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融合发展中学术期刊编辑的思维转型

2022-05-30庞远燕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1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学术期刊

庞远燕

[摘要]随着《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和实施,媒介产业生态、文化传播形态与业态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学术期刊的舆论生态和业态环境尤为复杂。学术期刊的传统传播秩序由此受到严重冲击,面临生存危机和考验。学术期刊编辑唯有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顺应出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态势,重构编辑思维,化解学术期刊的生存危机,有机地重塑编辑的融合思维与经营思维,才能使学术期刊在融合发展新生态中成功转型。

[关键词]学术期刊;融合发展;思维转型

2022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战略谋划、内容建设、技术支撑、重点项目、人才队伍、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吹响了融媒体时代出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总号角。融媒体时代,传统学术期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术期刊编辑必须面对现实发展的需要,从深层次理解和认清传统学术期刊要经历的深刻变化。因此,学术期刊编辑思维的转型迫在眉睫。编辑思维转型不仅是思想意识的转型,还要有通过“前沿技术探索应用、促进成熟技术应用推广、健全科技创新应用体系等,充分发挥技术对出版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1]的经营理念意识和使命意识,这样学术期刊编辑才能有效发挥的“操刀手”作用。

一、思维意识决定着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发展能力

美国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用于做决策的工具箱,你拥有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查理·芒格的论述形象地说明了思维意识对人的大脑的支配作用。纸质媒介自诞生起就是引领出版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平台,是人们学习与交流的特殊介质,同时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介质。作为纸质媒介的传统学术期刊,是广大学者、研究者、专业人士发表和展示自己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出版融合经历了积极的探索与发展过程,从媒介融合、出版内容数字化发展,到如今的跨媒体叙事、智能化交互发展等趋势,不断催生出文化新业态。而且,出版传播形态也因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形成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利用好出版融合发展条件,迅速完成编辑思维的转型。学术期刊编辑要积极求新求变,通过媒介融合路径,从国家政策引领融合、思想观念上,使学术期刊内容、资源、平台、技术等深度融合,从而发挥学术期刊专业优势、业态结构优势。学术期刊编辑在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运用时,要提高学术期刊运营效能,推动学术期刊立体式发展,构建出学术期刊出版融合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道路。

二、出版融合发展中学术期刊编辑的融合思维转型

(一)出版融合发展时代下,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主动性转型思维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了4296万,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3.0%[2]。出版融合发展时代下,大众的阅读习惯从传统的深阅读转化成了浅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转化成了电子式阅读。大众的阅读习惯在与新兴载体介质的实时交互中逐渐被重构,这说明在出版融合发展时代,媒介平台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术期刊既是学科知识展示与交流的载体,也是学科知识公开传播过程中的筛选器。”[3]这对学术期刊编辑主动性思维意识的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要在出版融合发展中树立“复合型逻辑思维”意识,即要具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责任担当能力” “破解危机的能力” “创新求变能力”,将个人兴趣、职业感情、目标发展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宽认知视野,开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角度与广度,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与趋势。学术期刊编辑扮演着学术内容把关人、主流思想宣传人、连接作者和读者关系的中介人等角色,面对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阅读需求,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发挥主动性思维,克服被动性思维,才能在出版融合发展中求新求变,不断谋求战略上的发展,从而满足大众的智能移动阅读需求。

(二)出版融合发展促使学术期刊编辑进行新技术思维转型

数字传播技术是重要的先进生产力,是出版融合发展中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助力出版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指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影响未来的核心技术,这些新技术将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革新,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阅读习惯”[4]。新兴技术带来的是更多元化、多重交错的传播生态系统,新型学术期刊传播体系则具有传播精准度高、互动性能强、信息交流集中、渠道来源多元等优势。因此,学术期刊要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学术期刊传播体系,开发更多突出思想引领、彰显主流价值、富有文化内涵、产生广泛影响的内容资源;借助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等先進技术提高内容的优质率。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快速适应新技术革新的理念并进行思维转型,深入采集新技术成果,研究、分析成果数据并加以利用。学术期刊编辑还要大胆创新,利用跨领域的互联互通平台优势,与学者、专家、读者以及科研院所、文化教育单位等进行全方位学术成果交流与共享活动,带给受众全新的体验,使受众获得心理和行为上的满足,促进学术期刊运营思维的转型。

(三)出版融合发展促使学术期刊编辑进行新生态思维转型

出版融合发展促使学术期刊编辑转变思维意识,从创新思维、超前思维、时效思维和与之相适应的产品推广思维、竞争思维、经营思维等方面重塑思维意识,同时还促成了学术期刊的新生态发展。

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形态原有的界限被打破和重构,学术成果也因此有了更多展示的渠道和传播介质。丰富的传播渠道和交流途径,使载体形式的范围扩展至社交媒介。新闻出版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学术修养、专业修养、创新思维修养,能熟练掌握与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出版融合发展转型涉及观念、机制、体制、人才、服务等相关的体系建设,因此,汇聚综合素质较高的编辑人才是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整体推进学术期刊融合发展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在没有可参照的成熟运营模式和路径的情况下,学术期刊编辑要从全局角度和新生态媒介环境出发,迅速转换思维意识,改变依赖传统媒介平台发布学术成果的习惯性思维,进而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革新。

三、出版融合发展中学术期刊编辑经营思维的转型

(一)学术期刊编辑经营思维中的团队思维转型

组建好学术期刊编辑团队是迎接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如果不注重整体工作思维的一致性,很容易产生学术期刊运作管理中的松、散、乱情况,导致编辑团队工作效率低下,运营能力不强,学术期刊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学术期刊编辑彼此间不注重团队建设,就会出现编辑相互抱怨、跨职能合作不力的情况,影响学术期刊的发展。在深化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只有迅速建立起高效合作的编辑团队,才能主动地、开放性地融入出版融合发展中。学术期刊编辑团队思维的构建要从尊重编辑开始,给予编辑轻松舒展的工作环境,让整个编辑团队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个人的思想、理念,也可称之为“人生态度”[5],才能使学术期刊编辑围绕集体意识、办刊理念、目标协同等方面发挥协作精神,有效改善办刊氛围以及形成创新发展思路,还能弥补编辑个体差异所带来的缺陷,改进传统经验传授的学习方式,增强编辑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术期刊编辑通过对设计技术、分析技术、互联网销售技术等新知识的融合使用,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期刊竞争态势,推动学术期刊编辑团队思维转型,进而构建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学习型编辑团队。编辑通过结合学术期刊的特点,进行系统化、模块化的业务培训,学习不同类型和具体细化的编辑业务知识,便可通过岗位职能清晰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编辑岗位效能[6]。尤其在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通过思维转型提升跨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术素养,不再是“空中楼阁”,实现“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也不再是奢想。学术期刊编辑团队成功完成思维转型,能提高编辑团队整体素质,加强编辑团队精神建设和编辑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机制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才能充分激发每位编辑做出不平凡的业绩[7]。

(二)学术期刊编辑经营思维中与时俱进思维的

转型

21世纪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新知识领域和新技术对学术期刊编辑来说都是新挑战。“比如,我们知道新事物是复杂的。管理复杂的局面将是我们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管是什么样的组织,商业企业、医院也好,政府机关、学校、城市和国家也罢,概莫能外。我们知道,所有这些组织都需要在日渐复杂的情况下运行,没错,恰恰是这种复杂性使得它们运行得更好,而且运行方式也是全新的。”[8]学术期刊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在对期刊内容的把关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编辑的思想、思维、世界观、学术水准及学术包容度都能影响期刊乃至作者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因此,学术期刊编辑与时俱进的思维转型在出版融合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学术期刊编辑要做一个富有激情、能有效调整自己思维、善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理念经营者。学术期刊编辑要学习新技术、善于应用新技术,并能于整个编辑工作管理中发挥作用,做一个与时俱进、引领新风尚的导航式人物。第二,学术期刊编辑要尝试建立探索性工作思维,对未知领域和未知情况,具备信息掌握分析、控制和建立关系的能力。第三,学术期刊编辑应掌握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要对增长性目标、不确定性目标、具有创造性的目标等有思辨意识,才能确定好工作的方向。第四,学术期刊编辑要构建多元的战略思维,能随行业发展趋势而动,使个体思维与意识发生根本性转变,具备应对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学术期刊编辑经营思维中的考评机制转型

学术期刊编辑经营思维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学术期刊通过建立科学穩健的学术期刊编辑考评制度,能有效推动学术期刊编辑的思想意识转型、思维转型、综合素质提升。学术期刊编辑考评机制是衡量学术期刊质量和水平的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机制建设是为那些有能力创新转型、有责任担当意识、顺应转型出版融合发展大潮的编辑提供的平台保障。学术期刊编辑是阵地意识极强的岗位,考评机制可以让学术期刊编辑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学术期刊通过构建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能有效发挥学术期刊编辑的主观能动性,这也关乎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是期刊工作管理的“指挥棒”和“紧箍咒”,也是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助推器”。

学术期刊编辑考评机制标准,是考评学术期刊编辑的德与才、综合能力与素养、新技术应用与知识结构化水平的制度,也是评定学术期刊编辑担当作为、信念坚定、创新驱动能力的有效准则。学术期刊能否增强知识文化传播力,关键在于能否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以此促进编辑岗位职能转化。一套有效的考评机制还能让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得以体现,这也对未来学术期刊提高社会关注度及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在学术期刊面临转型变革的当下,学术期刊编辑唯有顺应出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态势,重构编辑思维以化解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危机,有机地重塑融合思维与经营思维,才可能实现学术期刊在融合发展新生态中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尹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4-25.

[2]中国新闻网.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02-25)[2022-07-21].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2/02-25/9686153.shtml.

[3]江波,朱政敏.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评价的变革与进路[J].中国编辑,2022(02):11-16.

[4]韩筠,周杨.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影响力提升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编辑,2022(03):66-70.

[5]稻盛和夫.思维方式[M].曹寓刚,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

[6]徐桂珍,王洪江,江珊,等.融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147-150.

[7]朗·西韦尔.核心竞争力[M].姜法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8]弗雷德蒙德·马利克.转变:应对复杂新世界的思维方式[M].黄延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