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1+X证书制度的试点实践

2022-06-01聂立武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装配式证书实训

王 胜,白 俊,聂立武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一、前言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是2019年1月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首次提出,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试点方案后,陆续公布了四批共472个1+X证书,第五批正处于筹备、申请阶段。

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装配式证书)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三批1+X证书之一,关于其理论研究与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并不多。苏仁权[1]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模块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张洪尧、陈在铁[2]分析了装配式建筑1+X证书的考核内容,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并对“课证融通”进行探索实施。刘丹、陈亮[3]等详细分析了装配式建筑1+X证书科目二的考试内容,结合试点建设和实施等情况,论述了装配式建筑1+X证书与实训教学的融合。张玉林[4]阐述了装配式建筑1+X证书的政策导向与推广意义,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因素等。

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发布后,装配式建筑受到行业关注并快速发展,我院(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作为老牌的建筑类高职院校,始终关注并启动了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教学改革。为贯彻落实“职教20条”等文件精神,辽宁省大力推进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我院在顶层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专项部署,意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技能,同时拓宽社会服务面向,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装配式建筑1+X证书发展瓶颈

装配式建筑1+X证书发展至今,已呈现出一些问题。

(一)考试模式相对复杂,导致报名人数少

装配式建筑1+X证书考试分为科目一和科目二两个考试科目,只有两个科目全部及格才能拿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其它的只考一个科目的1+X证书(如识图1+X证书)相比,装配式建筑1+X证书就降低了吸引力,导致报名人数不多。

(二)学校负担重,学生受益面小

目前,考取装配式建筑1+X证书的考试费用均由学校承担。以初级为例,每个学生的报名费用为530元,若每年报考40人,学校需花费21 200元。由于学生受益数量较小,随着证书越来越多,学校无力负担,对1+X证书的选择就变得尤为慎重。

(三)评价组织收益少,运行吃力

评价组织收取的考试费用,除了需要维持日常办公费用,支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工资外,还要承担省级工作办公室、考评员等相关费用,最后剩余的利润较小。若报名学生人数少,也可能会导致评价组织入不敷出。

(四)1+X证书种类繁多,部分证书存活难

截至目前,共472个1+X证书,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各个1+X证书的报考率较低,尤其是第四批证书中,个别1+X证书试点院校寥寥无几,不排除会造成1+X证书出现夭折现象。

三、装配式建筑1+X证书试点采取的主要举措

(一)协同构建育人体系,大力推进试点工作

我院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材开发、体制机制等方面,采用“校企合作、校内联动”模式,协同开展工作。

1.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完善、深化并实施“双主体、五对接、六融合”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针对建筑产业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装配式建筑就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了充分调研,经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需求与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目标、装配式建筑1+X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体系、装配式建筑1+X证书考核内容与培训内容、装配式建筑企业生产实际与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装配式建筑企业专家团队与装配式建筑1+X教学团队”的“五对接”[5]。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育人项目,实现校企双方在“培训师资、技术技能、实训设备、综合管理、建筑文化、教学资源库”等六方面的“融合”。培训全程以“学生→员工”的身份转变为主线,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技能实用”的1+X证书推行目标。

2.虚实结合,打造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

我院装配式建筑实训教学基地以“建筑工业4.0”为目标,总投资1 200万元,建有智慧教室、VR体验中心、虚拟仿真实训室、实体工法楼及实操训练场[6]等实训场所。

一是智慧教室。依托互联网移动APP、物联网自动控制、高清超大显示屏、移动桌椅等设备,为“互联网+”教学提供保障。

二是VR体验中心。通过“思政文化区、VR体验区、实体体验区”,实现“思政与专业”“虚拟与现实”的双融合教学。

三是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装配式建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开展“教、学、练、考”一体化教学,实现基于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考分离,同时,为装配式建筑1+X证书科目一的考试提供保障。

四是实体工法楼。套筒灌浆剪力墙工法楼和双面叠合剪力墙工法楼还原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的构件吊装、装饰装修及防水保温等工法节点[7],配合二维码、iPad、教学一体机等信息技术,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无缝衔接。

五是实操训练场。通过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构件装配、构件灌浆、打胶封缝等四大岗位技能实操平台,彻底实现企业生产现场与实训基地的对接,也为装配式建筑1+X证书科目二的考试提供保障。

3.研训并举,提升团队教师专业教育水平

团队定期开展研讨会,就行业发展、专业发展、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技术服务、1+X经验分享等深入交流,秉承“互学互助、共同进步”的基本原则,深耕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

重视培训学习,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装配式建筑1+X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8]。在装配式建筑专业技能方面,参加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辽宁省建设教育协会、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浙江太学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等单位举办的多个培训项目;在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参加了国培省培项目,以及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全国高职高专双师培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聚焦职教、北京炎培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多个培训项目。

4.书证融通,助力1+X学习

与上海领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实训》活页式教材,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实操手册》活页式教材,使装配式建筑1+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装配式建筑1+X证书的培训内容与教材内容相融通。再把培训过程与日常专业教学过程相衔接[9],帮助学生在完成常规学业过程中,就能进行装配式建筑1+X证书相关内容的学习与训练[10]。

5.多培优选,确保考试通过率

学校教务处、建筑技术教学与研发中心、装配式建筑研究院等多部门联动,通过增加学时、课时费等激励机制,确保装配式建筑1+X证书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培训方式采取多培优选模式,即首先确定100名培训学生,增加培训受益群体,然后通过校内选拔,优选出成绩较佳者,从而确保装配式建筑1+X证书的考试通过率。

6.部门联动,保障考试顺利进行

在考前制定《装配式建筑1+X证书考试应急预案》,其中包括教务处负责考试工作、保卫处负责安全工作、医务室负责防疫工作、后勤处负责水电工作、信息中心负责网络工作等,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二)拓宽1+X辐射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省域共享,提升服务高校能力

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已经逐步打造成“省级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先后与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累计为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工学院等院校提供实习服务1 245人次。

2.产教融合,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学院与辽宁盛铎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辽宁建院装配式研究院”,联合实施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培训计划、科技创新、专利申请、科学试验、成果转化等工作,校企联合实施“盛铎奖学金”“盛铎‘双创’基金”计划。

教师作为专家入驻辽宁盛铎企业“营口市专家工作站”,在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和合作育人方面共同努力,引进、培养、聚集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地方、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3.对接产业,提升服务行业能力

“装配式建筑技术教学团队”作为专家为“辽阳市装配式绿色建筑发展规划(2019—2025)”、“钢结构装配式绿色建筑集成产业基地项目”等提供技术服务10余次。承办辽宁省住建厅装配式建筑培训工作,面向省内14个市共计28人,开展辽宁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工作。同时,培养的人才为辽宁盛铎等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服务,获得好评。

4.校地合作,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我院实训基地、人才储备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地方的服务能力,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加大了工作力度,计划提升地方装配式建筑行业现有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再培养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工人。与辽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订《辽阳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3年建设期,打造出一个省内领先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形成建筑全产业链培训模式,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培养建筑产业领域的各类各工种人员总数突破5 000人。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考生取得较好成绩

通过人才培养改革与考前专项培训,目前已参加两个批次的装配式建筑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两批共60人,通过54人,通过率为90%。

(二)实训基地省域共享,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已逐步打造成省级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在本基地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建设“智慧建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该项目已获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同时报送教育部,申报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三)教师能力大幅提升,多次获得省级奖项

团队教师专业实践、信息化、课程思政教学等能力明显提升。成员获省级教学名师、青年科技工作者、百层次人才、千层次人才以及市教学名师等多个称号;成果获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以及辽宁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等数十项奖,并有3名教师获得装配式建筑1+X证书考评员资格。

(四)开发系统化课程资源,出版两本优质教材

课程配套资源已齐全,并出版了两本教材。一本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实训》活页式教材,实现了书证融通;另一本是《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实操手册》活页式教材,解决了实操教学不规范的问题。

(五)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获得市级殊荣

辽宁建筑装配式研究院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专利申请、科学试验、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工作十分突出,被辽阳市政府评为“辽阳市优秀研究院”。

五、总结

通过装配式建筑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校企协同完成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教师、教材、教法的深入改革,实现了1与X的有效衔接和充分融合。

第一,按照“双主体、五对接、六融合”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出一批适应于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技能人才。

第二,依托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无论是对本校人才培养、合作院校实训实习,还是对社会人员培训,都收到较好成效。

第三,装配式建筑1+X证书通过率较高,表明本校的基于“1+X”证书制度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可推广、可复制的。

第四,应进一步加大“课证融通”工作力度,创新“课证融通”工作模式,实现1+X证书的推行初衷。

猜你喜欢

装配式证书实训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收录证书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