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期刊提升学术会议服务水平的相关措施探讨

2022-05-30王明丰杨正婷刘煦廖薇薇石芸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学术会议媒体融合

王明丰 杨正婷 刘煦 廖薇薇 石芸

[摘要]学术会议是医学期刊发挥学术交流作用的重要平台。文章结合期刊受众需求,分析医学期刊提升学术会议服务水平的可行性;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从策划、宣传、组织和资源整合四个方面,提出学术期刊团队提升学术会议服务水平的具体举措;并对完善会议服务的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医学期刊办好学术会议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期刊;学术会议;学术服务;媒体融合

科技期刊不仅是发布科技成果的学术阵地,同时也是组织学术活动、召开学术会议的重要平台[1-2]。医学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分支,是承载医学知识和科研技术的重要载体。未来,医学期刊需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完善其会议平台功能,一方面积极对各类科研动态、会议会讯、会展信息等行业消息进行实时跟踪报道;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各项服务功能,为用户及相关专业的科教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厂商等打造可靠、全面、权威的会议交流平台[3-4]。

这一背景下,笔者对医务工作者进行访谈调研,了解他们在参会过程中的服务需求、展望期待,分析医学期刊提升学术会议服务水平的可行性,并结合所在单位办刊理念以及服务方向,变被动为主动,不断优化期刊办会思路,以期与“医学期刊办刊人”分享体会,探讨医学期刊完善学术会议服务的措施。

一、医学期刊提升学术会议服务水平的可行性

(一)相关政策推动期刊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有关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出版规范文件陆续出台,对科技期刊的规模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给科技期刊的建设带来了更多挑战,但同时也是期刊融合转型发展的机遇[5]。医学期刊在这种大环境下,必须主动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寻求能够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科学转型之路,一方面对发表的论文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另一方面要依托优质内容打造学术服务平台,而其中学术会议的策划和组织又是重中之重。

(二)医学期刊可以把握学术热点和前沿方向

社会活动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就要立足于参与对象的需求。医学期刊是发布医学成果的主要学术阵地,医学期刊编辑负责学科稿件约稿、审稿、校对等方面的日常工作,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并能够及时了解和发现当前医学研究前沿、临床热点及各学科有争议的焦点话题,要能把握医务工作者感兴趣的学术主题,从而为学术方向选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因此,定期梳理、汇总、分析医务工作者的核心需求,结合医疗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策划出用户所想、所需的会议产品内容也是医学期刊转型发展的突破点。例如,《重庆医学》《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与临床》《现代医药卫生》四本医学期刊及所属的新媒体矩阵,在近10余年办刊或建设新媒体的过程中,基于各刊学科类别特性及学术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学术服务模式,围绕行业热点、学术焦点以及新项目、新技术研发创新点,把握医学前沿学术方向,开展多个主题会议,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

(三)医学期刊可以为学术会议提供高水平的智库团队

学术内容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术会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7]。医学期刊的编委专家团队和核心作者团队阵容相对强大,因此,让他们成为学术会议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办会效率的关键。笔者所在期刊注重对三个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学术会议提供高水平的智库团隊。一是建设好编委团队。编委的社会工作经验多,学术人脉广,可参与期刊对外宣传和联络工作,扩大学术会议的影响力;同时,其学术能力强,对科研前沿发展方向觉察敏锐,学术会议邀请其参与大会各项工作,可提高会议的水平和质量。二是建设好特邀审稿人团队。特邀审稿人社会工作经验相对较少,但对科研新技术、新方法比较熟悉,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学术会议组织、招商工作,或参与沙龙研讨。三是建设好读者和作者队伍。经过多年的办刊经验和学术宣传,医学期刊在国内医学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也结识了一批忠实读者和作者。积极维护读者和作者队伍,打造核心作者群,是医学期刊组织学术会议的重要保障。

二、学术期刊团队提升学术会议服务水平的举措

(一)增强学术会议的策划能力

策划在学术会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的策划不仅能优化流程,节约成本,还能提升学术会议的品质与学术水平。笔者认为在学术会议开展之前,必须有明确的策划方案,这样一方面能够明确活动宗旨、预期目标和实施流程,做好前期工作,明确程序和步骤,让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时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能确定报告专家(发言人)团队人选,并做好预备人选名单方案。发言专家是学术会议的“代言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术会议的水平和级别。所以,正式开展学术会议之前,学术会议团队邀请的发言专家非常重要,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其学术声望、专业领域、发言时间等因素,还要考量专家的发言与学术会议的主旨方向、流程设计、受众需求是否匹配。期刊学术会议只有前期策划得好,才会引起群众广泛共鸣,从而获得更多关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学术会议的宣传能力

学术会议需要在会前、会中、会后进行充分宣传和推广,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8]。笔者在组织学术会议的过程中,一是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比如,2021年组织的“检验医学精准诊疗大会”,会前笔者通过检验医学的相关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网站进行宣传,总覆盖人群超过40万;会中进行“在线直播”,线上线下会议同时进行,利用新媒体将直播信号向多平台“推流”,使线上参会人数实现几何级增长;会后利用新媒体报道参会人员的整体情况,并邀请大众媒体进行推广,延续会议效果。二是充分调动行业学会和协会资源,积极联系专业领域专家群体,大力宣传推广并组建会议宣传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影响力,共同推进会议的宣传工作。

(三)加强学术会议的组织能力

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虽然比较繁琐,但是也为学术期刊团队的成长提供了机会。会议组织过程中,学术期刊团队要与授课专家、布展企业、参会代表、会务公司、酒店等多方频繁沟通,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学术期刊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能得到锻炼。笔者在会议组织工作中通常将执行团队分为三个组,分别是综合管理组、会务保障组和文宣联络组完成各环节的工作。其中,综合管理组负责制订策划方案、为各组分配工作任务,并统筹和督促各组完成各环节的工作,以应对会议上出现的突发情况;会务保障组负责报名注册、资料制作、会场布置、设备搭建、安防安保、食宿保障、继续教育学分申领等事务性工作;文宣联络组负责制订宣传计划、拟定致辞(讲话)内容、联系大众媒体宣传、接待专家、资料归档等工作。学术期刊团队根据学术会议的组织形式和规模,细化调整各组分工,做到责任明确,互通信息,高效执行,才能确保各项会议工作顺利进行。

(四)提高学术会议的资源整合能力

笔者认为,学术期刊团队要想策划好学术会议,要善于整合资源,将其他组织的优势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笔者在开展学术会议的过程中,一方面与各级行业学会及相关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建学术服务载体,增强学术会议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另一方面,通过联合主办的形式打造大型品牌会议。联合办会对巩固大会基础、扩大会议规模和保持会议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联合组织学术会议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联合办会需要充分考虑各合作方的利益诉求,执行前期就需要制订合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收支管理、责任分工,各合作方前期充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三、医学期刊完善学术会议服务的措施

(一)坚持融合发展,保障会议组织活力

鼓勵医学期刊建设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发展+知识服务”转变,“面向市场、优化服务”,充分利用期刊、专家乃至主办、主管单位的学术资源,开发衍生产品。在数字化时代,医学期刊要善于整合各方资源,共同组织学术会议,开展科研协作活动,促成融合发展一盘棋的新局面[9-10]

(二)建立绩效机制,完善人才队伍结构

医学期刊在传统出版、新媒体建设、会议筹备等各类工作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基础的绩效机制,可不断加强团队协作,实现有效沟通,大大增强团队的执行力。笔者所在单位尝试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加大在学术会议策划、组织、执行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在策划大型会议期间,抽调期刊编辑与新媒体编辑组成学术会议小组,与专业领域专家对接,参与线上、线下会议,不仅提高了沟通交流效率,还可依托会议进行相应高质量专题稿件的约稿和组稿工作,促进期刊学术水平提升。

(三)细化合作机制,保障会议品牌效应

医学期刊需要在确保品牌控制力的前提下,通过扩展市场,塑造学术会议品牌。比如,大型学术会议一般都要经历3—5年的品牌创建期,会议主办方可以通过整合更多优质资源,开拓区域性学术服务市场,塑造更有影响力的期刊学术服务品牌,充分调动主编、编委等优质专家资源,提升品牌价值。与此同时,如何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利用期刊出版资源优势及市场化的资源配给模式,促进资源有效流动,优化“刊-媒-会”产品服务体验,也是学术会议组织者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四)发挥技术优势,拓展会议展示渠道

在学术会议的策划、组织过程中,医学期刊除了要利用各种资源,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以专家和读者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以互联网思维,建立起“面向用户、互动参与”的新观念[11-12]。通过新媒体开展各类学术会议,会议主办方能真正和用户打成一片,使优质资源和平台技术有机结合,做出用户喜闻乐见的学术会议产品,逐步实现传统学术会议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并有效拓展会议成果的交流和展现形式。比如,笔者所在单位尝试调动期刊编委专家资源,策划在线直播,用两年时间打造了相对成熟的在线直播项目;线上会议则借助网络媒体手段,打破了学术会议主办方和与会者之间的时空界限,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的当下,不少线下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限制,线上会议恰好给与会者带来了便利,达到与会者足不出户就能参会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期刊应该兼顾“知识信息传播”和“成果经验交流”的双重属性,传统期刊出版与学术会议组织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将有效地增强期刊的影响力。利用期刊的资源策划好会议,借助会议的平台塑造期刊品牌,是学术平台建设中两个互为补充的方向。

医学期刊团队通过积极筹办各种线上、线下的专业会议,在服务读者和作者的同时,不断凝聚优质医学专家组成专业队伍,能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这也为进一步实现医学期刊的品牌价值,打造医学学术交流平台,构建会刊互动的学术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学期刊资源集中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期刊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和提供常态化学术会议服务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举办学术会议还需要各学术期刊团队加大投入,探索举办好学术会议的新举措。文章通过归纳医学期刊提升学术会议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期刊扩大影响和寻求新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魏建晶,崔红,薛淮,等.学术会议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以“地球科学前沿论坛”为例[J].编辑学报,2021(04):417-421.

[2]任锦.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21(06):89-93.

[3]李静,刘冰.举办特色学术活动 培养优秀青年作者:以《中华外科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21(05):588-590.

[4]张琳琳,游苏宁,高宏.依托期刊打造全方位会议服务平台:以《中华放射学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18(05):506-509.

[5]任胜利,马峥,严谨,等.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更加严峻:中国科技期刊“十三五”发展简述[J].科技与出版,2020(09):26-33.

[6]夏玲,李弘武.高被引和高下载论文主题可视化分析下的医学期刊选题策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21(05):65-75.

[7]唐家蕙,李晓轩,郑毅,等.学术会议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及实践[J].科技导报,2021(17):106-114.

[8]张学梅,马振,王贵林,等.举办在线学术会议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11):1276-1280.

[9]袁庆,刘红霞,沈锡宾,等.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思辨[J].编辑学报,2021(06):630-634.

[10]魏佩芳,包靖玲,沈锡宾,等.国外顶级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及新媒体平台发展现状:以《柳叶刀》系列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02):166-172.

[11]马静,许丹,赵莉花,等.新媒体助力科技期刊开展学术交流[J].学报编辑论丛,2019(00):352-355.

[12]王丽娜,李娜,陈广仁.媒体融合在科技期刊学术活动中的应用与成效:以科技导报社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02):169-172.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学术会议媒体融合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学术会议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