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与围生结局关系临床分析

2022-05-31张德柳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胎儿产后孕妇

张德柳

尤溪县总医院妇产科,福建三明 365000

孕妇在妊娠期会出现激素分泌增加的情况,产生抗胰岛素作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受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影响,容易引起糖代谢异常,进而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对于母体、胎儿的健康均会形成一定的损害[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存在流产、早产的风险,妊娠期高血压、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还会出现宫缩乏力、 产程异常等情况, 增加了分娩的难度和风险。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酮症酸中毒会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危害,导致胎儿畸形、围生儿病死的发生,同时也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2]。为了减轻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性,需要加强妊娠期保健,维护孕妇的健康,保障其安全、顺利地分娩,降低不良围生结局的发生风险。该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血糖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效果对于妊娠期健康、分娩安全产生着重要影响,关系到围生结局[3]。 该研究选取该院2020 年4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12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血糖控制效果对于围生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5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通过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产妇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单胎。排除标准:①合并内分泌疾病者; 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 ③糖尿病合并妊娠者。根据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5.3 mmol/L,餐后1 h血糖<7.8 mmol/L,餐后2 h 血糖<6.7 mmol/L),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 (达到血糖控制标准)81 例和对照组(未达到血糖控制标准)44 例。观察组:年龄21~39 岁,平均(28.35±3.04)岁;初产妇64 例,经产妇17例。 对照组:年龄22~37 岁,平均(28.51±3.18)岁;初产妇33 例,经产妇11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 了解孕妇的健康状况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进行血糖测定。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在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等方面进行指导。在饮食方面,应考虑到胎儿生长发育对于营养、能量的需求,结合孕妇的营养状况,进行饮食管理和控制,适当的限制饮食,保障营养、能量的充足供给。 建议孕妇少食多餐, 饮食增加至5~6 次/d。 在日常运动方面,向孕妇说明运动锻炼对于减低血糖的影响,建议孕妇在家人的陪护下,进行散步、瑜伽、有氧操等运动。 给予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以血糖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合理控制和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用于纠正血糖异常、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念珠菌性阴道炎、早产等)、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产后出血、感染、尿潴留等)、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念珠菌性阴道炎、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对比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对比[n(%)]

2.3 两组孕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产后出血、感染、尿潴留等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4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分娩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治疗和护理应该以保障安全分娩和预防不良围生结局为目标, 控制血糖水平的正常与稳定, 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于母体、胎儿的危害性[4]。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受到高血糖的影响,机体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的发生风险。 在高血糖状态下,胚胎发育受累,容易引发流产[5]。 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高血糖引发的血管病变有关,与此同时,高血糖对于胎儿的生长、 发育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存在胎儿畸形、死胎的风险。 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加强血糖控制,对于改善围生结局有着积极的影响[6]。

该研究中, 对比分析了不同血糖控制情况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围生结局, 进而了解血糖控制效果对于围生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 念珠菌性阴道炎以及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3.70%、1.23%和6.1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血糖的有效控制, 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观察组孕妇的分娩过程中,72.84%的孕妇为自然分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血糖水平的正常与稳定,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安全、顺利分娩有着积极的影响。 观察组孕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9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效果,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感染、尿潴留等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其产后的快速、良好恢复。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反映出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对于胎儿健康生长、发育的积极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效果,对于围生结局产生着重要影响。血糖控制效果越好,不良围生结局的发生风险也就越低。

根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护理中,应该着重加强血糖管理, 将预防不良围生结局作为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7]。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生活管理。 应用药物治疗方法,注射胰岛素。 该过程中,一般选用短效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的同时,保障母婴安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合理调整胰岛素的用量[8]。 起始小剂量给药, 根据总体血糖趋势, 控制好剂量的调整幅度(2~4 个单位)、调整频率(2~3 d/次),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稳定的范围,符合血糖控制标准[9]。

开展健康教育,结合孕妇的实际情况,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 让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危害性进行全面的了解,向孕妇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10]。 通过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孕妇具体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正确予以看待。 强调饮食、运动对于血糖控制和围生结局的影响,引导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在饮食指导方面,护理人员应叮嘱孕妇规律进餐,做到少食多餐[11]。 控制能量摄取,保障营养均衡,按照科学的比例摄入碳水化合物(50%~55%)、蛋白质(20%~25%)和脂肪(15%~20%)等营养物质。建议孕妇食用全谷类食物(荞麦、燕麦、红米等)、鱼、肉、蛋、奶、蔬菜,饮食宜清淡、忌油腻,选择蒸、煮等烹调方式[12]。 通过饮食管理,保障营养的充足供给,满足胎儿健康生产、发育的需求,同时可以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避免出现异常波动,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更好地维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另外,根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应对饮食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13]。

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进行规律、适量的运动,达到控制血糖、增强体质的目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安全、顺利分娩有着积极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运动锻炼,一般在餐后30 min 进行,选择散步、瑜伽等运动方式,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 min左右。 在孕妇运动期间,需要家人陪护在身边[14]。 在运动期间,观察孕妇有无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头晕、气促、胸痛等症状时,需要停止运动。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促进孕妇机体对于葡萄糖的利用, 同时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对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另外,在运动的过程中,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对于腰腹力量、盆底肌力的锻炼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帮助产妇安全、顺利分娩[15]。 在运动锻炼中,还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可以减少负面情绪引起的血糖水平波动。通过药物治疗以及饮食管理、运动锻炼等护理措施,能够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高血糖对于妊娠、分娩的负面影响,降低不良围生结局的发生风险[16]。

综上所述,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影响着围生结局, 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胎儿产后孕妇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