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2022-06-01谢占峰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书证课程体系岗位

谢占峰,李 媛,寇 鑫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物流管理专业是目前高职院校比较热门专业,该专业实践性强,就业岗位具有针对性,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适合岗位的文化水平、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多种职业群,能够从事运输、配送、仓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物流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目前,全国1 430多所高职院校中,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有787所,开设率达到55%[2]。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高职院校开始实施1+X证书制度,把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从课程体系优化、重点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可用教学资源、科学教学方法、完善师资队伍、实用实训基地等方面实施了1+X证书制度下教学的优化转型[3]。其中,课程体系优化是1+X证书制度的基础,关系到如何采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内容等进行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主要载体[4]。因此把1和X融通好,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证书培训内容充分融合,更好地优化“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完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5]。

一、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的涵义

书证融通也叫双证教学,即1+X双证书教育制度。“1”代表学历证书及取得学历证书需完成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X”代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侧重解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问题,具有基础性、主体性特征,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注重培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侧重解决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新技能新技术的强化和拓展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引导性的特征,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6]。书证融通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充分融合,实现学生“毕业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度融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构建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目标,从而建立赋能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7]。书证融通是我国职业教育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型,是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重大创新,是国家培养人才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二、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法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优化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但一般都是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结合院校的课程目标,对课程进行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要协同链接,教学服务于岗位要求使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其优化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方法

企业岗位要求是指物流企业对所聘任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的学历、能力及相关工作经验等的具体明细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主要是中级等级证书,对应的岗位群是运作管理等岗位,具体工作内容是对仓储、运输、信息处理、客户服务、外协资源管理、物流系统的使用维护的运作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企业岗位要求是衡量人员是否具备上岗任职资格的依据。

课程目标重构是高职院校以课程体系的优化为基本点,对高校毕业生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设置。当前物流行业发展较快,新方式新方法层出不穷,旧有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很多所谓的“精品课程”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课程建设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区域物流企业要进行深入、全面的调研,分析并梳理出物流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要求,再根据高校的教学资源,科学规范地对课程目标进行重构。

课程功能优化是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功能进行的优化,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相衔接问题。课程功能优化既要考虑本专业岗位能力问题,还要考虑跨行业岗位能力问题。要通过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实现课程体系的“多元接口”,将技能培养进行跨行业向纵深延伸[8]。

课程内容调整即对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进行优化调整。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要符合物流核心岗位技能要求,按照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进行调整,要把职业道德、管理沟通合作等要求配置到教学和培训中,要根据未来社会、企业、公司发展的需要,增加诸如运筹学、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等课程。课程内容调整要根据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构建“初级—中级—高级—跨企业”逐层级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9]。

教学方法改革是以企业岗位标准的真实任务为载体,进行情景项目化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构建“产教融合”的学习情境,以“教师引导,学生真做”为教学理念,将职业道德教育、服务意识培养、管理方法实施、信息技术应用等实践技能的培养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基于教”到“基于学”的转变[10]。

总之,目标、功能、内容、方法,都要围绕企业岗位持续进行调整,使课程体系在动态中不断得到优化。

三、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两大项。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般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学期开设,学校可以设置但不能改变。专业核心课程是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的内容,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面向的岗位,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融入学校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这些课程可以按一般标准设置,也可以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进行优化设置。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京东物流“订单班”)学历证书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见表1。

表1 物流管理专业学历证书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不同的高职院校对核心课程设置侧重点是不同的,一般是根据当地行业特点人才需要来设置的,并且随着区域范围的扩大而不断调整优化。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京东物流“订单班”设立人才培养目标为例,把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定位为:为京东物流东北区和营口职业技术学院铺设人才培养的快速通道,京东物流东北区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校外实习实训场地和畅通的绿色就业通道,使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京东物流东北区的岗位任职需求相接轨,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工作任务相接轨,能力培养、工作考核与京东物流东北区的职业技能训练相接轨,学生素质培养、素质评价与京东物流东北区的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相接轨,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的实施保障

(一)培养引进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教师是1+X证书实施的主力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主要是依靠高校教师。高校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成为真正的“双师”教师,而不是“双证”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效证书,还要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也要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引入到高校课堂,实行“双导师”制度[11]。同时要加强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增进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保障正常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要能够保障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的正常需要,它主要包括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专业教室需要配备黑板或白板、计算机、投影音响设备、WiFi环境及网络安全等。实训室分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室。校内实训室包括仓储、配送、运输、物流软件及生产物流实训室等;校外实训室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要满足仓储服务、运输配送、物流营销、物流营运管理等实训活动。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要以《专业仪器设备规范(国际)》为标准进行建设,满足技能训练要求。正常的教学设施是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的硬件保障,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配置完备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为有效开展教学所提供的素材,主要包括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高职院校要根据1+X证书制度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完善,选用适合高职层次的优质教材[12]。要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共同参与教材的开发,做好教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图书文献要保证实时更新,满足教学参考、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需要。数字教学资源要配备教学课件、数字教材、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音视频素材等。完备的教学资源可以顺利推进1+X证书制度的贯彻实施,减少实施的准备时间。

(四)“订单”模式培养

“订单”模式培养是指培训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事先明确就业岗位,由培训机构自行开发,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意,所进行的技能培训。“订单”模式培养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能够快速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制定“订单”模式培养要实施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第一、二学年安排见表2)。

表2 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五)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院校书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推行课程、证书、岗位、竞赛一体化。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等策略,采用理论和实际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专业核心课教学应聚焦合作企业实际,讲清理论,围绕典型岗位实例——练会技能,并延伸到同一类企业实际—举一反三,拓展到同一类岗位实例—触类旁通。

(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评价人员要有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还要有企业的专家参与;内容上不仅要有知识、素养、技能的评价,还要有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上不仅要有职业性评价,还要有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

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的教学实施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院校开设课程要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使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行业岗位标准相符合,紧跟行业发展方向。要根据企业最新发展,为企业选拔具有各种技能的人才。

总之,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物流应运而生,已成为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企业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精准把握企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趋势,使人才链与岗位链相互匹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必须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中心,采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能力及素养的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保证院校人才培养供应与企业需求标准的高度一致性。1+X证书制度的实施,推动了专业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统筹协同和紧密对接,使学生更加明确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理论和实践互动互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书证课程体系岗位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