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2022-06-07李刚杨晓艺胡红红

会计之友 2022年12期

李刚 杨晓艺 胡红红

【摘 要】 选取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审计委员会成员背景对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发现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任职背景能够产生差别性的监督效果,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且不同管理层权力与不同产权制度下,审计委员会同行业背景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不同。机制检验表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通过提高内控质量和降低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研究结论丰富了对审计委员会成员背景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同时为审计委员会监督治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同行业背景; 会计信息可比性

【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12-0008-09

一、引言

會计信息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具体可理解为不同公司进行的相同或相似的业务或交易,经由各个公司的会计系统进行反映后,应当生成相同或者相似的会计信息,这样各公司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可比。在实务中,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促进公司的财务目标实现,帮助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评价和估计公司的盈利能力。在资本市场中,较高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降低投资者在选择备选方案时的信息处理成本,提高决策有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1]。但由于度量方法、口径不一致,因此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对较弱,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较少,且多集中于经济后果。所以,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学者们最初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研究是基于会计准则协调与趋同视角展开的,随着研究的推进,有学者提出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实现除了依赖于统一的会计准则,更重要的是对于会计准则的遵循程度。而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的视角,现有研究主要从股权资本成本[2]、CEO变更[3]展开,目前较少有研究注意到公司治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即审计委员会如何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影响。此外,“高层梯队理论”认为高管的特征、教育背景以及经历等都会影响其认知方式与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到对公司经营战略的判断与决策。会计准则的运用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会计处理方式差别迥然[4],当审计委员会中有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成员时,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否会因此发生变化呢?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选取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审计委员会成员背景对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能够显著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管理层权力增加会显著抑制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在民营上市公司中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通过机制检验发现,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能够通过提高内控质量以及降低盈余管理水平来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

本文主要有以下贡献:第一,扩充了对审计委员会成员背景方面的文献。目前对审计委员会成员背景的研究主要基于专业性和独立性的视角,普遍研究认为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比提高以及增加具有财务经验的成员对其治理能力发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任职经历的相关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第二,由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度量较为困难,对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而本文从审计委员会视角出发,为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增加了实证论据。第三,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认识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分析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治理职能的发挥提供经验支持。

二、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一)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对于会计信息可比性,即使所有公司全部都采用统一会计准则,仍然会有干扰会计系统运行的因素,会使得会计信息可比性在信息产生和披露的过程中降低[3]。作为公司治理的手段之一,审计委员会能够审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监督财务报告质量以及与外部审计师沟通协同。随着“高层梯队理论”相关研究的深入,高管的个人经历背景异质性使得其产生了差异化的认知理念和行为模式,这也将对公司行为产生影响。很多学者的研究证明,审计委员会是否能切实发挥监督治理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审计委员会的成员组成。由于会计信息可比性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当审计委员会中有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成员时,在更加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应当能提高审计委员会在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的监督效果。

一方面,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能够了解到更多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会计信息,对行业特征有了更深入和直观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掌握此特定行业的经营流程与业绩评价指标。因此,与不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比较,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能够从曾经的任职经历中获取经验,依据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内部管理流程准确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及时完善内控制度的缺陷,提高公司内控质量。同时,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规范公司内部管理,抑制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公司的经济交易与其他事项能够根据准则规定客观反映为会计数字[5],最终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

另一方面,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进而提高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同类行业中不同公司在处理类似的或相同的事项时,均采用一致的会计准则,而不同行业间会计信息处理存在着差异迥然的特点和识别方法。因此,与不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比较,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得益于曾经的任职经历,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到行业的监管规则以及相关制度准则的变迁,对行业内特殊经济事项的实质能够正确客观地理解,对特殊会计处理方式的运用更加明晰。而盈余管理的产生正是由于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对财务数据进行操纵,影响了最终基于报告数字的契约结果[6],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客观事实以及会计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相背离。因此,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在会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能够对会计政策的判断把握更为精准,缩小管理层执行会计准则时的选择空间,盈余管理水平降低,使得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更加遵循会计准则规定,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3E9C0194-2AC7-49DE-9272-19AFACD7ECF0

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二)管理层权力、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从代理理论来看,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并不一致,管理层权力增大可能削弱董事会的监督治理作用,以掩饰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7]。而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的治理机构之一,管理层权力的增大对审计委员会中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成员监督有效性可能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正向作用。

在公司实际运营中,管理层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现状更为熟悉,在掌握公司信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8],而审计委员会则不同,审计委员会并不直接参与公司运营,因此,其监督作用的发挥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层所提供的信息多寡与质量高低。可以看出,与审计委员会相比,具有信息优势的管理层更具有话语权[9]。然而当管理层权力增大时,会更倾向于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并非股东利益与公司价值最大化[10],在这种情况下,当管理层的利益与审计委员会的治理行为产生冲突时,管理层就可以通过对审计委员会的信息干预来影响审计委员会的治理,例如提供低质量信息或不提供信息。这时,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由于信息受限无法发挥其行业经验对公司进行监督,其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也受到抑制。

综上所述,虽然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管理层的约束。当管理层权力增大时就可能出于私利目的控制审计委员会的信息获取而抑制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的履职有效性,从而抑制了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在会计可比性方面的治理效果。鉴于此,提出假设2。

H2: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层权力增大抑制了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

(三)产权性质、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在产权性质上存在的根本性差异也影响着公司内治理结构的监督效果,因此在分析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关系时也将产权性质纳入研究范畴,下面对此展开分析。

一方面,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与公司高管都是代理人,出现“所有者缺位”现象,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满足于公司现有状况的维持而并非追求公司发展,因此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更高的可比性会计信息所拥有的决策有用性优势往往难以充分发挥[11]。而民营上市公司则恰恰相反,其发展往往遵循市场规律,发展不善则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因此民营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有助于债权人、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也能够帮助公司比较自身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帮助公司自身就提高竞争力以及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做出相关战略决策。因此,民营上市公司出于其发展需要对会计信息可比性有更高的需求,就有着更强的动机促使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在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的监督效果。而由于国有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需求较弱,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作用机制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则被削弱。

另一方面,在同等违规情况下,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更大[12]。由此看出,倘若公司发生违规行为,将会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声誉造成更大影响。因此在民营上市公司中,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出于对声誉的保护会更认真地去履行自己的治理职责,从而促使民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

综上所述,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出于发展需要对会计信息可比性有着更高的需求,同时,民营上市公司中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较强的声誉保护动机将促使其积极履职,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理效果,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鉴于此,提出假设3。

H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显著更强。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如下数据处理:(1)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保证数据一致性;(2)剔除ST与?觹ST类公司。最终得到16 427个样本。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的数据主要是通过CSMAR数据库中关于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个人简历进行手工整理得到,并查阅年报进行补充。其他的相关变量数据取自CSMAR数据库。本文对主要的相关变量进行了1%水平上的Winsorize处理以消除样本离群值的影响。

(二)变量度量和模型设置

1.会计信息可比性

借鉴De Franco et al.[1]与潘临等[5]的模型,首先利用公司i第t年前连续16个季度估计模型1:

其中,Earningi,t表示公司i在第t年各季度净利润与季度初权益市场价值的比值,Returni,t表示公司i在第t年各季度的股票收益率,αi、βi为估计系数。

再次,将公司i与公司j之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Acctijt)定义为:公司i与公司j各期预期盈余的差值取绝对值后,计算过去16个季度的加权平均数并取相反数,具体如下:

最后,计算公司i在t年度与同行业所有其他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均值(CompMn)和中位数(CompMd),将其作为公司i当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指标。

2.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

查阅当年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简历,若有一位成员之前曾在公司所在行业的其他公司就职,则认为该审计委员会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并将解释变量Pro赋值为1,其他不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赋值为0。3E9C0194-2AC7-49DE-9272-19AFACD7ECF0

3.管理层权力

借鉴白俊等[13]、郭宏等[14]的衡量方式,从控制权结构和所有权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其中,控制权结构(ConStrt)是指总经理同时兼任董事长或董事,兼任董事长或董事使得管理层权力扩大;所有权结构(OwnStrt)以股权分散度来衡量,股权越分散,管理层权力越大。将ConStrt、OwnStrt分别进行标准化,以二者标准化结果之和作为管理层权力的测度。变量的标准化计算公式分别为:

(ConStrt-ConStrt /sd(ConStrt) (5)

(OwnStrt-OwnStrt)/sd(OwnStrt) (6)

模型5中,ConStrt为控制权结构(ConStrt)的均值,sd(ConStrt)为控制权结构(ConStrt)的标准差;模型6中,OwnStrt 为所有权结OwnStrt)的均值,sd(OwnStrt)为所有权结构(OwnStrt)的标准差。

其他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1.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参考杜妍等[15]、陈胜蓝等[16]的模型设计,本文针对H1设置如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Proi,t的系数α1体现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这是H1的主要待估参数。

2.管理层权力、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为了验证H2,在模型7的基础上加入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管理层权力的交乘项,β3为模型8主要待估参数。

3.产权性质、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为了验证H3,在模型7的基础上加入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产权性质的交乘项,γ3为模型9主要待估参数。

四、实证检验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本文主要变量在样本期间内的描述性统计。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的均值为-0.023,最小值为-0.095,会计信息可比性中位数(CompMd)的均值为-0.023,最小值为-0.095,从样本统计来看,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均值与中位数两种计算方法的差距不大,这与现有研究一致;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Pro)均值为0.549,说明样本中有54.9%的上市公司所设置的审计委员会中有同行业任职背景;产权性质(SOE)的均值为0.524,说明样本中民营上市公司的样本数量占比52.4%。其余变量统计特征不再赘述。

(二)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表3列示了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变量以及公司与年度固定效应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Pro)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的系数为0.0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为0.002,且在1%水平上显著。回归结果与H1一致,说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确实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在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有效发挥了治理效应。控制变量符号与预期一致。

(三)管理层权力、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表4列示了H2的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其他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因素以及公司与年度固定效应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管理层权力的交乘项(Pro×Power)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均值(CompMn)及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均为-0.003,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管理层权力的增加对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了抑制效果,验证了H2。

(四)产权性质、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表5列示了H3的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其他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因素以及公司与年度固定效应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和产权性质的交乘项(Pro×SOE)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均值(CompMn)及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3、0.004,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在民营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更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有效发挥了治理效果。

五、稳健性检验

(一)替换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

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对会计信息可比性更换度量方式。借鉴李璐等[17]的方法,对同一行业内所有组合的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取前四名的均值(Comp4)作为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替换指标,重新对本文假设进行回归。

如表6所示,结论与前文一致。(1)列为H1的回归结果,审计委员会同行业背景(Pro)与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4)的系数为0.001,在1%水平显著,说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2)列为H2的回归结果,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同管理层权力的交乘项(Pro×Power)与会计信息可比性(Comp4)的系数为-0.001,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管理层权力增大抑制了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在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的治理效果。(3)列为H3的回归结果,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和产权性质的交乘项(Pro×SOE)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系数为0.001,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民营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同行业背景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二)倾向性得分匹配

为了消除本文模型的自选择问题,即会计信息可比性高的公司可能公司治理水平更加完善,在审计委员配备方面更恰当。借鉴潘临等[5]的稳健性检验方法,采用倾向性匹配得分法(PSM)进行检验。样本匹配后,以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與中位数(CompMd)为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对应的T值为8.99和8.21,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利用匹配后的样本重新进行回归,将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与中位数(CompMd)回归结果分别报告在表7与表8中。3E9C0194-2AC7-49DE-9272-19AFACD7ECF0

从表7与表8的(1)列来看,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Pro)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以及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均为0.002,且都在1%水平显著,说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能够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证明了H1。从表7与表8的(2)列报告结果来看,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同管理层权力的交乘项(Pro×Power)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以及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3与-0.004,且都在1%水平显著,说明管理层权力增大确实抑制了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在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的治理效果,证明了H2。从表7与表8的(3)列报告结果来看,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产权性质的交乘项(Pro×SOE)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以及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均为0.005,且都在1%水平显著,说明民营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证明了H3。

六、作用机制检验

前文主要分析了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本小节尝试从理论和实证上对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

(一)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内控质量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即为提高内控质量与公司治理水平,拥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更为熟悉,能够明确捕捉到上市公司当前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修复,提高上市公司内控质量。同时,目前研究也证实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抑制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可以规范公司各项活动流程使得公司选择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保证会计信息在较大程度上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18]。因此,推测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能够通过提高内控质量而促进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报告在表9中,从表中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其回归系数为0.008,且在5%水平上显著;再将中介变量(IC)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Pro)同时带入模型回归,从表9的(2)列和(3)列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质量(IC)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以及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均为0.005,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上市公司提高内控质量能够促进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而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Pro)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及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均为0.002,与表4中H2的回归结果相比,回归系数有所下降,即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能够通过提高内控质量促进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且内控质量起到了部分中介变量的效果。

(二)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在监督过程中会更熟悉各行业特点以及特殊会计处理方式,能够对经济业务实质有更深刻的理解,约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减少管理层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的空间,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同时,也有研究认为降低盈余操纵的空间能够使得上市公司更加遵循会计报表准则,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5]。因此推测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能够通过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为了验证这一作用机制,进行中介效应的三步法检验。

从表10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Pro)对盈余管理(DA)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能够抑制公司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為;将中介变量(DA)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Pro)同时带入回归模型,从(2)列、(3)列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水平(DA)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以及会计信息可比性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均为-0.007,说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越低,即较低的盈余管理水平能够提升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而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Pro)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CompMn)及中位数(CompMd)的回归系数均为0.002,与表4中H2的回归结果相比,回归系数有所下降,即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能够通过降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促进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且盈余管理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七、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三个假设,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如下:与不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相比,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且管理层权力增加显著抑制了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此外,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审计委员会在民营上市公司中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审计委员会同行业任职背景能够通过提高内控质量和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强化审计委员会职责,优化审计委员会人员配置。目前我国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规定主要是其会计专业性和独立性。从本文研究结论来看,公司在实际配备审计委员时,应当对成员的同行业任职经验给予足够的重视,具有同行业任职背景的成员对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战略能有更清晰的定位,可以帮助董事会从不同角度对重大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经营决策,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同时,这类成员往往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以及内部运营情况更加明晰,在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降低盈余管理水平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发挥其决策有用性。第二,健全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制度。真实完整的审计委员会相关信息披露,能够通过外界力量的监督促进成员履职和结构优化,进一步提高审计委员会运行效率。第三,重视会计信息可比性。在修订会计准则时,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的重要性,在执行层面加大落实。第四,针对未上市的股份公司,尤其大型民营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集团,依规积极建立审计委员会和优化人员结构,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3E9C0194-2AC7-49DE-9272-19AFACD7ECF0

【参考文献】

[1] DE FRANCO G,KOTHARI S P,VERDI R S.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4):895-931.

[2] 杨忠海.货币政策、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股权资本成本[J].会计之友,2020(23):2-11.

[3] 张霁若.CEO变更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7(11):52-57,96.

[4] 谢盛纹,杨钦皓,刘睿.客户重要性与会计信息可比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74-84.

[5] 潘临,朱云逸,游宇.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可比性[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5):78-88.

[6] HEALY P,WAHLEN J.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ing Horizons,1999,13(4):365-383.

[7] 陈淑芳,塔娜,李琦,等.管理层权力、媒体监督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6):21-29.

[8] 张川,黄夏燕.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管理层激励与盈余质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8(3):40-51.

[9] 黄芳,张莉芳.管理层权力、审计委员会主任-高管私人关系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0(1):25-33.

[10] 张志花,杜金玲.上市公司管理层控制权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公司生命周期的视角[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4-82,142.

[11] 袁振超,饶品贵.会计信息可比性与投资效率[J].会计研究,2018(6):39-46.

[12] 向锐,宋聪敏.学者型独董与公司盈余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19(7):27-34.

[13] 白俊,连立帅.国企过度投资溯因:政府干预抑或管理层自利?[J].会计研究,2014(2):41-48,95.

[14] 郭宏,李婉麗,高伟伟.政治治理、管理层权力与国有公司过度投资[J].管理工程学报,2020(2):71-83.

[15] 杜妍,王生年.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缓解了股价漂移吗?[J].管理学刊,2021,34(1):81-98.

[16] 陈胜蓝,马慧.卖空压力与公司并购——来自卖空管制放松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7(7):142-156.

[17] 李璐,姚海鑫.共享审计能抑制并购商誉泡沫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34(5):32-42.

[18] 郭慧婷,郭会玲.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基于代理成本与信息透明度的中介效应检验[J].会计之友,2021(8):79-86.3E9C0194-2AC7-49DE-9272-19AFACD7EC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