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儿童学习行为偏差问题矫正案例研究

2022-06-05李炬林

速读·上旬 2022年4期

李炬林

◆摘  要:2016年,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保护困境儿童的发展权益,建立和完善困境儿童保护制度,支持社会工作者为贫困儿童提供专业服务。为了确保满足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中国不断加强相关研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社区作为重要的生活单位,应当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本文选取案主陈某作为研究对象,其存在学习适应性差的偏差行为,通过该案例的社区矫正剖析,反映出社区儿童学习行为偏差问题矫正服务的成效,希望能引起国家和社区的重视,促进相关服务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学困儿童;偏差行为;社区工作

一、引言

困境儿童由于家庭结构不全或功能定位失效,缺少来自父母亲的正确引导教育,产生行为偏差,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来自于学习方面,容易遭受邻居或者同学的排挤,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我国政府购买了大量的社会服务来帮助困境儿童,但这方面发展相对缓慢,缺乏实践经验,社区的效用发挥也不够,因此如何加强社区对儿童学习行为偏差问题的矫正,成为了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本文进行的研究,对以学困儿童为代表的困境儿童的帮助,能提供案例借鉴及方法参考。

二、社区儿童学习行为偏差问题矫正分析

(一)案例背景

陈某(化名),男,9岁,二年级学生,本地人。服务对象来源:社工开展宣传活动,服务对象的母亲了解到相关的服务内容,主动前来求助。陈某家庭条件中上,父母40多岁,有稳定的职业及收入,并在镇区拥有商品房。哥哥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二学生。他们对陈某都较为关心和疼爱。陈某是一名较为聪明和听话的孩子,在学校很少惹事,尊敬老师,和同学能融合相处,学习成绩一般。在家的学习,平时主要由母亲负责。陈某对积木乐高之类的玩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灵活,能快速完成相关的物品拼接。

(二)案例现状

1.学习行为有偏差,认知不正确。陈某思维敏捷、聪明,虽然上课能安静坐下,但没认真听讲,态度散漫,考试总是交白卷。老师和父母分别也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了解,得到的答复是:我不喜欢考试,我为什么要填写这个试卷。对此,服务对象的父母也万分焦急,希望能对此学习行为偏差作出矫正。

2.家庭教育存在病态,责任全交给“一人”。 服务对象在教育和学习方面,一直是由母亲负责,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较为随和,也很少陪伴服务对象学习,有些放养式的模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相关的任务。服务对象的哥哥因在外读大学,在配陪伴弟弟方面也受时间的限制。母亲对服务对象的学习较为严厉,经常陪伴其做作业、亲子互动等事宜。久而久之,在这种“一人”陪伴的学习模式驱使下,服务对象养成一种依赖性极强的学习习惯。

(三)矫正过程

1.找出起因,纠正学习行为偏差问题。服务对象在二年级才出现上述的学习行为偏差的问题,是有一定的原因所造成(据服务对象的母亲所述,服务对象在就读一年级时,没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找出问题起因所在,才能选择更好纠正服务对象的学习行为偏差的方法。运用ABC理论进行问题分析,对于服务对象而言,厌学是事件A,结果C,是他上课态度懒散、考试交白卷。正视他的认知B,他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与人无关。社会工作者认为,自我为中心使服务对象存在非理性信念,缺乏应对心理困扰的自我调适能力,认为学习的好与坏都是自己选择,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对此,社区选择个人系统介入,运用理性情绪治疗理论,与其建立良好的专业信任关系。让服务对象回顾过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以解开思想上的症结,并愿意在厌学此问题上做出改变。

2.促进亲子互动,改变原来“一人”负责的教育模式。服务对象的学习责任全有母亲负责,而父亲、哥哥在此过程的中所承担的责任较少,这种一人全负责的病态的教育模式也需要做出调整及改变。根据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分析,人是活在环境、关系中的。所以,一个症状的出现,与个人、与他人、环境的互动都有很大的关系。服务对象的家庭中,家庭结构中的角色与责任有待进一步改善。据此,社区确定了服务目标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模式,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回顾及讨论其家庭互动、教育的问题,制订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案,促使家庭成员对服务对象的教育及互动能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并改善家庭教育系统。

三、社区儿童学习行为偏差问题矫正服务的成效

(一)关系建立与了解服务对象内心想法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会谈,详细了解其学习情况及家庭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其内心想法,社会工作者选择了“屋树人”与“沙盘游戏”的方式,与服务对象进行互动。结合服务对象的绘画及沙盘摆件,社会工作者分析得出服務对象的性格以我为中心较重,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些疏远的迹象。社会工作者结合服务对象的描述及探讨,了解到其内心的想法及可能产生厌学的原因。在这个过程,社会工作者借助游戏、绘画的方式与服务对象进行互动,让其保持轻松、放低警惕的状态,以便更好完成相应的服务。

(二)引导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式

让服务对象共同自己学习的经历,如在就读一年级时,自己的学习,在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得到家长、老师的认可。现在二年级了,自己学习方式的改变,成绩下滑,而且老师、家长也感到焦虑。社会工作者肯定服务对象过往的表现同时,也对其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出相应的质疑。也建议其保持原来的态度和方式进行学习。另外,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学习规则的重要性,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规则。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按照规则会带来的弊端。如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带来生命财产的危险;去商场买东西就得付钱,上学就要遵守上学的规则,听从老师的安排等等。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回顾,对比分析、鼓励等方式让服务对象明白正确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并希望其能保持原来端正的学习态度,改变目前的学习行为偏差。

(三)加强家庭成员互动,改善亲子关系

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认为,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其行为变化。而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与学习状况彼此相互影响。社会工作者应当联系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促使其父母等监护者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平衡,使得服务对象对于加入,既不养成依赖性,也不疏远,各自承担一部分责任。另外可在假期,组织家庭活动,接触自然,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是有助于改善目前的家庭关系。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与服务对象的父母进行交流,他们也会按照社工的建议,共同承担陪伴孩子的责任,多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改变目前的家庭结构关系。

四、总结

社区在处理儿童学习行为偏差案件中,社工先要了解其过去的学习情况,是否一直存在该问题,尽可能多的收集关于服务对象的信息,明确服务需求,评估服务对象的产生学习行为偏差的原因及其内心想法,运用科学化的儿童矫正理论,对儿童学习行为偏差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采取合适的方式与服务对象建构良好互动关系,尤其关注对家庭环境的干预,最终改变其学习行为偏差,更好地完成服务。

参考文献

[1]郑莉.农村留守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个案矫正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

[2]戴兵.困境儿童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D].江西财经大学,2020.

[3]林晓勤.萨提亚模式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9.

[4]候利兵.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D].温州大学,2019.

[5]耿增华.个案工作介入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探索[D].太原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