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东北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2022-06-02林常青邹雨桐

辽宁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东北地区科技创新

林常青 邹雨桐

〔内容提要〕东北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机制互联、要素互通、资源共享等关键环节的健全完善打造东北协同创新模式。以建立科学高效的创新工作组织机制、优化调整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机制实现体制机制相互联通;以优化科技创新人才配置、优化创新投融资金融服务、疏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推动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和技术要素的域内流通和高效配置;共建重大科学研究设施与创新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投资基金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贯通。

〔关键词〕东北地区 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创新一体化

注:本文受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N2124003-2)”资助。

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是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在保持科技创新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基础上,以机制互联、要素互通、资源共享构建共生、共建、共享的创新共同体。东北地区在全力推进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通过多措并举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载体,协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但依旧存在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产业化协同不足、创新资源空间分布失衡影响要素优化配置、经济边界弱化科技创新要素的区域共享等问题。为此,应将国内外先进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的普遍经验与区域特殊性相结合,建构东北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以增强体系能力为主线,实现体制机制相互联通

我国科技创新总体上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东北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首先应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既要适应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阶段性特征,也要满足区域发展的新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进一步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建立科学高效的创新工作组织机制

一是在决策环节,成立东北地区科技创新理事会,统筹东北地区科技创新發展的各项重点任务。要结合东北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实际,实时分析把握东北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特点和面临的形势,制定东北地区科技事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针对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政策规划、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二是在咨询环节,整合国内外科技、管理、规划、产业、经济、企业、生态环境等方面资深专家资源,组建滚动专家库。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东北地区科技协同创新的咨询机构,积极参与东北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参加重要政策、重大改革的咨询论证,积极为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保障等方面提供科学意见和建议。

三是在执行环节,以市场化模式设立实体化运作的东北地区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中心,执行东北地区科技创新理事会敲定的各项部署和重点任务。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中心主要以科技平台和项目实施的管理服务为工作重点,打造一站式科技创新资源统筹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跨地区综合性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东北地区自主科技创新广场,提高科技创新园等科技服务示范区的整体建设水平。

2.优化调整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

一是面向东北区域改进对重大项目研发管理的方式。对于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项目,可以实行“科技悬赏制”“揭榜挂帅”等管理方式,面向行业龙头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等创新发展需要的共性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凝练,按照“需求征集、专家甄别、科学凝练、精准制榜、公开发榜、同行碰撞、精准对接、竞榜揭榜、择优挂帅、资源集聚、协同创新”的全闭环实施路径,实现需求聚焦、资源聚集、政策聚合,解决关键核心的产业技术问题,创新项目生成机制、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科研攻关效率、扩展资源协同范围、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支撑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应急响应体系建设。注重应急管理体系的整合与协调,推动应急管理机制从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发生转变,构建反应迅速、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使其不仅纵向管理指挥顺畅有效,而且横向协调合作迅速有序,形成网格化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是完善科研管理方式,增强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在科研项目申请和研发过程中开辟一条科技创新的“绿色通道”,精简科研审批流程;积极调整并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精简合并预算编制科目,简化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程序,减轻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负担;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强化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完善科研伦理和科技安全审查机制。

3.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机制

一是不断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善于发掘并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协同创建科技项目需求库,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进一步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好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不断更新并完善科技资源数据库。共同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和合作基地,通过政策的支持、引导以及资源集成,创建国际科技合作示范样板,吸引国外先进科技项目及优秀科研人才,打造国际科技创新研发智慧高地。

二是构建国际化的科技交流合作环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要以“取向市场化、管理扁平化、功能主业化、考核精准化”为导向,深化“档案封存、员额总控、全员聘任、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坚持“市场化选人、一体化管理、精准化考评”,探索打破人员编制、身份界限,实行聘任人员按岗位分序列、分职级管理,构建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动态管理模式。

二、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实现创新要素自由流通

东北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亟须推动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和精准匹配。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活力,实现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同时,推动新型创新要素不断涌现,持续催生新的资源要素和组合模式。

1.优化科技创新人才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的域内高效配置

一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东北地区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联合提升高等院校科研及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教育平台,做好教育发展规划,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发挥东北地区的科技重点产业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和传统学科建设的更新。

二是协同创新科研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方式优化奖励和保障机制,打破“唯学历”“唯论文”等奖励标准和传统绩效激励机制,要对科研人员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考察和评价,关注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研究质量、工作实效和突出贡献,进一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有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课题组和个人予以政策红利。

三是合力健全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加强东北地区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起科技人才资源配置联系网,实现优势互补以及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打造并完善“人才特区”,构建科技人才集聚高地,充分发挥人才聚集效应。

2.优化创新投融资金融服务,推动资金要素的域内流通

一是完善区域协同发展的财税政策,创新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财税政策联接的紧密性和政策执行的协同性,将东北地区的纳税信用、税收执法等标准逐步实现统一,促进东北地区各省(市、区)之间业务通办,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相互协助、共同办理,推进办税工作便利化,使基层税务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平衡税收征纳关系,有效提升税务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是以推动新兴科技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创新型企业培育为目标,由东北三省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设立或者联合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汇集资源投入早期科技创业型企业,通过推动科研机构及其项目培育、创新型科研企业及其产业培育、高端科研人才引进项目培育以及吸引国外留学人才来东北地区创业等举措,解决科技创新企业初创时期资金缺乏、融资困难等问题。

三是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科技支行将以服务科技型企业作为主要业务,并兼顾个人理财与贷款、公司投融资、金融市场等传统银行业务,增强东北地区自身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促进东北地区各级政府、科技企业与银行携手共进,实现三省共赢。

3.疏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刺激技术要素域内流通

一是持续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制度改革,焕发科研人员的工作活力和创新热情。不断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断推进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强化专利信息深度挖掘和有效运用,面向战略需求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订单式研发、投放式创新。深化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吸引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开展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仲裁院,提供知识产权民商事纠纷专业化裁决调解途径。

二是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占领科技革命制高点。成立东北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鼓励、帮助、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工作,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建设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应用,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健全科学技术交易项目数据库,完善区域性技术交易服务协作机制。健全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动态发布机制,促进各项科技项目实现对接,推动各项科学技术成果转移扩散。

三、以设施平台载体为依托,实现创新资源共享贯通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共享愈加重要,其作为一种适应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的新型创新范式,以设施平台为基础,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支撑,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创新资源,精准高效地实现供需匹配,全开放、全要素、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全嵌入地参与创新过程,提高创新效率。

1.共建重大科学研究设施与创新平台

一是整合东北地区已有的重大科学设施,依据东北地区科技创新需求,构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群,扩大东北地区重大科学装置的布局,加大重大科学研发装置的引进和制造基地的建设,增加智能机器人研发科研场所,提高对高精尖设备的投入,创建符合东北科技创新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

二是稳定企业在市场、需求、投资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倡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紧密相连、相互协作,共同建立新型校企科技研发平台。支持三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结合产业链需求及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创新方向,推动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以领军企业、骨干企業为“盟主”,联合高校院所组建有明确的技术开发方向和技术产出目标、符合东北地区产业链创新方向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通过优势整合、技术转移、利益联结、带土移植等,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

三是促进东北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研实验室等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实现深度开放共享。联合打造机器人研发中心,生命科学实验中心、重大战略装备中心等大型公共实验平台,配备专业、先进的科研设备,充分发挥科技研发服务平台的综合调配作用,依据科技研发服务平台的实际情况,支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全天候开放共享,对科研实验中心统筹实施并考核开放共享工作。

2.共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共同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增强东北地区科技服务的质量。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促进资源共享并提供智能服务,通过发挥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供给的主导作用,构建全面、系统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建设,组建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体系,增强东北地区科技服务的质量。

二是完善服务系统,改变服务职能单一化趋势,落实具体责任、分清服务范围、制定详细服务计划,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产权技术交易等服务职能,制定统一的规划,不断完善服务细则,深度挖掘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潜力。

三是加强科技服务团队建设,委托专业化机构运营,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经纪人培养体系,探索学历教育、完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不断引进成体系的技术转移课程和培训方案,探索成立“联合培训中心”,打造“招生—培训—实践—考评—管理—生态”的培养路线,努力形成覆盖全东北地区的技术转移人才网络,努力打造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东北品牌”。探索开办技术经纪人培训班,涵盖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的多个环节,如资本募集与基金运营、企业并购与技术作价入股、技术交易商务策划、科技成果评估评价实务、科技政策与技术转移服务规范、知识产权实务及法律法规、中试熟化与技术集成、创业孵化、科技法律法规等,提升技术成果转化相关负责人的市场能力、职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实操技能等专业能力。

3.共建创新投资基金平台

一是大力推进股权基金管理中心等载体建设,增加科技创新资本储备。促进域内央企、国企开展股权激励和收益分配先行先试,探索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员工持股等方式组建成果转化项目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科技型企业。支持高校院所与区、县(市)以投入物理空间、建立运营团队、搭建创新平台、组建投资公司等方式建设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结成利益联合体,加快市场化运营进程。对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

二是打造由东北地区各市政府统一部署、由股权交易中心组织运营的专门服务于创投行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出创投基金转让平台接盘基金和创投基金转让平台产业孵化,疏通项目资本良性循环渠道,改变创投行业传统转让方式,优化投资组合,探索适合市场的多元化的创投基金的退出方式,使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多元化,促进投资资金的再循环。

三是不断创新投融资模式,协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实现融合,建立有机衔接、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促进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落实民营企业新型贷款方式,实行无还本续贷,满足民营和小微企业在发展中的资金需求。

(作者单位:1.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东北地区科技创新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