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背景下“个别化”教学的阐释

2022-05-30洪熵蓉

江西教育C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学

洪熵蓉

摘   要:语文教学倡导“以生为本”,其核心就是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认知规律、原始经验、兴趣爱好等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之中,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本文提出,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升级;从“要求为先”向“内在需要”过渡;从“率性而为”向“分层规划”迈进;从“成人标准”向“多维整合”靠拢。

关键词:家校合作   “个别化”教学   多维整合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校的办学受到了较大冲击,语文课程的“个别化”教学也正朝着家校合作的方向转变,以此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契合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

一、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升级

因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学曾一度陷入“知识信息”的泥潭之中,以掌握了多少知识与获取了多少信息,作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学生是否具备较高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本末倒置的评价和定位,容易导致语文教学走向机械背诵和生硬灌输的“死胡同”。在大力倡导“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下,语文课程的“个别化”教学,需要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升级。与“双减”政策高度融合,就意味着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开展的教学、布置的作业,需要呈现出鲜明的综合性与实践性,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典型的观察单元,编者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体会生动准确的语言,感受连续深入的观察”。在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一文后,笔者组织学生运用整体远看、深入细看、连续观看等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記录观察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察经验,在完成这一项任务时,自然就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笔者提前与家长做好沟通,紧扣本次任务,关注孩子在观察中的具体表现,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观察状态,尤其是对从课文中积累的观察策略的运用,通过填写问卷调查、视频拍摄等不同方式,助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在这一教例中,笔者并没有将教学点停留在“什么是观察”“观察有哪些方法”等知识性层面,而是在学生获得知识之后,充分整合家长的力量,针对每一位学生展现出的不同特性,进行点拨和反馈,为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从“要求为先”向“内在需要”过渡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将学生置于课堂最中心的位置。这一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和认知需求,扭转了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核心的做法,真正站在了“以生为本”的立场。尤其是“个别化”教学,更需要将教学的关注点尽可能地聚焦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充分尊重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推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简要复述”,很多教师习惯从自身教学的层面入手,将自己的解读与设定的目标,强加在每一位学生头上,导致很多学生只能在大一统的模式下,只能跟随教师亦步亦趋。因此,教师就需要顺应学生的接受规律和认知需要,积极创设家长与学生配合复述的任务情境。比如,在复述这个单元中《西门豹治邺》一文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父母当成是原本逃离邺县的乡亲,在听说了西门豹大人的故事后,重新回到了邺县。面对这些‘乡亲,你作为‘吃瓜群众围观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全部经过,将如何向他们讲述整个过程呢?”

针对这一教例,笔者集中呈现了两大特点:其一,通过任务形式的转化,契合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试想,如果笔者粗暴而直接地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必然觉得索然无味,不仅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而笔者创设的任务情境,将学生从一个客观的学习者变为积极的体验者,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其二,充分地整合了家长的资源,将语文课程的学习与之发生联系。让学生在家中对父母进行复述时,其个性特点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尊重,家长不再是听众,可以通过对话对学生的复述进行追问、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语言的组织和复述思维。家长的参与,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提升了学生内在的言语实践能力。

三、从“率性而为”向“分层规划”迈进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广阔的生活,蕴藏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这意味着语文的教与学,不仅在课堂之中,也在课堂之外。因此,开展语文课程的“个别化”教学,就不能想到哪里教到哪里,而要紧扣教材所设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还以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西门豹治邺》中的“复述”为例,统编版非常重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训练,分别在低、中、高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复述要求,具体是“完整性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资源可以是我们所学习的课文,也可以是生活中与家长相处的每一个瞬间、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经历的每一次遭遇。因此,教师要确立“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思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习得相关的方法,依照统编版教材对“复述”能力所设定的训练体系,把握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借助家长的力量和家庭的资源,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规划。比如,笔者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相当薄弱,与人交流时,不是语言混乱,就是啰啰唆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与家长沟通,向家长渗透“口头复述”能力训练的编排,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该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通过多种策略,有针对性地训练该学生,并巧妙地将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完善该学生的口头复述能力。

在这一教例中,笔者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依托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个别化”教学从原本的率性而为,转变为有效的认知体验,促进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从“成人标准”向“多维整合”靠拢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将教学的关注力聚焦在“新授”环节,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事实上,评价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需要放弃自己所谓的“成人标准”,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与家长,从而更好地推动每一位学生能力的生长。

例如,《为人民服务》(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一篇演讲稿类的说理文,不仅有着传统说理文的论点、论据、论证,同时语言也极富感染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组织学生将演讲作为重要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将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观点,演讲给自己的父母听,所设定的标准为对内容理解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感染性、肢体运用的合理性。在整个过程中,父母能够以对比的方式,关注孩子演讲前后的变化,以发展的视角发现孩子的亮点。最后,笔者通过综合性的观察,对每个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家校合作的共生评价,不仅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还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总之,教师要充分整合文本的素养和资源,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积极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采用相对应的策略,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措施[J].课外语文,2015(18):85.

[2]李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31-32.

[3]程灵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海峡科学,2015(7):95-96.

[4]管德标.利用电子白板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J].中小学电教,2021(12):57-58.◆(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