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作专班体制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的改革

2022-06-01金鹏涛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班证书试点

金鹏涛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200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19年国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1]。截至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四批1+X证书试点工作,已有447个证书进行了试点。在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三年中,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建立和“三教改革”的实施,促使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出现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克服解决。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针对1+X试点工作成立办公室、工作小组,按工作专班体制对学院1+X试点工作进行管理,在证书考核、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学生培训考评、师资队伍培训等诸多方面落实政策,发挥专班成员集体力量,集思广益、攻坚克难,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工作专班一年的实施,1+X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出色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带动了学院的职业教育改革[2]。

一、“双高”背景下的1+X制度改革

自国家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以来,学院积极组织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符合度高的专业通过论证后申报相关证书[3]。在首批试点证书中,学院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2个证书成为试点,试点学生数820人。在第二批证书试点中[4],学院又有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物流管理和特殊焊接技术三个证书成为试点,试点学生数为375人。在第三批证书试点中,学院试点证书已达到13个,试点学生人数为817人,其中4个证书为省内试点。在2021年,学院1+X试点证书已达到27个,试点学生数为1 173人(见图1),试点专业达到24个,试点办公室增加到13个。

图1 试点证书数据对比图

(一)发挥工作专班作用

工作专班针对具体工作任务,多人协作、统筹安排、集思广益,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具体可行工作措施。特别是在无经验可循、急难险重的任务或阶段性工作时,能够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攻坚克难,解决问题,发挥成效。

(二)“双高”建设任务

国家实施“双高计划”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学院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成为“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双高”建设方案中,学院明确1+X证书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制定相应保障措施,保障1+X证书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对此,学院通过开展“双高330行动”,成立1+X试点工作专班(见图2)。专班成员具体实施1+X证书制度的分院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或专任教师,每周进行工作调度、协调相关工作,与学院主管领导直接对接。1+X证书制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因对应多个证书、多个评价机构,职业证书的标准也会千差万别,所以在站点建设、书证融通、证书考核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的方式,能够有效处理这些问题。

图2 双高330行动成立专班

(三)专班工作管理情况

专班自成立以来,专班班长负责制定工作方案、证书开发、对接评价组织、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长远目标,专班成员在证书专业管理、学分银行建设、平台管理、构建基于1+X证书专业群课程体系、“三教改革”、科学研究、教学成果转化、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培训、资金统筹管理等方面各负其责。自专班成立以来,制定1+X相关制度1套,形成月报6期,召开专题交流会9次,协同解决考场问题15次,组织问卷调查7次(见图3),升级改造、新建实训室10个,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培训达到95人次,统筹资金1 054万元。

图3 证书了解度问卷调查分析表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试点办公室作用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深化1+X证书制度改革的深层阶段,只有将人才培养与X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书证融通[5]。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一个证书的实施就调整方案,只有系统地完成一轮证书的培训、考核等方面工作,才能对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改进方案,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证书考核知识点。2020年,学院修订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财务共享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考核内容与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将1+X证书制度与学分制有机融合。学生接受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可以获得相应学分,以此引导学生职业技能的个性化发展。

(二)发挥试点办公室作用

发挥试点办公室的牵头作用,主动对接评价组织,收集其他试点院校在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评价机构能有效处理解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图4为特种焊接技术研讨会现场)。这种做法针对评价组织在考核标准开发、站点建设、考核费用核对、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收集—反馈—处置”循环模式,试点院校、评价组织、上级主管部门三者互补互进,有利于1+X证书试点改革整体推进,能够实现“找问题、解实际、防偏离”。

图4 特种焊接技术研讨会

三、开展有效的师生培训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根本,特别是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更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1+X证书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匹配。而职业院校的教师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还相对欠缺,知识的更新落后于生产实践,很难满足证书培训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强化师资培训,是推动1+X证书制度的首要任务。为满足证书建设需要和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学院试点的13个证书,线上/线下师资培训达95人次,单次长达10天以上(见图5)。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考评能力。

图5 师资培训人数比例

(二)提高学生培训质量

严格实施学生培训。在正常教学保障实施下,通过组建临时班级,邀请名师开展线上、线下和混合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培训[6]。同时邀请评价组织,选派培训老师,面对面对学生开展培训(见图6)。开展培训前,各试点分院提交培训计划,合理规划,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生培训。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学院在绩效课时量上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学院目前已与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联合开展了中小微企业职业培训,提升了1+X证书制度的企业认可度。

图6 李万君大国工匠亲自授课

四、完善考评站点建设、规范考评过程评价

(一)考核站点建设

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过程中,实践能力考评是关键环节。实操评定要靠实训设备,实训条件是决定X证书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7]。在证书的选择上,学院结合现有实训设施和专业发展前景,综合统筹建设方案。学院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已新建、改造多个实训室,完善了实训室的整体功能,开发了实训项目,满足了考评站点的建设要求。学院针对与1+X证书相关联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专题研究,做到资金有预算、程序有要求、项目有保障、工作有目标、制度有约束,审计、纪检等部门全过程参与。

(二)考核过程评价

考核评价是1+X证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验1+X证书制度改革的真实成果。对此,学院成立了证书考核评价工作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各分院成立了领导小组。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评价组织的考核方案,合理布置考核场地,安排设备工位,规范考核过程,全程视频监控,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能力水平,防止了考评分离(见图7),真实体现参加考评的人员的评价水平,提高了证书等级与实际能力匹配程度[8]。

图7 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考评

(三)考核成绩评价

2020年全省试点学生52 586人,参加考评人数14 382人,参加考试率为27.4%。2020年,学院计划参加试点学生817人,平台报名成功760人;参加考试人数741人,缺考人数19人(因隔离原因),考评率达到90.7%;考评通过人数为554人,整体通过率74.8%,有6个证书通过率超过90%(见表1)。

表1 2020年全省考核成绩评价

五、实施“三教改革”,推进学分银行建设

(一)推行“三教改革”

已成为试点证书的专业,其“三教改革”有序进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正在与X进行对接。首批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经过一轮的考评后已经完成了对接[9]。其他证书也在调整,力求与1+X技能证书考核内容高度相关。对于建筑工程识图证试点: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教材方面,教师已编制《建筑制图及CAD》教材一部;内容方面,以知识点为辅助,注重够用、实用。对于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目前已对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进行试点改革,增加与证书相关的CAD、UG等实训课程,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加入PLC控制模块,证书相关课程正在渗入课堂活动中。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两个证书[10]和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两个证书以核心技能为主进行培养:在大学三年级,将原有的专业综合实训内容都全面改革为对接1+X课程,正在开发对应教材。对于财务共享服务证书,将考核内容纳入学生的第五学期岗位综合实训和技能鉴定班的课程当中。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特殊焊接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四个证书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模块式+任务式”教学;在教法上采用以证代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配合录制视频反复实践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书+指导书+工作页”方式进行[11]。

(二)学习成果转化

学院出台制定学习成果转换办法,推进我院1+X证书试点改革进程,规范X证书与我校相关专业课程转换工作。办法中形成了X证书(等级)转换的课程范围及转换原则,制定转化流程和成绩管理方法。截至目前,学院已有17门课程成为学分转化课程。每学年,学院将根据试点情况,增减学分转化课程。同时,培养学分银行专家,探索学分银行建设,目前学院已有6名教师成为学分银行专家库成员。

六、对接评价组织,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组织是1+X证书实施的评价机构,是1+X证书的主要实施者,负责组织制订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评方案、考评员培训等相关重要工作。各试点院校在开展1+X相关工作中,都必须对接评价组织。各试点院校因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资金状态、专业匹配程度等现状参差不齐,遇到问题有很大不同[12]。评价组织发现问题矛盾的集中点在实训条件、学生培训、考评费用和考评站点建设上。自成立工作专班以来,专班共处理问题113件。在实训室建设中,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按有必要、无必要分类对待。特别是在报名费用上,学院处置非常有效,学院组织考评的15个证书中,仅有1个证书未按时完成报名费的缴纳,总计缴纳35万多元。

七、应用效果及推广

在工作专班体制下,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工作,要切实有效保障改革的实施,实质化开展1+X证书制度建设,避免出现只申报、不实施,只考评、不融合等问题,真正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进程,为今后的证书的建设奠定基础,积累工作经验。专班工作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证书考评工作完成实现年度目标

截至目前,完成考评任务达到93.9%,学生整体通过率达到74.8%,整体考评工作受到吉林省教育厅的表扬。且在考核评价组织过程中,学院受到评价组织多次表彰,受到企业充分认可。

(二)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课程改革和组织学生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考取其他相关证书,参加其他技能比赛,获得多项荣誉和技能。

(三)书证融合、“三教改革”成果实质转化

经过一轮的考评后,首批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已经完成了课程内容对接,证书相关课程渗入课堂活动,推行“模块式+任务式教学和任务书+指导书+工作页”方式模块化教学。对于建筑工程识图证书、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和乘务证书,已编制相应教材。学院申报了6位学分银行专家,制定了学分银行的具体实施办法,认定17门课程为学习成果转化课程,实现与国家学分银行对接。

(四)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1+X证书制度改革,学院与评价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师资队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教材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实训条件完善等多方面切实发挥企业优势,做到全面参与,为专业深度改革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专班证书试点
交通运输部成立船员换班工作专班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工作专班何以成为基层新负担?
常州武进区 安全培训实行“专班专培”
收录证书
陕西:成立“工作专班”守护脱贫攻坚“安全线”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