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NT 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2022-05-31陈莎莉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孕产妇热量饮食

陈莎莉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福建福州 350000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的是女性在妊娠前无糖尿病病史, 但在妊娠后出现糖耐量降低或是糖代谢障碍所致血糖水平升高,并引起一系列高血糖症状,是大多数妊娠期女性常见疾病之一[1]。孕产妇血糖若长时间高于正常水平,极易并发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等症状,加大其早产的风险,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另外,GDM 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会影响预后,引起终身糖尿病。 鉴于此,对GDM 患者实施血糖监控, 同时予以有效的医学营养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 现目前,临床上对GDM 常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指导来控制血糖,而对于实施基础干预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孕产妇则仍需配合胰岛素肌注治疗,以此来确保其妊娠安全。个体化营养治疗(MNT)是近些年来临床新兴的治疗方式之一, 主要是通过分析GDM 具体状况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3]。 相关资料报道,MNT 可通过调控孕产妇膳食结构, 为母婴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继而在稳定血糖的基础上还可提高孕产妇自身免疫力, 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4]。该次研究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9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MNT对血糖水平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的9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 例。观察组:初产妇20 例,经产妇25 例;年龄22~36 岁,平均(29.24±1.74)岁;身高147~172 cm,平均(162.23±2.12)cm; 产次0~3 次, 平均(1.78±0.51)次;孕周34~41 周,平均(36.43±3.24)周。 对照组:初产妇24 例,经产妇21 例;年龄23~33 岁,平均(29.43±1.51)岁;身高149~173 cm,平均(161.13±2.34)cm;产次0~2 次,平均(1.68±0.49)次;孕周33~42 周,平均(37.01±3.18)周。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该研究在经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

纳入标准: ①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标准;②宫内单胎妊娠;③无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认知正常能有效配合治疗;④经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后血糖水平仍未恢复正常水平; ⑤签署研究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妊娠前曾有糖尿病史者;②合并严重糖代谢疾病者; ③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单纯饮食干预,干预内容:结合其身体状况及检查结果,制订针对性日常饮食摄入计划,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日常饮食应严格依据计划实施,严格控糖,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在饮食控制的情况下,每天还需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

观察组则予以MNT,干预内容:①日常摄入热量方案制定: 方案需通过详细查阅《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中相关内容明确孕产妇每日所需摄入热量,如若孕前体质指数(BMI)<18.5 kg/m2,对应的热量摄入应控制在35~40 kcal/kg 范围内,即孕产妇摄入总热量应为2 000~2 300 kcal/d,体质量增长需控制在12.5~18 kg 范围内;如若孕前BMI 在18.5~24 kg/m2范围内, 对应的体质量热量摄入应控制在30~35 kcal/kg 范围内, 即孕产妇摄入总热量应为1 800~2 100 kcal/d, 体质量增长需控制在11.5~16 kg 范围内;如孕前BMI>25 kg/m2,对应的体质量热量摄入应控制在25~30 kcal/kg 范围内,即孕产妇摄入总热量应为1 500~1 800 kcal/d, 体质量增长需控制在7~11.5 kg 范围内;对于妊娠中晚期孕产妇来说,其饮食应在产前所热量摄入的基础上再提升200~300 kcal/d, 同时摄入食物的质量同样需要有一定的保障。②膳食结构:合理调整用餐比例、种类,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比55%, 脂类占比25%, 蛋白质占比20%, 脂类应尽可能避免摄入红肉、 动物油脂等食物,可多进食不饱和脂肪酸食物,例如橄榄油,蛋白质则可以多进食谷薯类食物,并予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的食物,坚持少食多餐。 ③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每天保证30 min 的运动时间,切勿进行剧烈运动,适量的运动能保持心率的稳定。 ④随诊监测:对孕产妇起身期间体质量变化、膳食结构种类及实际运动状况加以收集, 同时对其身体状况及维持情况进行评估,明确各项目达标。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详细统计妊娠结局,包括羊水异常、胎膜早破、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早产、巨大儿、低体质量儿。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 两组血糖水平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比较(±s)

组别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 h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HbA1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5.66±1.24 5.69±1.27 0.113 0.910 3.69±0.22 4.71±0.33 17.252 0.001 8.43±1.31 8.51±1.29 0.291 0.771 5.01±0.44 6.66±0.75 12.729 0.001 5.98±1.33 6.03±1.24 0.184 0.854 4.78±0.83 5.66±0.73 5.340 0.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22%,与对照组20.00%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M 发病率也在呈逐年提升的趋势, 加之二孩政策的开放促使GDM 患病人数在持续增加。 女性自妊娠后机体内性激素分泌增多, 性激素在机体组织外周发挥着抵抗胰岛素的作用[5-6]。随着时间推移,孕产妇妊娠周期增加后,机体内雌激素会不断分泌,这些激素会刺激胰岛素分泌,以此来确保机体正常糖代谢。但由于各个孕产妇体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胰岛功能也会有所不同,胰岛素功能如若长时间处于代偿状态,对部分胰岛功能代偿相对较弱的孕产妇来说, 就易出现糖代谢异常,并进一步诱发GDM[7]。 相关资料显示,GDM 的发生与孕产妇年龄、糖尿病家族遗传及体质量等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 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控制血糖水平,易诱发羊水过多、早产、妊高征及新生儿窒息等诸多并发症,不仅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还会危及母婴生命健康[8]。 鉴于此,及时予以GDM 患者治疗预防,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确保母婴健康具有积极意义[9]。 现目前,临床上针对GDM 常采用饮食、运动控制,但是因部分孕产妇不具备自控意识,且各个孕产妇无论是在饮食还是生活习惯方便均存在差异性,促使无法对每日摄入热量精准控制,从而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10]。 可见,寻求一项有效的GDM 治疗方案是临床妇产科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11]。

医学营养治疗是近些年推出的新型治疗方案,其治疗方案内容是依据孕产妇孕前体质量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热量摄入计划,相对于饮食干预来说,更具精准性,疗效更理想;膳食指导则是对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的摄入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在确保孕产妇机体所需能量的情况下, 还能为胎儿健康生长提供保障[12]。 餐后配合适量的运动不仅能保持心率的稳定,平稳血糖水平,还能释放一定量的多巴胺,可有效缓解孕产妇孕期不良情况,利于控制血糖[13]。 后续随诊监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实施监测孕产妇血糖水平控制状况,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确保胎儿健康发育,一旦发现异常可予以早期处理,且还可起到一定的督促效果, 可确保血糖控制在最佳状态[14]。 从研究结果中可见,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均呈降低趋势,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提示相对于单纯饮食干预,GDM 患者实施MNT 对控制血糖水平的有效性更高[15]。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予以MNT 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还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可保障母婴生命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孕产妇热量饮食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用皮肤热量发电
春节饮食有“三要”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剧烈运动的热量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肥胖孕产妇围生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