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糖反应及其护理效果分析

2022-05-31王晓琴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低血糖肾病胰岛素

王晓琴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如东 226400

糖尿病肾病继发于糖尿病患者, 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递增,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基本生活,甚至导致死亡事件[1]。 血液透析是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疗法, 能够清除血液内毒素,保护残留肾功能,抑制糖尿病肾病进展[2]。但在治疗期间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遭受破坏, 患者食欲下降,进食量较少,会导致低血糖。此外,血液透析过程中葡萄糖会经透析膜流失, 使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减少,也会导致低血糖反应,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糖反应表现为乏力和出汗等, 甚至会出现昏迷和抽搐[3]。 为此,在该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需要强化观察低血糖征兆,进行全面性护理。 基于此,该研究选择2018 年8 月—2021 年8 月该院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2 例,用于分析综合性护理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2 例。随机数表分组,A 组41 例,男:女为24:17;年龄31~87岁,平均(52.24±1.57)岁;糖尿病病程2~11 年,平均(5.24±0.87) 年; 糖尿病肾病病程4~13 个月, 平均(6.84±0.15)个月。 B 组41 例,男:女为25:16;年龄30~89 岁,平均(52.32±1.60)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5.65±0.77)年;糖尿病肾病病程5~12 个月,平均(6.72±0.20)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实验室检查和血糖监测仪等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 精神状态正常;对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因其他原因导致肾病者;肝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类疾病者;无法配合全程。

1.2 方法

B 组采取常规化护理干预。 评价患者的病情程度,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患者的用药情况,明确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等知识。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使其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A 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时间较长,会降低其生活质量,使其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会使患者的语言和行为出现异常。护理人员应系统化讲解疾病知识,含病因、致病因素、症状表现、治疗原则、治疗方案等,同时讲解血液透析流程和配合事项[4]。 重点讲解低血糖的病因、预防措施和危害性,以提升患者的自信心。 ②胰岛素护理:血液透析期间需要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在胰岛素治疗期间需要调整其用量, 合理拟定长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的使用比例,尽量减少低血糖情况。示范低血糖的自我监测方法, 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节胰岛素用量,使患者掌握胰岛素的治疗目的,进而有效配合血液透析[5]。③心理护理: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语言鼓励,耐心倾听其心理感受,予以人文关怀,进而疏导其负面心理。 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叮嘱患者每日写日记,记录美好记忆、值得纪念的回忆等,激发患者的生活热情。利用情志转移法宣泄患者的负面心理, 可培养患者的下棋、 绘画等兴趣爱好,以转移患者注意力[6]。④透析中护理:透析期间应严格监测患者的体征、面部表情和皮肤变化,监测其内瘘血流量,记录脉搏速度,观察有无无力和出汗等低血糖征兆[7]。 若患者出现低血糖表现,应停止超滤操作,进行吸氧护理,以放缓血流量。 若患者存在顽固性低血糖表现,应采取营养透析,即选择含糖透析液, 防控低血糖。 更新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数据,监测其血压变化,防止内瘘闭塞。⑤饮食护理:血液透析可能导致呕吐或贫血反应, 且透析期间需要限制饮食,也会导致低血糖。护理人员询问患者的饮食喜好,评估其营养状态,进而拟定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叮嘱患者在透析期间携带饼干或是糖果,可以有效控制低血糖[8]。

1.3 观察指标

统计血液透析2、3、4 h 后的血糖水平。 观察低血糖与血压异常、感染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使用便捷式电子血糖仪监测血糖, 低血糖高危患者在透析2 h 与3 h 后监测血糖, 若透析期间出现视物模糊、头晕和恶心等症状时需立即监测。低血糖标准为低于2.8 mmol/L。 护理前和护理2 周后,利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测评自护能力,含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维度,每个维度赋值42 分,共168 分,自护能力与分数正相关。护理2 周后,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含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透析管理、饮食指导、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护患沟通等维度,每个维度10 分,满意度与分数正相关[9]。 利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价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含复杂性因素(10~50分)和不明确性因素(15~75 分),共计25~125 分,疾病不确定感与分数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完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A 组患者在血液透析2、3、4 h 后的血糖水平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 透析2 h 后 透析3 h 后 透析4 h 后A 组(n=41)B 组(n=41)t 值P 值8.80±0.54 8.03±0.51 6.638<0.001 7.09±0.38 6.12±0.32 12.502<0.001 5.98±0.35 5.24±0.31 10.134<0.001

2.2 两组患者低血糖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A 组患者的低血糖与其他不良反应概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低血糖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2 周后,A 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自我概念护理前 护理后自护技能护理前 护理后健康知识水平护理前 护理后自护责任感护理前 护理后A 组(n=41)B 组(n=41)t 值P 值30.24±1.65 30.22±1.68 0.054 0.957 38.54±1.52 34.15±1.50 13.163<0.001 28.59±1.57 28.44±1.59 0.430 0.668 37.54±1.48 33.55±1.44 12.372<0.001 29.87±1.50 29.88±1.54 0.030 0.976 36.98±1.65 34.25±1.60 7.606<0.001 30.59±1.57 30.60±1.55 0.029 0.977 39.87±1.50 33.26±1.48 20.085<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A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B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透析管理饮食指导服务态度操作技能 护患沟通A 组(n=41)B 组(n=41)t 值P 值8.25±0.98 7.12±0.95 5.301<0.001 8.16±0.65 7.02±0.60 8.252<0.001 8.23±0.56 7.03±0.54 9.877<0.001 7.95±0.52 6.48±0.50 13.048<0.001 7.88±0.85 6.59±0.84 6.912<0.001 8.64±0.57 6.55±0.54 17.044<0.001 8.97±0.22 8.01±0.26 18.048<0.001 8.09±0.31 7.03±0.33 14.991<0.001

2.5 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2 周后,A 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s),分]

组别复杂性因素护理前 护理后不明确性因素护理前 护理后A 组(n=41)B 组(n=41)t 值P 值35.24±4.25 35.30±4.29 0.064 0.949 15.26±2.33 20.45±2.38 9.978<0.001 50.29±5.34 50.31±5.39 0.017 0.987 28.65±2.34 38.15±2.41 18.109<0.00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微血管病变,会损伤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胰岛素灭活能力,进而延长胰岛素半衰期,使胰岛素蓄积于体内,使胰岛素的机体需求量减少[10]。 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合并肾功能不全, 这会导致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下降,需要增加胰岛素的使用量[11]。 该病患者的常规疗法为血液透析治疗, 透析操作会增加胰岛素用量的估算难度,难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最终导致低血糖反应。目前,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是常用的血液透析液,但由于该类透析液的浓度梯度影响,血液内葡萄糖会经过透析膜直达透析液中, 透析会损伤葡萄糖25~30 g/次,这也是低血糖的诱因之一。 为此,临床认为应在血液透析期间观察低血糖征兆,予以防控措施,保证血液透析的安全性[12]。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低血糖风险, 分析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拟定计划性护理方案。该项护理成功的前提是紧密型护患沟通, 需要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 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 善用同理心,强化沟通效率。

结果显示,A 组患者在透析2、3、4 h 后的血糖水平高于B 组(P<0.05)。 A 组患者的低血糖概率为4.88%,B 组为19.51%;A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概率为9.76%,B 组为31.71%(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2周后,A 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B 组(P<0.05)。A组患者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透析管理、饮食指导、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和护患沟通评分高于B 组(P<0.05)。A 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B组(P<0.05)。 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保证血液透析后的血糖水平,且能减少低血糖、血压异常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此外,综合性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优化其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对于疾病的担忧心理,尽量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具有较高的护理意义。原因是综合性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可以全面讲解疾病知识,了解患者的异常语言和行为,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等知识, 对于疾病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所了解, 可以正视自身疾病治疗,进而高效配合血液透析操作[13]。 胰岛素护理的重点是合理调整胰岛素剂量, 合理选择长效与中效胰岛素的用药比例,积极预防低血糖。护理人员现场示范血糖自我监测方法,评估血糖变化,使患者了解到胰岛素治疗的意义, 可以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心理护理秉承人文关怀理念,强调语言鼓励的积极作用。积极心理学是应用率较高的心理护理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希望疗法的优势, 在护理期间要求患者每日写日记,记录美好回忆。情志转移法可以培养患者的兴趣,有效转移其注意力,从而宣泄患者的负面心理。透析中护理要求全程监测患者的皮肤、面部表情和体征变化, 评价内瘘血流量、 脉搏速度等体征,及时发现低血糖征兆并予以处理,必要时可选择营养透析,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避免出现内瘘闭塞[14]。 饮食护理可以完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尽量满足其饮食需求,保证营养均衡,可有效预防低血糖。 以上综合性护理措施具有整体性和个性化优势, 所有护理操作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护理现状而定, 且护理措施结合循证医学拟定, 具有较高的护理可行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 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以减少低血糖反应,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与护理满意度,更具有护理价值。

猜你喜欢

低血糖肾病胰岛素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重女轻男”的肾病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