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院校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实施

2022-06-01张英杰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辽宁省校企学院

张英杰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一、实施背景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指出,要“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1]。同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9年工作要点》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文件,也多次提出推动“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2]的倡议。当前,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促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3]。因此,建立“多元、交互、协同”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育人模式,将企业全方位融入育人工作,才能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只有与企业共同联合开发技术,才能凸显职业院校独特的内涵,才能更好凸显出职业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出的巨大能量与地位。

二、校企命运共同体实践的路径探索——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突破校企命运构建的现实困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多元主体共同努力,创新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一)多元融合:完善组织架构,实现跨界合作

1.成立专门职能部门,保障校企合作有序运行

为保障校企合作工作有序开展,学院层面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处,系部层面成立校企合作小组(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学院校企合作处统筹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协调落实校企合作委员会、集团常务理事会各项工作安排,集中多元主体需求,向委员会及理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学院主抓,部门统筹、系部负责”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4]。

2.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工作有据可依

学院牵头制定了《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定向、定制培养指导意见》《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章程》《辽宁省建设行业校企联盟章程》《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专门委员会管理办法》等10余项相关制度,明确企业在学院办学定位与方向、专业建设与课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践等地位与职能,建立健全校行、校企、校校互动工作制度和措施。

3.构建“123”校企合作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工作有效运行

学院以“政校行企”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中心,实行多样化并存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5],依托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和辽宁省建设产业行业校企联盟两个核心平台,紧抓校企二级学院、现代学徒班和“订单班”三个典型合作模式,形成了“一中心、二平台、三模式”的“123”校企合作机制,为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合作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保障了校企合作工作有效运行(见图1)。

图1 “123”校企合作机制

(二)交互合作:开展多样化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1.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1)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第一,依据企业需求,实施多样化定制培养[6]。学院根据不同企业特点和需求,实施多样化的定制培养形式,促进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一专一企”(订单班)、“一专多企”(现代学徒班)、“一企多专”(二级学院)等多种形式的定制式培养模式。第二,基于企业需求,校企构建“双核心”育人模式。根据建筑类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认同状况和用人需求,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双核心育人理念,系统构建了“双核心3+3”特色育人模式。第三,对接企业需求,校企共同深化教学改革[7]。学院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启动“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对接工程”,邀请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积极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及相应的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工作(见图2)。

图2 “双核心3+3”特色育人模式

(2)校企合作,共培师资

第一,校企联合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依托职教集团、校企联盟,学院面向在校教师和社会从业人员开展BIM应用技术师资培训工作,学院已形成一支可担任BIM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第二,校企人力资源共享[8]。学院通过成立大师工作室、企业工作室等平台,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邀请行业大师到校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目前聘请了88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聘请118名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院教学、专业建设规划制订、专业教学改革等工作。第三,校企人才双向交流[9]。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实践经验,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与合作企业定期开展校企人员交流活动,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城建大讲台”和“师资队伍挂职锻炼基地”等平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3)校企合作,共研项目

第一,校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展课题研究[10]。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专业特色为原则,校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学院教研课题组成员均吸纳企业人员参与指导,保证教学研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特色。针对企业技术难题开展课题研究,校企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科研转化。第二,校企实现利益共生,共同承接项目工程。学院吸引企业入校办公,目前已建立凡艺工作室、建艺创新创业工作室、BIM工作室等10个企业工作室。企业专家长期驻校,以“项目+工作室”的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实际项目。第三,校企实现协力发展共建实训资源库。依托职教集团、辽宁省市政府、行业协会,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展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库建设工作,资源库内容可供职业院校学生实训和企业员工培训共同使用。

2.开展校行合作工作

(1)校行合作,开展“双证教育”

依托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与辽宁省建设教育协会合作共同开展“双证教育”,学院与行业协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材编写工作,已完成了《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应知应会》《土建类施工员岗位应知应会》等教材编写工作。

(2)校行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院依托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与辽宁省建设教育协会、辽宁省房地产行业协会、辽宁省建筑业协会共同举办了“辽宁省建设类院校技能大赛”“辽宁省房地产销售人员技能大赛”“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识图绘图技能大赛”等10余项技能大赛,实现了校行之间沟通合作,提升了学院在省内建筑类院校的影响力。

(3)校行合作,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活动

为提升教学质量,学院与辽宁省建设教育协会合作开展教学观摩活动,选取协会优秀院校单位进行观摩学习,目前已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训等课程开展6次以上教学观摩活动,借鉴了兄弟院校先进教学经验,为学院与同类院校交流搭建合作平台。

3.开展校政合作

(1)校政合作,开展房地产监控工作

为促进辽宁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时监测辽宁省房地产运行情况。受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学院与厅房产处合作,联合省内14个市房产行政部门,共同开展辽宁省房地产市场监控,完成对辽宁省14个市的房地产市场监控。根据监控情况,完成了房地产指数日报、周报、月报、年报工作,并形成《辽宁省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报告》,现已完成向省建设厅及省委省政府提交研究报告30余份。

(2)校政合作,开展县域经济对接工作

为对接服务辽宁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五基地”的工作,促进辽宁省县域健康发展,学院依据行业特色和专业布局,依托联盟,对辽宁省县域房地产经济开展对接工作,并与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签署了《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合作协议》,与辽宁省海城、昌图、喀左的县域领导代表达成合作意向。

4.校政合作,开展培训工作

学院培训处受政府委托实施省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承担现场专业人员,即施工员、质量员等8类人员和一线技术工人(农民工)的考核评价及继续教育工作,共完成了测量工、电工等109个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累计培训量达110 462人天,继续教育发证18 746人次,生产操作人员鉴定发证26 789人次;完成10 917人次现场专业人员计算机统考工作,合格发证6 877人次。

(三)协同共享:拓展服务途径,助推企业发展

1.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助推企业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反哺企业的能力,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硬件和软件资源,开展对企业服务工作,确保企业持续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2.承接企业技能比武,助推企业发展

受企业委托,学院承接了企业技能比武大赛活动。华润置地商业物业公司连续3年在学院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比武大赛,来自华润万象城、万象汇等项目的100多名员工参加了比赛。在学院承接的辽宁国宾物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员工技能比武大赛中,来自省高法、省博物馆、大唐电力、辽宁电视台、东北电力等五个项目服务参赛团队参加比赛。

3.召开行业双选会,助推企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为企业输入不同类型、层次的人力资源。学院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与校企联盟牵头单位职责,组织召开三届辽宁省建设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

三、取得的成效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满足校企命运共同体多元主体利益需求为出发点,搭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交互合作平台,构建了“多元、交互、协同”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育人体系。通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取得以下成绩:

一是优化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双核心3+3”育人模式,提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融合性关系,双方共同整理出高职学生发展所需的32条核心技能和素养,该模式被评为2018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是形成了特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学院与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局集团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共建二级学院,与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北金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举办现代学徒班,与华润置地(沈阳)商业物业有限公司、沈阳山盟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订单班”培养。依托多样化校企合作形式,学院教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数量和层次都有所提升。近5年教师所获的省级以上奖项33人次,指导学生获奖96人次。

三是凝练了职业教育集团特色。通过构建“多元、交互、协同”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在集团建设过程中具有主导和主体作用,各成员单位利益得到满足,促进其积极参与学院职教集团建设工作,主动承担集团委员会工作,促进了各委员会工作开展,形成了集团自身特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专家组,组织60余所高职院校来我校调研,并给予较高评价。集团也被国家评为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立项单位。

猜你喜欢

辽宁省校企学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