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价值

2022-06-06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电图检出率动态

侯 娜

(海南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 心电图室,海南 琼海,571400)

冠心病(CHD)是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1]。CH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CHD具有发病迅速、病程较长、易导致各类并发症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CHD最为普遍的并发症,主要是因心脏传导受阻后造成的节律、搏动频率异常而引起,而冠状动脉因血小板聚集后易导致粥样硬化,患者会发生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易引发猝死,这也是造成中老年CHD患者病死率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3]。目前,CHD的初筛常用方法为心电图检测,该检测方法能够较好地展示心脏心动周期中的电活动变化,但常规心电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只能够对患者的静息心电情况进行记录,难以正确检测到偶发的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等现象[4]。研究[5-6]表明,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能够较长时间地监测心电活动的情况,并且可以在患者活动状态下进行检测,能够较好地检测到室速、室颤等高危因素[7]。本研究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CHD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心电图诊断的CHD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8例,女94例,平均年龄(70.80±10.70)岁,病程(15.50±2.70)年;合并高血压病76例,高脂血症64例,糖尿病72例。诊断标准:① 心肌缺血[8]。常规心电图显示ST段水平降低在0.05 mV以上,同时T波低于0.1倍R波;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下斜或者水平型压低在0.1 mV以上,ST段水平下降的时间持续60 s以上,并且临近发作时间在60 s以上。② 心律失常[9]。主要依据发作时的临床症状、节律、心率、起止特点、持续时间等进行诊断。纳入标准:① 临床资料完整者;②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CHD诊断标准者[10];③ 通过冠状动脉CT或者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者。排除标准:① 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者;② 伴有癫痫或神经系统疾病者;③ 伴有严重水、电解质异常者;④ 存在肝肾功能障碍者。本研究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研究方法

常规心电图检测:仪器采用深圳理邦SE-1201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嘱患者取平卧位,消毒电极安置部位,通过心电图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其增益、纸速分别为10 mm/mV、25 mm/s。仪器数据稳定后进行记录,并确保图像清晰与基线平稳,采集并打印数据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器采用深圳博英B19800动态心电图机。诊断前,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情况,并适当给患者安排运动,以便医护工作人员可以有效观察患者的状况。在进行检查之前及时指导患者维持皮肤干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向患者宣教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及注意事项,并采用各种辅助工具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检查。检查时详细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将记录数据作为后续的研究依据。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并粘贴上消毒处理后的电极,为了能够有效减少电阻造成的影响,还需及时清洁处理患者的皮肤。检测时,严禁患者身体发生移动,以防身体移动及肌电干扰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完成动态心电图检测后,认真清除患者身上的电极片及医用胶布,并通过相关医疗软件解压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并对诊断条图进行打印,最后在多名心血管专业方面的专业医师的讨论下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及阴性检出率。② 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的检出情况,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房性逸搏等。③ 比较患者对2种检测方式的满意程度,包括很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种方法对心肌缺血的检出情况

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对心肌缺血有症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种方法对心肌缺血的检出情况比较(n=212)[n(%)]

2.2 2种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

在心律失常检出类型中,动态心电图对房性逸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种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比较(n=212)[n(%)]

2.3 患者对2种检测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总满意度为96.22%,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的7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对2种检测方法的满意度比较(n=212)[n(%)]

3 讨 论

CHD主要是因脂类物质代谢异常而引起的粥样硬化,患者通常会因心肌缺血而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生活习惯及饮食也在发生变化,高血压病、肥胖、烟酒等危险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12-13]。研究[14]显示,CHD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喝酒、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等,若血压长期保持在高位,会造成肾、脑、心等器脏的损伤,从而引发左室肥厚、动脉硬化等问题,最终导致肾衰竭、CHD等严重疾病。

由于CHD的发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各因素综合作用下增加了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并且该方面的诊断在临床上漏诊率较高[15]。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可帮助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状况,但该技术成本过高,且造影剂会引起患者机体损伤[16]。动态心电图能够标记心脏活动电波,通过Holter技术实现对患者的24 h无间断实时监测,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情况,整个过程操作简便且无创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心电图信息[17]。本研究显示,患者对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总满意度为96.22%,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75.94%,说明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具有较高的接受度。

常规心电图在检测CHD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时,由于不能保证持续监测,易导致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类型的漏诊;同时,CHD患者处于静息状态时具有正常的血流,并不存在心律失常的现象,更容易导致漏诊的发生[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对心肌缺血有症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律失常检出类型中,动态心电图对房性逸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可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反复监测并记录,能够较好地整合各心电信号,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及冠状动脉血流状况等,能够较好地把握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20]。值得注意的是,CHD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时,需要佩戴心电检测设备的时间较长,必须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注意事项培训和指导,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21]。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提升CHD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心电图检出率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国内动态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