论。精英层的社会地位可以使其动员盟友支持惯例更新,当精英层的社会地位尚不能使其轻易地动员他人时,他们可能会试图说服那些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参与者支持他们的项目。然而,新的惯例的提出会因与现有的制度不相容,从而在实施过程中遭到非精英层的抵制,这时就需要精英层拥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使他们能够干预变革过程。精英层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握机会,并利用权力角色的敏感性,调动组织内部的政治和制度支持,以塑造惯例更新。在互动过程中,精英层向非精英层解释实施新制度的必要性,非精英层受到精英层权力和身份的影响,从而参与这种自上而下的互动,新的惯例最终在该组织中被接纳。

图2 创业反思与突变式惯例更新之间的作用机理

在互动过程中,精英层搜寻新机遇和创造新制度与规则,这些新颖的见解被具体化,并向同盟者输出[26],进而整合为新的观点,最终形成共同理解与一致的行动倾向,且将其制度化为新的惯例由非精英层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商业惯例被制定、复制,成为制度化规则[23]。基于共同理解,对惯例进行重新设计促进了参与者的行动,以及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了效率[21]。与渐进式惯例更新不同,精英层的集体意识发生转变,是从被动的模式转变为反思和主动的模式,这种转变来源于新旧惯例之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不仅触发精英层集体意识的转变,且通过精英层持续的集体行动,为促进规则和惯例的重塑提供了条件[23]。

综上所述,大多数由精英层主导的自上而下进行的创业反思对突变式惯例更新的促进作用更强。首先,以创业者为代表的精英层,会最先参与到创业反思的过程中,质疑企业旧惯例,进而与非精英层产生自上而下的互动;精英层运用同盟策略说服更多的精英支持惯例更新,进而推广到非精英层具体实施。精英层与非精英层进行反思性对话,以及对外界环境与企业自身资源的比对,确定惯例实施过程中的替代路径,由路径A至路径D组成的新惯例实施路径,代替旧惯例的实施路径。最终对实施过程形成共同理解,并制度化为新的惯例明示面,从而指导新惯例的实施(见图2中加粗箭头)。

5.2 创业反思与渐进式惯例更新

在创业反思过程中的质疑阶段,环境的轻微变化以及一个简单的学习事件,都可能触发企业中执行惯例的非精英层结合自己先验知识的反思。惯例具有情境依赖的特性,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现有惯例很容易失灵,导致业务流程受阻。非精英层在执行惯例的过程中,发现更加高效的执行方案,将对现有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产生质疑,于是反馈问题至精英层。由于惯例更新最终由拥有决定权的精英层定夺,据此,惯例更新的难易取决于精英层支持变革的程度。

在最初的互动阶段,精英层可能并不支持变革,此时,非精英层如果运用干扰策略,或可扭转精英层的观点。干扰策略被定义为“阻止行动脚本正常继续的状态或动作”,包括障碍(某一即将发生的动作的某些使能条件缺失)或错误(某一动作完成后出现意料之外和不恰当的结果)[27]。例如,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的信息系统需要革新,企业员工发现新的信息系统可以大大提升组织工作效率,如资源计划(ERP)系统,实际上会给工作惯例带来重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对相关惯例实施过程中的路径2进行优化为路径B,但上级由于某些原因觉得此举并不是十分必要。此时,员工可以在权限范围内,通过改变其他应用原信息系统惯例中子任务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从而扰乱行为的自动提示;或者进行物理访问的更改,修改用户访问现有系统的方式,以及操作用户界面的内容和配置等行为的视觉线索,导致精英层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通过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实施干扰,引起精英层对此的关注从而支持惯例更新,达成自下而上地促进互动阶段中精英层与非精英层进行反思性对话。

创业反思与渐进式惯例更新之间的作用机理见图3。

图3 创业反思与渐进式惯例更新之间的作用机理

在关于惯例的文献中,已存在诸多涉及反思性对话的实证描述,反思性对话作为集体反思过程中一种最常用的反思工具,也经常应用于惯例执行过程中。例如,面试应聘者是招聘惯例的一部分,在手术室对话是心脏外科惯例的一部分,与客户以及营销和销售人员之间的讨论是定价惯例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形式的对话是惯例的一部分,它们与大多数研究关注的非语言行为非常相似。例如,RERUP等[28]描述了一个新成立组织中的高级经理关于招聘惯例的讨论。类似地,也有学者描述了关于在制造公司中实施新的质量管理系统的“集体讨论”。EDMONDSON等[29]在对心脏外科部门的研究中,强调了“小组级反思”是怎样“通过正式会议、非正式交谈、共享相关数据”,从而推动手术室团队工作进行改变和调整。FELDMAN等[10]描述了惯例的参与者如何参加“一系列的会议,以试图理解为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实现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这些惯例的讨论都是创业反思的一部分,即参与者集体制定出新的惯例或者对原有惯例进行改变。

通过创业反思的质疑阶段与互动阶段,精英层与非精英层对惯例更新的方案达成一致,并且形成共同理解与一致的行动倾向,生成一个共同的明示面并制度化为规则、流程等,在企业中复制并保留下来。此时,惯例的明示面进行更新,新的执行面得以形成。当环境再次发生变化时,新的执行面反馈至明示面,于是开始下一轮的惯例更新。正如DIONYSIOU等[30]所谈到的,一个共同的明示面惯例使参与者能够保持行动的一致,从而再现已建立的模式。

综上所述,大多数由非精英层主导的、自下而上进行的创业反思,对渐进式惯例更新的促进作用更强。非精英层最先质疑原有惯例的某个路径(见图3中的路径2),但精英层由于某些原因反对惯例的更新,非精英层运用干扰策略将最初反对更新的精英层的观点转变为支持,将路径2优化为路径B,通过与精英层的反思性对话,最终对优化路径B形成共同理解,并制度化为新惯例的明示面,并指导新惯例的实施(见图3中加粗箭头)。

6 结语

本研究基于惯例的实践活动视角,探索创业反思与惯例更新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贡献如下:①提出创业反思这一概念并刻画了其形成过程,强调其情境性、持续性和互动性。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以及企业其他员工结合具体情境对现有制度、流程等提出质疑,集体参与创业反思,交流彼此的想法,并通过反思性对话进行互动,对某一问题达成共同理解与一致的行动倾向,且反馈到质疑层面,重新结合新情境进行持续性反思。②本研究还进一步补充并完善了DITTRICH等[5]的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将惯例更新按照其更新的程度分为两种方式,即渐进式惯例更新与突变式惯例更新,分别探究了创业反思与这两种不同的惯例更新方式之间的作用机制。综上所述,创业反思的形成过程是创业活动中的关键步骤,可以促进惯例适应环境变化并获得竞争优势,为组织变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在实践方面,本研究基于惯例实践活动视角,探究惯例更新与创业反思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加速惯例适应环境变化,从而使得组织生产经营运作更加稳定。

关于创业反思及其与惯例更新之间关系的分析,是创业研究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仍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与多变的环境,诸多领域均反映出多个要素间复杂动态的互动,未来研究可以从组态视角出发,探索企业文化、领导者风格、创业团队特征等多因素对创业反思形成效率的提升路径问题。接下来的研究也可以选取经典案例分别对渐进式与突变式惯例更新,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反思过程进行纵向案例研究与跨层级的实证研究。此外,先前的研究已经对企业惯例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那么,结合本研究企业惯例更新、创业反思过程以及企业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进行实证检验;同时,也要关注有关创业反思的量表开发。

猜你喜欢

精英创业者过程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它们都是“精英”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互联网创业者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