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2022-06-01刘梅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本小学生情感

刘梅

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一所学校都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吸收教材中的知识与意义。针对刚刚步入学校的学生来讲,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文本细读教学模式,能培养小学生拥有优秀的阅读习惯,除此以外,还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本细读虽说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中所要抒发的情感和教育意义,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有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此外,科学合理地进行文本细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细读的重要性渗透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文章内容的学习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感想和理解,而后帮助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让其带着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去再次研读,让其在每一次阅读中都能获得新的情感体现和知识积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其对文章的分析力和理解力。

(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

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各阶段教学的开展也应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将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不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从文本细读来进行分析,紧紧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如若脱离了实际,那么教学的开展也就毫无意义可言。通过文本细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层次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社会意识的效果。对学生而言,虽说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但相较于真实的社会仍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小学阶段,学生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各类文章的阅读,而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则是学生深化对社会了解程度最有效的方法。对教师来说,如何运用其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合理应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等,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去深化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是目前教学的关键。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当学生进入小学中高级阶段时,其识字、分段等基础技能已经完全具备,此时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进入了关键期,这时,文本细读的作用也就凸显了出来。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文本细读一样,都是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的一个过程,而良好的文本细读习惯,则可以为学生后期的写作能力的形成提供极佳的素材保障。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其能对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情感,以及文中的人物特点、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景物的描写等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当遇到同题材的写作内容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之前所学的知识,并能很好地将自己所积累的素材应用于写作。如遇到某类场景描写时,学生就会联想到之前所学的各类场景的描写内容;遇到人物描写时,就会马上联想到过往所学的一些具有特色的人物描写手法等。

二、我国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問题

(一)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国当下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过于传统,还是一味地依赖语文教师的阅读,没有重视小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当学生在倾听教师讲解的时候,并没有体会教材中的情感色彩变化,也没有思考空间去感受教材中内容的意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会不断提升教学速度,间接增强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仅仅降低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不断减少对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加无法做到文本细读以及展现出教学质量。还有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的知识积累量,大量地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背诵,而没有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语文知识晦涩难懂,学习困难的错误心理,从而出现厌学的情绪。如此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很难有所提升。

(二)教学模式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的所有文本都是由作者带着感情色彩进行书写的,其中的内容也是表达出作者对当时产生的心情以及意境,所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是非常多姿多彩的,需要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促使小学生可以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并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心情,以此来更加深刻地去感受文本中的意义。而对当下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的开展进行研究时发现,一部分教师仍保持着站在讲台上进行照本宣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单一地听到或者看到文本中的文字,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其中的内涵与色彩,完全无法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容。不仅如此,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完全背离了当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需求以及小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教师也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互动,也就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很难被激发出来。

(三)教师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过程中,都是过于依赖教学大纲以此来对他们展开教学,在阅读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时就会对其进行延伸,并没有根据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程度设计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延伸教学方法打乱了小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的内心中产生一种学习压力感,长期下去就会使小学生对阅读知识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对进行文本细读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一)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教育事业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大量的多媒体设备应用到教学课堂。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性格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效发挥其中的视频、照片等功能进行辅助教学,在阅读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情景再现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让他们真正体会其中意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以此来对文本中的各个细节具有一定的理解,对其中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掌握。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第九课《黄山奇石》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将提前备好的视频或者照片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播放出来,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融入课堂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促使小学生更加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又能有效激发出他们对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对他们今后的阅读和其他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57BA3E12-9874-42DC-8917-AA60F86E9236

(二)优化教学观念,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将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有效应用到课堂中,主要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所有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需要及时将自己从传统的教育思想中脱离出来,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阅读知识时,第一就是优化教学观念,将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主体,适当地放权给他们,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新课改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明确要求,在课堂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第二,教师在课下时间需要仔细、认真的备课,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以及有助于学习的目标,设计难易程度适当的并具有开放性以及思考价值的相关问题;第三,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积累量等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让课堂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除此以外,当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细读后,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小学生在课后时间挑选一些优秀文章进行阅读。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中《大禹治水》这一课程后,教师就可以为小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看的经典名著,或者憑借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阅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阅读量。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辩论竞赛或者朗读等有关阅读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文本细读能有效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三)优化教学模式,合理落实文本细读

1.在细节品读中渗透情感教育。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不乏精彩的内容与细节,这些精彩的细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掘与运用,为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指引学生针对性阅读与品味每一篇文章中的精彩细节。在细节中蕴藏丰富的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指引学生仔细品位与细读细节中的关键词汇,在细读与品位中深入发掘关键词背后的寓意与思想情感。例如,以《小珊迪》一课为例,在讲解此篇文章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同学们,大家一同来探讨下,为什么文中主人公思考了一会,才说两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他在思考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呈现给读者什么思想情感?”为有效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将进一步深入解读文章,在解读与思考环节中逐步发掘课文中的思想情感。与教师直接阐述文章主旨思想,经过自主探究与思考发掘文中主旨思想与隐藏含义,有利于学生在思想层面和作者达成情感共识,从而可以很好地渗透情感教育并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2.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兴趣。无论学习任何学科知识,都离不开兴趣的驱动,唯有带着兴趣学习才能保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文本细读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细读文本。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围绕学生的身心特征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计划与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接受与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合理与科学的教学结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因小学阶段学习普遍具有浓厚的好奇心理,且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此性格特征引入生活化因素,借助生活化事物激发学生好奇心并提高学习动力,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为后续文本细读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四)有效激发出小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在课堂中更加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是对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以此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创设一些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讲解知识前就可以对他们进行沟通与互动,“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小蝌蚪吗?在哪里可以见到呢?他们长大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呢?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此时的小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当他们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就可以趁着他们的热情及时带领他们学习教材当中的知识,“同学们来和老师一起看一看教材中的小蝌蚪发生了什么事情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出学习热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情景再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为其分配相应的角色,让课堂变成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文字的阅读中感受其中的乐趣,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它们所描述的小蝌蚪妈妈是什么样的,找到妈妈后,小蝌蚪与妈妈又有什么样的不同,最终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演变过程。如此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很好地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材中细节之处,有效实现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教学要求,而想要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此时的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就展现出了主要作用,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与符合国家时代发展的人才,就需要对阅读教学实施更加深入的研究,对文本细读实施更好的应用与优化。经过本次探究活动得出,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为: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观念,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模式,合理落实文本细读;有效激发出小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等。

(左毓红)57BA3E12-9874-42DC-8917-AA60F86E9236

猜你喜欢

文本小学生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台上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