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结合的解题策略

2022-05-30滕丽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分类讨论二次函数

滕丽

【摘要】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常常被作为压轴题,这类题目考察范围较广,对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及思维方式均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就这类题目的解题思想及具体过程进行分析,主要是借助分类讨论思想并结合中考数学题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将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增加解决复杂数学题的信心.

【关键词】分类讨论;二次函数;等腰三角形

1 典型例题呈现

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结合的动点问题是十分常见的,本文重点以下题为例进行解析,这也是经过多方面比较分析后确定的典型例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如下:

如图1,已知抛物线:y=ax2-5a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C ,过点C作BC∥x轴交抛物线于点C,若AC=BC.

(1)试求此抛物线的对称轴;

(2)求解该三角形中各个顶点的坐标,并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是处在x轴下方的动点.试探讨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则求出对应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则说明不存在的理由.

2 解题思路简要分析

第(3)题是该例题也是本文探究的重点所在,主要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解题,

以下重点对此进行探讨分析:对该题进行分析可知,可以将这类情况分为两种,即以AB为底或是为腰,当以AB为底时,还需要考虑到顶角的位置,即∠A或是∠B为顶角属于两种情况.对此,可以找到两个△PAB. 当以AB为底时,则△PAB中的顶角必然为∠P,这种情况下也能找到一个对应的△PAB.

分析了不同的情况后,按照各种情况进行独立求解即可.按照这一思想,在研究第一种情况时无需考虑第二种情况,这便是所谓的分类讨论思想,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求解过程也更为简便.

3 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上述例题

在提供了解题思路的基础上,便可以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具体问题,本文中即重点探讨上述例题中第(3)题解题方法.

解 经分析后可知,存在这样的点P使△PAB为等腰三角形,且这样的点P共有三个.

各个点P的位置可如图2所示.首先求解决以AB为腰、∠A为顶角的情况,此时标记为点P1.过点B作x轴的垂线与x轴交于点Q,直角三角形AQ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Q2+BQ2=80.

可知在Rt△ANP1中有AN2=AP12-P1N2,将相关数据带入后可求出P1N=1992,由此也可得对应点P1坐标(2.5, -1992).

第二种情况则为以AB边为腰,以∠B为顶角的△PAB,将该点P标记为P2,如由图2中的Rt△BMP2,再由勾股定理得BM2=BP22-P2M2.將题中相关数据代入式中可求得P2M=2952,则点P2对应的坐标为(2.5,4-2952).

最后一种则是以AB边为底,∠P为顶角的△PAB,此时点P标记为P3,如图2中所示.作AB的垂直平分线,由△ABC为等腰三角形可知,垂直平分线过点C且与直线MN交于点P3.再过点P3作y轴的垂线,其垂足为点K,此时可知△CKP3与△AQB相似,因而有P3KCK=BQAQ=12,P3K=2.5,则可求出CK=5,OK=1,由此可得对应的点P3坐标为(2.5,-1).综合上述的分析可知,符合题意要求的点P共三个,其对应点坐标分别为P1(2.5,-1992),P2(2.5,4-2952),P3(2.5,-1).

4 其他例题解析

如图3所示,抛物线解析式为y=-45x2+245x-4,其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M.P则为动点,在x轴上方且与M、C不在同一直线上,过点A及点B作CP的垂线,相交于点D、E,连接MD、ME.

△MDE可以为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则求点P坐标,否则说明理由.

能,已知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对称轴为x=3,即对应点M(3,0)

令x=0,则y=-4,所以C(0,-4),△MDE为等腰三角形,此时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1,若DE⊥EM,则由题中DE⊥BE可知点E、M、B在同一直线上,B、M在x轴上,因而点E应当在x轴上;

由DE⊥BE可知点E与O重合,即直线PC与y轴重合,则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情况.

第2,若DE⊥DM则同上,可以排除;

第3,若EM⊥DM,设直线PC与对称轴交于点N,因为EM⊥DM,MN⊥AM,

所以∠EMN=∠DMA,在△ADM与△NEM中,有∠EMN=∠DMA,EM=DM,∠ADM=∠NEM=135°,

所以△ADM∽△NEM,MN=MA=2,

所以N(3,2)设直线PC解析式为y=kx+b,将点N、C坐标代入解得

k=2,b=-4,所以y=2x-4带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2x-4=-45x2+245x-4,

解得x=0或x=72,当x=0时交点为C,当x=72时有y=2x-4=3,

所以P(72,3).综上所述,△MDE可以为等腰三角形,此时点P为(72,3).

参考文献:

[1]李斌捷.分类讨论思想在求二次函数最值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6(12):58.

[2]梁文品.二次函数中的分类讨论思想例析[J].数学爱好者(高考理科),2008(07):30-31.

[3]葛殷殷. 浅谈"等腰三角形"问题的策略与方法[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 2013(11):2.

猜你喜欢

分类讨论二次函数
我是如何上好“点到直线距离”这节课的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二次函数”易错点剖析
《二次函数》易错题专练
《二次函数》综合测试题
浅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