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三年级教科书选文可读性研究

2022-06-05许桐

速读·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可读性部编版教科书

许桐

◆摘  要:本论文以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三年级6本分册为例,以可读性为视角,对部编版选文的常用字词率、句长、语法结构和文长进行数据统计和计算。研究发现,一~三年级选文的常用字率基本都在70%-90%之间,句长在从14个字增加到18个字,语法结构简单,平均文长从140多个字增加到800多字。这样的选文难度梯度更适应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作为课外扩展阅读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部编版;教科书;可读性;CRIE;荆溪昱公式

一、可读性研究基础

可读性一词来源于英文readability。可读性的内涵是文本的阅读容易度。广义的可读性概念是将文本材料置于其与读者的立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主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层面上分析影响文本的阅读容易度的因素;狭义的可读性概念则是从文本材料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内部语言、插图等因素对文本阅读和理解难易程度的影响。

研究语文教科书的可读性,研究其传递预设的问题、思考和启发的方式,对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笔者根据狭义的可读性概念展开,主要借鉴的前人研究成果包括:第一,借鉴前人归纳的影响文本可读性的要素,例如文长、句长、常用字率等;第二,借鉴台湾学者荆溪昱1995年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因为相比其他公式,荆公式更切实母语教科书的实际情况(公式见表1);第三,借鉴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开发的CRIE文本可读性指标自动化分析系统3.0,用以统计文本的字数、句数等变量。

二、部编本一~三年级选文可读性分析

(一)年级文本可读性量化分析

部编本围绕一个单元主题选编的三到四篇文本体裁基本相同,但文本可读性不尽相同。

从年级层面来看,每个年级的文本难度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下波动,随年级升高,难度呈现一定的递增,对于促进学生磨炼阅读技能,并增强学习信心有重要帮助。

以三年级下册为例。三年级下册共有32篇选文。如表2和图1所示,部编本选文可读性分数维持在38.46分水平线上下波动,变化最大的是文本长度,除了古诗和文言文两类文体以外,文本长度为300个字增加到800个字。由于文长的变化,选文阅读难度也缓慢变难。同时,相比前人教版,部编本古诗和文言文出现更早,数量更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文的难度。

(二)童话选文可读性量化分析

童话类体裁是选文所有体裁中的重点之一,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笔者以童话为例,测算童话选文的阅读难度,结果如折线图2,分数越高代表可读性越低,阅读难度越大。

由计算得出,一至三年级童话选文的常用字率在71%到92%左右,句长从14个字增加到18个字,平均文长从142增加到862个字。常用字率和句长变化不大,因此句长和文长是一至三年级童话选文难度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

由图2可知:一~三年级的“童话”体裁选文难度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下波动,总体难度缓慢提高;但在具体选文的编排中有时并不是三年级下册中的童话难度最高,比如三年级上册选文《不会叫的狗》,文本难度系数高于三年级下册的文本。由计算得知,文长是文本可读性几个要素中比较明显的增长点。相比前人教版,部编本的童话选文明显减少,但是阅读难度显著提高,主要原因是文本语言更加凝练,文本长度明显增长。

(三)年级文本可读性质性描述

荆溪昱在测量文本难度时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语义难度,二是句法难度。语义难度主要指的是词汇的难度,而词汇的难度通常是由词汇的常见率决定。句法难度主要指的是句子的长度和语法结构的特点决定的。笔者搜集了以下文本案例来直观呈现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文本难度分级的特征。以下呈现三个年级6册书中关于春、秋季节的描述片段,六个片段分别来自六个分册(见表2)。

表2 部编小学语文1-3年级教科书中关于相似片段的内容呈现案例

[年级分册 相似片段的案例呈现 一年级上册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秋天》) 一年级下册 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噢,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四个太阳》) 二年级上册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寒号鸟》) 二年级下册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找春天》) 三年级上册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听听,秋的声音》) 三年级下册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万条的柔柳,红的黄的白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选自《燕子》) ]

1.常用字比率

三个年级相对比,低年级的选文常用字较多。随着年级升高,同题材的文本采用的字词常见率较低。在上文“三年级下册”中出现了“吹拂”、“洒落”、“赶集”和“聚拢”等生僻词语。另外,随着年级升高,文本的语言表达逻辑更加严谨,语法结构更加复杂多样,例如三年级下册的例子中出现了“雨”“柳”“花”“草”等多个主语, 2个比喻、多个定语。

2.句长

没有逗号的句子中,高年级的文本句子长度相比低年级字数普遍更长。另外有一些句子由若干分句构成,分句的字数也相比低年级的分句字数多。

3.语法结构

句子复杂度有提高。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出现的“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在二年级上册和三年级上册选文中变为“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从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句型,变为拟人句,还加入了“刷刷”的拟声词,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三、总结与启示

(一)总结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書文本语言的可读性,体现在其常用字词比率、句长、句子语法结构、文长等方面。基本情况为:一至三年级的选文呈现出常用字词比率为70%-90%,语法结构比较简单,句长从14个字增加到18个字,文长从300字增加到800字左右,文长和句长的增长最明显,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因此教科书选文难度也随之缓慢提高。每一学段、年级,每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难度基本围绕着同一水平线上下波动,但总体呈现难度缓慢提高的态势。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承上启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选文难度梯度与儿童的阅读能力的增长变化相适应。

(二)引申思考

笔者认为扩展读物的选择也可以借鉴这些特点:首先,首选词汇多为语文教科书中已教过的汉字,常用字率稳定在70%-90%的课外书籍。其次,句子的长度对文本可读性影响也很大。对于不同年龄和阅读能力的学生来说,语句的可读性与句子长度相关性很大。有法语区学者的研究表明,对于 6—7岁的儿童来说,含有6—7个单词的句子长度最适宜;对于8-14岁儿童来说,能理解的语句长度大约包括 10—15个单词。汉语读本虽然与法语不同,但句长是前辈学者公认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的因素,因此效仿教科书选文14-18个字为宜。再次,根据文本可读性与文本长度呈反相关的特点,我们还应该为低段儿童选择文本长度相适应的总字数300-800字左右的文本进行扩展阅读。最后,低年段的儿童还应该选择语法结构较简单的读物。

参考文献

[1]宋曜廷,陈茹玲,李宜宪,查日龢,曾厚强,林维骏,张道行,张国恩. 中文文本可读性探讨:指标选取、模型建立与效度验证[J]. 中华心理学刊(台湾),2013,55.1.

[2](比)热拉尔、(比)罗日叶著,汪凌、周振平译.为了学习的教科书:编写、评估和使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3—238.

[3]宋曜廷,陈茹玲,李宜宪,查日龢,曾厚强,林维骏,张道行,张国恩. 中文文本可读性探讨:指标选取、模型建立与效度验证[J]. 中华心理学刊(台湾),2013,55.1.

猜你喜欢

可读性部编版教科书
可读性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藏起来的教科书
公益广告招贴的可读性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