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探析

2022-06-04兰文华

桂海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共同富裕

兰文华

摘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在本质规定、原则认知、思想内涵、实现路径等多方面继承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科学指导,为国际社会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习近平;共同富裕;核心要义;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2)01-0004-06

共同富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从不同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指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进一步明确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美好理想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要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探索并弘扬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积极稳妥的措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2012年,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这揭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有之义。2015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惠及全体人民。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表明了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物质与精神的富裕富足。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5]2021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了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该文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全面阐释了与实现共同富裕相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重申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给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指导,阐明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部署、战略举措、宝贵经验,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指引。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内容丰富全面,比较古今中外的类似思想,其核心要义体现在制度本质、模式特征、时代背景、评价标准、实践要求等方面。

(一)制度本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7]4。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且显著的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像资本主义那样任由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之所以在财富创造与分配上如此不同于资本主义,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两个方面决定的。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激发了人民的主动性,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更为丰盈的精神财富,这是“富裕”;生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采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能克服资本主义两极分化,这是“共同”。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不可能由资本家与劳动者分享。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严重,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福利制度,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已经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制度基础,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毫无疑问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

(二)模式特征: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人民性与现代性。这种特色扎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光辉灿烂的文化,伴随着中国坎坷曲折的近现代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經济社会发展实际,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紧密相关。中国现代化从洋务运动开始就一直步履蹒跚,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揭开了中国现代化道路崭新的一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经百年艰苦而曲折的奋斗,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虽然中国现代化道路开端较晚,但中国人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则较为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先贤提出的大同社会。然而在贫穷落后时,共同富裕只能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作为奋斗目标;伴随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延伸,实现共同富裕已经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们现在甚至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它的温度了。共同富裕之路既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之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因此得以充分体现。为此,我们必须遵循共同富裕、民族复兴、现代化道路三者相统一的内在逻辑,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7B74F00-2513-474C-AD0B-390D1ADD242C

(三)时代背景: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6],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一直是我国人民的美好愿望,进入21世纪,世界已經发展到从电气化、自动化向智能化、智慧化过渡的时代,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共同富裕的技术条件与物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7]4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人们的收入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许多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要做。

(四)评价标准:全方位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适用于整个社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7]8共同富裕是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味着发展成果能够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参与社会建设和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建设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56个民族的共同富裕,是全民族共同创造的总体成果,要让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掉队。

(五)实践要求:循序渐进梯次发展久久为功的共同富裕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8],是循序渐进、梯次发展、久久为功的过程。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一个过程。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因素决定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在时间空间上都不会齐头并进,要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有充分估计,既不能等待,也不能急于求成。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而不是均贫富,更不是劫富济贫。新时代共同富裕不仅要分好“蛋糕”,更要坚持继续把“蛋糕”做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有效路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改进工作,提高成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分梯次向其他地区推开,逐步实现涵盖不同人群不同区域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科学指导,引领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国际社会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中国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继承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多方面继承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鲜明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精神内涵,确定了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完善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探讨到具体战略部署和实践推进的转化,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就蕴含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中。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指出,未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9]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未来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0]上述“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所有人的富裕”的实质就是未来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就已经在理论上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是未来社会生产的目的。此后,这一理论规定在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实践中获得了制度性支持。我国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天津视察的时候“引用毛泽东的话,第一次明确而响亮地提出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重要思想”[11],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在制度本质、价值取向、实践要求等重要方面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

2.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使之与中国传统共同富裕理念在文化与理论上实现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需要与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是基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设想,于当代世界来讲仍然不是现实,这是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对物质文明的小康追求,对于当代中国来讲,大体上已经实现,这是另一方面。这两方面——科学的理论设想与传统的文化理想,于新时代中国实现了时空交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既是这种时空交汇的客观结果与需要,也是对这些客观结果与需要的恰当理论回应,并且还于历史演化中成为了这种时空交汇所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13]这突出了中国因素,也阐明了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双重价值基础。在更为宏阔的视域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自然而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一部分,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57B74F00-2513-474C-AD0B-390D1ADD242C

3.实现了共同富裕从本质规定到原则认知的递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4]。这句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文字把共同富裕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则,这是从本质规定到原则认知的递进。本质是事物内在的属性和根据,只有通过外部的行为和现象才会表现出来,才可以被认识、被把握;原则指向的是人类的关系世界(社会)的属性,人们把握原则往往通过一项项制度(行为规则)来实现。本质和原则都是抽象的存在,都属于抽象的范畴,需要经由理性认识才能把握,这是二者很相似的地方,也是二者之间转换的逻辑基础。但是本质与原则之间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事物的本质相对应原则而言,偏属于超验世界,无法直接把握;而原则相对于本质来讲更接近社会现象,接近于经验世界,也就更容易被把握;也可以说原则只是本质展开的一种形式、一个阶段。就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演绎推导来认识,也必须通过演绎推导来认识;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我们不仅可以根据社会主义的定义通过逻辑演绎来推导,也可以通过一项项方针政策、一个个具体的人的行为归纳而来。这就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本质规定向原则认知的转化,为可能需要的共同富裕政策做好了最为基础且必要的理论准备。

4.实现了共同富裕内涵从物质性为主向物质精神并重的转变。人们对共同富裕的关注通常集中在物质满足方面,而忽视对精神需求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支持人们既追求物质富裕,又追求精神富足。他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7]4。这就把共同富裕的内涵拓展到了精神方面。与之相联系,同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把主观感受纳入共同富裕的評价指标体系之中,实现主客观评价标准的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要创新。主观指标的导入意味着更多地注意人民的主观感受,更多地注意全体人民对发展的满意度和认同度,这其实不仅仅是拓展评价标准,还提升了对共同富裕实践标准的基本要求。主观指标的导入其实意味着对人们主体性的重视,对主体性内容更多的肯定、承认与吸纳,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的提升。

5.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设想到具体战略部署到实践推进的转化。生产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即便在少数历史时刻在某些地方,生产力能够实现跃迁,但扩展于全世界造福于全人类仍然是一个渐渐流布扩散的过程,至于其通过作用于生产关系并进而影响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更是一个逐步的时空拓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实现从理论到实践跨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刚开始的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仅仅是理论性的存在,后来在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有过实践,但条件并不成熟。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也还不是完全的现实,而是正在推动的实践。作为正在推动的实践,就必须立足于客观实际,清醒认识现在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分阶段逐步实现,最终实现长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阐明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重点任务、制度保障,乃至注意事项、模范示范一系列可操作、可评价的、较为具体的政策要求,甚至一些十分具体的工作要求。这意味着共同富裕的理论设想获得了实践推进,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设想到战略部署与实践推进的转化。

(二)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科学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导,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有助于通过共建共享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等多重辩证角度,阐述了促进共同富裕的一系列基本的和方向性的问题,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制定了任务书,确定了路线图,绘制了时间表,既是理论之基,又管实践之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南,夯实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导。

2.有助于通过共建共享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基础是否稳固,取决于执政党能否有效实现所代表群体的利益。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领导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在此过程中人民主体地位与人民至上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党的执政基础也得到不断夯实。一方面是在共建中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生产过程和劳动产品的分配过程被异化,无法体现劳动者作为生产者和创造者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在为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的实践中,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和创造者的价值逐渐得到了体现。另一方面是在共享中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强调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对赢得人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进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为国际社会解决贫富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十分重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问题,指出了造成贫富差距的制度性因素,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为解决世界性贫富差距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1.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合适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贫困,这个时候谈到任何共同富裕的借鉴意义似乎都是不得要领。但回顾世界各国的近一两百年的发展道路,摆脱贫困的过程必定也是对共同富裕的追求过程。因此不仅中国的扶贫脱贫经验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发展模式提供有益借鉴,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的经验探索与理论总结也同样有益于发展中国家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7]6-7这深刻阐明了造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的制度性问题,打破了所谓“普世发展模式”的西方神话。因此,无论是从提供中国模式有益经验总结方面还是从暴露西方模式内生缺陷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立足于中国实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上都有别于并突破了西方的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的共同富裕之路提供了有益借鉴。57B74F00-2513-474C-AD0B-390D1ADD242C

2.为世界各国合作治理贫困共创繁荣富裕提供了有益指引。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已经成为全球性治理难题。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大众民生成为欧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展到全民。但是自1990年以来,欧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反而加剧了,福利资本主义体系似乎失去了改革的魄力。从大历史来看,福利国家更似一种权宜之计,而非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追求,唯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动力去推动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因此,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现代化问题,也与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富裕紧密相通,符合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发展愿景。中国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同时保证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这种成功经验对世界治理贫富差距具有样本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实践的科学指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一起,极大丰富了对全球治理内容、目标和实施机制的理解,为世界各國实现繁荣进步提供了有益指引,有助于推动各国之间就贫困治理与共创富裕形成广泛共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5.

[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9-10.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5).

[7]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8]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十四五”《纲要》新概念——读懂“十四五”的100个关键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09.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11.

[11]张爱茹.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的历史考察[J].党的文献,2005(6):19.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4.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9.

责任编辑陆昱57B74F00-2513-474C-AD0B-390D1ADD242C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共同富裕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