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作文立意备考策略

2022-06-07吕嘉兴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超常发挥考场命题

吕嘉兴

面对同题目或同材料的中考作文,面对限时间限字数的考场作文,面对数以万计考生的各显神通,如何在海量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具一格的高分甚至满分作文?除了要做到材料新颖、结构精巧、文采突出、真情感人和书写清楚之外,立意尤其关键,因为“意”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直接关系到赋分的高低。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就以下几点 “立意”策略加强训练。

契合命题之“意”

综观近几年浙江以及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作文命题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和变化,那就是命题作文风采依旧,材料作文不温不火,半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不分伯仲。

命题作文的立意可以通过分析题目来契合。如2021年山东日照的中考作文题目“那粒种子,从未停止生长”,立意既要契合种子的本义和引申义,又要契合“从未停止”暗含着从表面看已经停止,但实际上没有停止的意思。考生应围绕成长过程中那些给予自己正能量的人或事物立意。

值得注意的是,为引导考生思考,一些地区在“裸题”的基础上,采用了“引导语+命题”的形式。命题作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题目过于开放而带来的套作现象。引导语诠释文题,拓展了写作思路,能让考生对作文题目有更深的理解。

例如,202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就是在“裸题”——“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的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的引导语。考生立意的时候不仅要力求契合作文题目,还要领会引导语的内涵并发现平时可能被忽略或者误读的意味、趣味和情味,写出心理的转变和感受之“意”。

材料无废话。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对材料的整体观照,既要敏锐地感悟到材料展现的明显的信息,又要洞察其隐含的信息,作文“立意”与材料之间保持一种不离不弃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高考,有些作文题采用名人名言的材料形式,也引起了中考作文题对其跟进。比如2021年苏州市等考区的中考作文题,都是直接将名人名言作为材料,引导考生在理解名言的基础上多维度进行思辨。考生要力求字斟句酌和心领神会,以便让作文之“意”契合并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全命题也好,半命题也好,“裸题+提示语”也好,材料作文也好,前提是要努力从中挖掘到最契合的“意”——契合命题之“意”,契合题目之“意”,契合提示语之“意”,契合材料之“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命题者所命之“意”契合,从而写出符合要求的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否则,材料、结构、文采、感情和书写再好都白搭。

积极作文之“意”

“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是一类文的起码要求。

立意的积极,指的是立意要积极向上,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有健康的情感态度,符合时代精神,符合真善美,充满正能量。

比如有一道模拟中考作文題:“双减”前的周末和假期,各种补习班、培优班、火箭班人潮涌动;随着“双减”政策靴子落地,人们看到了教育回归正轨的希望,同时却也面临着“内卷”与“反卷”的拉锯战,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担忧。聚焦“双减”,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

考生应该彰显积极作文之“意”,“双减”是针对近些年教育短视化、教学内卷化、“鸡娃”普遍化、全民焦虑化现象而出台的好政策。“双减”减少了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双减”克服了机械和无效作业,杜绝了重复和惩罚性作业。“双减”腾出的时间,可以提高作业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或者社团活动,注重特长,因材施教。

从考场实际情况看,立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片面、偏激、消极等。立意消极,哪怕是“我手写我心”,也会成为三类文以下。

比如,同样是聚焦“双减”,考生如果立意为“双减”终于可以“推翻三座大山”,终于可以睡大觉到自然醒,终于可以“我的双休节假我的吃喝玩乐”等,那不啻自造火坑往里跳。

还有一篇书信体的考场作文,自拟题目为“欲升青云高位,须先审清自我”。尽管格式正确,分别从“以自信审清自我,才能‘晴空一鹤排云上;以自谦审清自我,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以自强审清自我,才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层层深入,条理清楚,文采斐然。但结尾的“自信、自谦和自强三者兼而得之,以自信、自谦和自强审视自我,便可立万丈云梯,升青云高位;便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名利色彩太浓,和题目中的“欲升青云高位”一起消极了“意”,也拉低了分数。

集中作文之“意”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关于“主旨”(立意)的要求,一类文“突出”,二类文“明确”,三类文“尚明确”,四类文“欠明确”,五类文“不明确或不健康”。“中心突出”往往体现在立意的“集中单一”。在作文备考的时候,要加强主旨的集中训练,一篇作文提出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否则,这也想表现,那也想表现,只能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心都是集中单一的。《红楼梦》虽然纵横交错,相对复杂一些,但也无非是在“宝黛钗的爱情”和“贾府的兴衰”这两条一明一暗的线索上立意,主旨始终如一。再如,现代歌剧《白毛女》的中心,原先想表现“白毛仙姑”不是“神仙”,而是一个“人”,主题定为“破除迷信”;后来想表现“白毛仙姑”是一个佃农的女儿,被恶霸地主霸占后,不忍悲苦的生活而被逼上山,过着非人的生活,主题变为“反封建斗地主”;最后,想表现“白毛仙姑”获救后,重新过上新生活,主题又变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这“三个中心”都健康积极打动人,但作者最终还是把立意定为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抛却了另外两个“意”。

长篇小说如此,多幕剧如此,考场作文,时间有限,字数有限,作文立“意”更应集中。9D542F70-8B72-43FA-AC1B-7361AE4AC83A

鲜明作文之“意”

立意鲜明,指的是考生从命题中提炼出的作文之“意”要明确,态度要明朗,赞扬什么,鞭挞什么,表现什么,感悟什么或者有什么观点、见解、主张,要表达清楚,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考场作文之“意”不宜含蓄,更不能隐晦与艰涩、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在自拟的题目、开篇、结尾以及主体部分都要直接、鲜明作文之“意”。 考生要善于让阅卷者快速、清晰地认识作文之“意”的“庐山真面目”。

高考作文阅卷专家何永康教授说:“多一点儿‘二锅头,少一点儿‘碧螺春!”这是长期担任作文阅卷组组长的他的切身体会和形象比喻。“二锅头”是烈性酒,一口下去,浑身发热。“碧螺春”是茶中珍品,需要慢慢品味。何教授关于考场作文的比喻形象生动,一针见血。

阅卷老师的阅卷时间紧,任务重,考生需明确地告诉阅卷老师:所写作文之“意”是针对题目或紧密联系材料而“立”的。让阅卷老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作文的“意”。“犹抱琵琶半遮面”是考场作文之大忌。

新颖作文之“意”

作文的立意应该努力去表现每个人独一无二、新颖别致的思想。那么如何做到立意新颖呢?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要总在别人写过的范围内徘徊,更不要拾人牙慧,而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立意。

例如, 2021年杭州中考作文要求考生针对 “这次考试我要超常发挥”“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这两句话进行“联想和思考”,进而对考试以外的诸如跑步、比赛、表演等展开“联想和思考”。

立意新颖在这道中考作文题动笔前尤为重要。一般考生可能会选取“超常发挥”或者“正常发挥”做文章。这样势必会造成“撞车”现象。如果考生从“超常发挥”和“正常发挥”的辩证关系角度进行别具一格的立意,比如:“超常发挥”,表达的是一种自信,是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美好的希望;“正常发挥”展示的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努力过后的淡定与从容。对两者进行辩证的思考,辩证立意,会让阅卷者耳目一新。

擅长记叙的考生可以写记叙文,比如可以写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最后一跳的“超常发挥”,完成个人从未训练过的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征服了所有裁判和观众,摘下了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冬奥会历史首金。在冬奥会上挑战“从未训练过”的高难度动作,虽有运气成分,属于“超常发挥”,但运气中有其平时努力的必然。所谓的“超常发挥”,是充满自信,是渴望成功,是憧憬美好的偶然中的必然;所谓的“超常发挥”,是埋头苦练,持之以恒和汗水换来的水到渠成的“正常发挥”。

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在立意过程中,要尽力摆脱思维定式,进行逆向思维,借旧的事物翻出新意,并在摒弃陈规的基础上写出新意。想别人想不到的、不敢想的或者想不透的地方,从而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新的感受,使阅卷者耳目一新,收获高赋分。

比如,还是聚焦“双减”带来的思考与联想,考生可以换位想到老师的“双增”。学校实行课后服务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等。老师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增长。学生“双减”,教师“双增”,教师付出更多的汗水,增加更多的责任。因此,尊师重教的文化底色应该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样,既逆向思维出新“意”,又取悦阅卷者,更容易得高分和满分。

深远作文之“意”

立意深远,一是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本质,二是能够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三是考生所论述的观点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启发作用等。

如何做到立意深远呢?

在读懂命题者立意范围的基础上,考生可以從以下策略加强训练。

第一,融“意”于物,借物抒怀。

这是借助某种事物(如日月星辰、山水泉石、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的品性,来表现作文的“意”。在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琢中发现切入点,就能够发掘出前所未有的深远寓意。

例如,2021年广东中考满分作文《纸片·蝴蝶·少年》(节选):

每一只蝴蝶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轻舞于天空。当它还是一只丑陋而可怜的毛毛虫时,这个梦想就不停地浮现在它的脑海。当它爬上最嫩的绿叶的那一刻,它在想着,这便是它勇气的来源;当它吐出最后一根丝的时候,它在想着,这是它最后的一个念想。在那个昏暗的蛹里,因为这个梦想,它依旧蠕动着那个瘦弱不堪的身躯。现在它终于破茧而出了,它最初的梦想,依旧浮现在脑海里,从未改变。现在,它在空中尽情地飞舞着,一刻也没有放松。

考生通过描写蝴蝶对梦想的努力,告诉阅卷者一个道理:生命的意义在于矢志不移的不懈追求。此为融“意”于物,借物抒怀。

只要从深远的“意”出发,既绘物之形,又传物之神,灵活运用托物寓意、言外蕴旨的技法,就能写出饶有韵致又受阅卷者青睐的高分甚至满分作文。

第二,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窥一斑而视全豹”,以小见大,在考场作文中,选取小事件、小片段、小镜头和生活细节来挖掘“小”中之深刻的“意”,达到 “一叶知秋”或者“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太阳的光辉”的效果。

如2021年河南漯河中考半命题作文:“从         开始”。有一位考生的《从一碗清汤面开始》被评为标杆作文。现摘其中两个片段:

这可真是清汤面呀,味道淡淡的。薄如蝉翼的面入口,像清明的茶叶携着春风拂过舌尖,像仲夏的荷花带着阳光扫过味蕾,像秋天的棉花裹着白云卧在山坳,像冬夜的热凉粉伴着雪花“哧溜”一下滑进喉咙。

吃了两碗清汤面,嗅着艾草淡淡的清香,我忽然想到一个故事: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把简单的一把葱焖出了别样的味道。美食如此,平凡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突然觉得,从这碗清汤面开始,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越简单越纯粹,这世上简单的东西,只要用心去品味,也能发现它让人心动的美。

这篇考场佳作,先是集中笔墨写端午节妈妈给“我”做的简简单单的清汤面的经过,结尾借助文物鉴赏家的故事,巧妙点题,写自己从这碗清汤面中获得的对生活的全新感悟。以小见大,管中窥豹,构思独特,哲理深刻,获得高分,理所当然。

第三,平中见奇,洞察秋毫。

让·弗·米勒说得好:“给艺术的真正力量是融会于伟大情感之中的平凡。”在他人看来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价值的事情,只要选好角度,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就能予人以启迪和感悟,挖掘出其中的深意和作用。

如宁波一考生的考场佳作《老街》(节选):

我此刻站在沥青旁的石板上,石板也不平稳,身子稍一倾,便会让石板一端打在下面的一块石砖上,发出夹杂着水花的“噔”的一声。我像是发现了一个新玩具,乐不可支地玩着单人跷跷板。

摇晃不定中,我的目光凝于眼前的大樟树——毋庸置疑,那是一棵极为平凡的树。但此时它夺走了我所有的心神。树的背后是一盏路灯,橙红色的光是这幽冷小路上唯一的亮点。此时,这光与树是如此相得益彰,光透过枝叶的间隙,形成了无数个橙红的光点,樟树仿佛挂上了无数个小太阳,在这冷风冷雨中让人觉得温暖。我想到了生命,仿佛只是一瞬间,老街在光与影的交错里活了过来,有了生命。

考生从石板路上溅起的平常水花和平凡的樟树等富含生活气息的事物生发联想,将普普通通的意象与深刻的意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老街的生命力,诠释了“家乡风光”的无尽魅力。9D542F70-8B72-43FA-AC1B-7361AE4AC83A

猜你喜欢

超常发挥考场命题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作文解析指导与佳作点评
期末小考场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