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好话”式评课的弊端及对策

2022-06-06孙小建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公开课教研活动

孙小建

听评课是各种检查评估及各项教学活动中的“必选项目”。例如:每年,教育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各学校、各种创建项目进行评估验收、对区域内各学科组教研活动进行视导检查,其中必有听评课程序;在兄弟学校之间相互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听评课;学校内部的教学研讨基本上都是以听评课的形式开展的。因而,基于听评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所有学校都高度重视听评课活动。在听评课活动中,“听课”这一环节所有教师都能认真参加,但“评课”过程却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一、听课后“评课”环节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各项教学研讨活动将听评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听评课相互取长补短,给上课教师及听课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机会,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听课后“说好话”式的评课,却让听评课的作用打了折扣。“说好话”式的评课,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评课中。

教育检查、评估、验收过程中,都有听课及听课后的评课这一环节。在评课过程中,好多都是“说好话”式的评课。无论哪一层级的检查、评估及验收工作,参加听评课的人员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或从各学校抽去的校领导。由于检查视导人员与授课教师的专业、学科不一定对口等原因,听课人员很难发现课堂教学中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发现不了问题,只能以“说好话”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在一片叫好声中轻描淡写地指出一些次要的或不是问题的问题,例如:板书的字有点小了,课堂讨论应该再多一点,等等。

兄弟学校间相互交流过程中“说好话”式评课也很流行,那是因为能够相互交流的学校肯定是关系不错的友好学校。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学校一般都组织教师去某方面做得比自己好的学校参观学习,大家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去听课的。每一个听课教师的关注点都是授课教师的亮点,不太关注教学中的问题。即使发现了教学中的问题在评课中也基本不说,大家都认为去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时,听课后多说好话是对兄弟学校授课教师的尊重,指出人家的缺点不太礼貌。在这种类型的听评课中,评课只是听课后的一个例行程序,大家都说好听的,使得评课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以上两种类型的听评课,授课教师基本上只能听到肯定与叫好,这种现象似乎也不奇怪,但本校内同学科教师间也流行用“说好话”的方式评课。在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中,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基本都以听评课的方式进行,同一学科教师间相互听评课几乎是每所学校每周都要进行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很多教师不管听谁的课,在评课时都专拣好听的说,甚至对那些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教师的课,大家也避重就轻大谈特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很少有人愿意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更可怕的是,对于一些的确很不成熟的课,也会进行“违心的夸赞”。更有甚者,有少数教师在面对面评课时,违心说好话,却把真话与批评留在背后说。当面不说背后说,不仅是老好人思想作祟,也关乎人的品德。

二、“说好话”式评课对教学的负面影响

听评课中愿意“说好话”、愿意“听好话”,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实则误己误人又误教育。“说好话”式评课对教学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说好话是对授课教师不负责任

无论什么类型的公开课,都是对授课教师的一次锻炼,每个授课教师都会十分珍惜这个锻炼与学习的机会。在公开课结束后的评课环节,绝大多数授课教师都希望听到有助于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真实评价,更加希望评课教师能提出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但为什么听课教师在听课后的评课时却不能满足授课教师的心愿呢?因为他们担心提出缺点会让授课教师脸上挂不住。笔者认为,评课教师的这种担心不仅多余,而且是对授课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授课教师素质的不信任。

2.只说好话让听评课走上形式主义

在说好话式评课中,绝大多数听课教师的评课主要内容都是:教学重点突出,结构设计合理,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板书美观,如果在某个问题处理上再注意一下,这节课就更优秀了。每个评课教师字词搭配不同,但意思却几乎一样。当说好话式评课习惯成自然后,参加听评课的教师无需潜下心来认真听课,无需深入研究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无需通过评课让每一节公开课作用最大化。当评课的方式走偏时,教师们只满足于参加了听课及评课活动,人到心不到,只将听评课看成一项例行公事的教学活动,极易让听评课步入形式主义。

3.破坏了以教学研究为目的的听评课生态

违心的夸赞,虽然看上去一片和谐,实际上破坏了以教学研讨为目的的评课生态。不说真话,不谈授课教师教学中的真问题,不仅是对他人及教学的不负责任,也有违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良心;当大家都习惯于在评课中只评优点、不评缺点时,会让教师的成长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学习载体;当大家都习惯于说好话、听好话时,会让学校的教研活动变得虚假。教学离不开研究,当教研活动生态不健康时,会对教学及教师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形成一定的制约。

三、以“评课”为抓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评课”是对公开课的点评或评价,高质量的评课不仅能让参加听评课的教师在教学实践及教育理念层面得到启发,也能倒逼公开课回归促进教学研讨的本真目的。因而,以提高“评课”质量为抓手,让“听评课”成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1.明确“评课”的目的

“评课”的目的是什么?这是“评课”的本源问题。在部分学校,只把评课当成一项活动程序及管理手段。例如:教师只要参加了评课活動,即使一句话不说,不仅关于评课这项考核成绩合格,还被纳入工作量统计,享受相应的课时工作量津贴。在管理层面“评课”目的的异化,必将导致教师们评课行为的偏差。评课的目的,不是听课后例行公事的机械程序,而是对公开课的总结,是对教学的研究,是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引领,是垫高后续教学实践的台阶。D4B4F91D-123D-48EB-8206-9BBC992BFC04

2.教务部门应加大对教师“评课”的指导

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在教师教研活动中,都有专门的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师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时,只看教师“在不在”,至于“如何开展教研活动”“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活动的质量如何”“如何公开评议公开课”,对这些教研活动的本源问题并不关注。教务部门是学校的业务部门,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应淡化行政化管理,加大对教师的业务指导。以“评课”为例,教务管理人员应率先垂范,在全校性的教研活动中,用高水平的评课为全校教师做出示范,并通过讲座、校本培训等形式指导教师如何评课,切实为教师提供“评课”业务指导。

3.坚决摒弃“说好话”式评课

任何一位老师都希望听到听课教师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公开课的肯定与赞赏,但他们也同样希望听到听课老师指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无论他(或她)执教什么内容、开设什么类型的公开课,都不可能上出十全十美的课。不完美、有缺憾、需改进,是所有课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让教师的成长有了平台、空间和动力。因而,在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的观察及记录,能够捕捉到真问题;在评课过程中,每个教师应站在教育高度,以严谨的态度、负责任的精神,摒弃“说好话”式评课。评出真问题、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每个评课教师的职责。

4.评课时应该“评”什么

“评课”的内容可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课堂教学表象(教师教学基本功、教材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学生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二是结合这节课教学对学生能力(以语文教学为例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起到的作用进行评价。

以语文公开课教学为例,《母鸡》一文是统编教材四下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教学内容,作者是老舍先生。课文主要描述了母鸡的各种叫声,及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鸡的喜爱之情。授课教师按照课文内容进行讲述,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并尝试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现它们的特点。

授课教师课上得很精彩,那么这样的课在评课过程中该“评”什么呢?

(1)“评”站位高不高?授课教师是否围绕单元主题线“可爱的动物”这一人文要素设计教学活动。是否通过作者的遣词造句让学生感知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2)“评”切入巧不巧?授课教师是否巧妙抓住“叫声”这一线索,启发学生找出描写三次叫声特点的文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准读通课文。

(3)“评”取舍精不精?授课教师是否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舍弃文本中许多“应该教”的内容,只选取精要点进行训练。

(4)“评”训练实不实?在这节课中,学生的识字、写字、读词、解词、辩词、了解过渡段、朗读课文等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否都寓于具体的语言情境之中。是否饶有趣味。

上课、听课、评课,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如何上好每一節公开课?如何在听课过程中学到更多东西?如何通过评课将课堂教学带到新的高度?不仅是教师个体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决定性要素。D4B4F91D-123D-48EB-8206-9BBC992BFC04

猜你喜欢

公开课教研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