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2-05-31胡发令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孕妇新生儿产妇

胡发令

南平市第二医院妇产科,福建南平 353006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引发的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1]。 基于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肥胖、超重人数、高龄产妇数量的不断增多,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增加[2]。 文献资料表示[3-4],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高血压、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是非糖尿病孕妇的2~4 倍; 胎儿畸形发生率是非糖尿病孕妇的8~10 倍;高血糖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妇难产、产后大出血等发生率,增加胎儿产伤、早产、死亡等风险。因此,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21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明确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存在的关系, 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更好维护母婴健康。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 例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 例。

对照组中年龄24~42 岁,平均(29.32±4.28)岁;孕周34~40 周,平均(38.25±2.12)周;高中及以下文化6 例,大专文化36 例,大专以上文化58 例;干预前空腹血糖7~13 mmol/L, 平均(9.25±2.14)mmol/L;餐后2 h 血糖11~16 mmol/L,平均(13.32±1.02)mmol/L。

观察组中年龄23~44 岁,平均(29.33±4.19)岁;孕周34~40 周,平均(38.24±2.17)周;高中及以下文化8 例,大专文化34 例,大专以上文化58 例;干预前空腹血糖7~13 mmol/L,平均(9.24±2.55)mmol/L,餐后2 h 血糖11~16 mmol/L, 平均 (13.33±1.11)mmol/L。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单胎妊娠;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与护理方案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妊娠期并发症;②拥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器质性病变;③精神异常;④语言沟通困难;⑤中途转科或转院治疗。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借助病历数据库、科室档案管理库等,收集研究对象各项资料,如年龄、家庭地址、既有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史以及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资料。通过资料整理分析获取研究所需信息。

1.2.2 血糖控制方法 参照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在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下制订血糖控制方案。 例如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疾病认知情况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理解能力,选择适宜方法(口头告知、图画书讲解、多媒体讲解等)使其对妊娠期糖尿病具有全面、正确认知,从而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根据血糖控制目标,结合孕妇不同孕期营养需求, 规范孕妇饮食, 通常妊娠早期热量≥1 500 kcal/d,妊娠晚期≥1 800 kcal/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按照55%~65%、20%~25%、15%~25%比例摄入,总热量可以按照25~35 kcal/kg 计算。 密切监测产妇血糖变化,通常每7 天测2 次,重点关注三餐前30 min、三餐后2 h、夜间20 时、午夜0 时血糖指标变化情况。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当调整胰岛素使用量,通常妊娠早期用量较少,妊娠中晚期需要适当增加用量。 根据孕妇运动耐力,针对性制订运动计划,一般每周运动次数≥3 次,运动时间共计≥150 min,以有氧运动为主。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血糖控制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平均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等。

②统计两组产妇流产情况、剖宫产情况、羊水状况、胎膜早破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此了解两组产妇结局。

③观察两组新生儿状况,统计巨大儿、早产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病(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等)、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

④统计观察组中不同血糖异常程度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率, 利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模型探究血糖异常与妊娠结局存在的关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糖控制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血糖控制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产妇血糖控制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 平均血糖水平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 值P 值4.32±0.58 5.25±1.11 7.426<0.001 6.98±0.44 7.99±1.21 7.845<0.001 5.55±0.32 6.27±0.54 11.471<0.001 2.49±0.54 3.26±0.57 9.807<0.001

2.2 两组产妇结局比较

两组除流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产后并发症等发生率等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结局比较[n(%)]

2.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n(%)]

2.4 血糖异常程度与妊娠结局多因素分析

葡萄糖耐受性测试结果显示38 例血糖异常程度较低(A 组), 不良结局发生率18.42%(7/38);62例血糖异常程度较高(B 组),不良结局发生率38.71%(2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4,P<0.05)。Logistics 回归模型对影响血糖异常因素进行调整,分析血糖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的关系, 结果显示, 两项及以上时间点血糖异常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4。

表4 血糖异常程度与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多数研究表示,血糖有效控制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胎儿病死率的关键所在[5-6]。林聪聪等[7]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良,其空腹血糖(5.29±1.54)mmol/L、餐后2 h血糖 (7.81±1.69)mmol/L 等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孕妇(4.47±1.26)、(6.94±1.58)mmol/L(P<0.05),该研究之结论相符,即对照组基本达到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5.25±1.11)mmol/L、餐后2 h血糖(7.99±1.21)mmol/L。相对而言,观察组虽然血糖水平较控制前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与新生儿结局, 发现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与刘贵等[8]学者研究大致相符。 文献资料表示, 孕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或血糖波动较大,将会严重损伤其血管,增加血管病变风险,改变血运状态,增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概率;孕妇糖代谢异常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胎儿胰岛素分泌异常,出现渗透性利尿,致使羊水增多,子宫膨胀过大,增加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风险;高血糖对胎儿发育影响较大,是增加巨大儿、畸形儿、流产儿的重要因素[9-12]。该研究中,观察组流产2 例,羊水异常10例,胎膜早破10 例,产后并发症12 例,剖宫产率更是达到了62.00%,说明血糖控制水平对产妇结局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观察组中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血糖控制水平对新生儿结局具有较大影响。此外,对观察组患者血糖异常程度进行分析, 发现血糖异常程度越大对妊娠结局影响越大,血糖异常是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13-15]。 而血糖异常通常与患者年龄、孕前体质量、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等多种因素相关,在进行血糖控制时,应对这些因素给予高度重视,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降低血糖控制水平对妊娠结局的不利影响[16-18]。

综上所述,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应给予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孕妇新生儿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