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治疗优化方案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应用分析

2022-05-30徐非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乳腺癌

徐非非

【摘要】目的:研究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采用放射治疗优化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 1月至2020年 12月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方案,研究组采用放射治疗优化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放疗后美容效果分析,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放疗反应对比来看,两组患者的晚期皮肤反应、急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食管黏膜反应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整体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整体满意度为95.0%,两组对于放疗后美容效果满意率无差异( P>0.05),但是研究组的放疗次数、放疗疗程、放疗费用等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复发率为7.50%;对照组总复发率为25.0%;研究组患者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复发率(P<0.05)。结论:针对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采用放射治疗优化方案临床效果好,还可以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可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治疗优化方案;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82-04

乳腺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每年的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发病人群以女性居多[1],一般在35~ 50岁,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增加。乳腺癌根据病理类型又分为非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以及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相对来讲,非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最常见,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及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有包括小管癌、黏液癌、乳头状癌等。导致乳腺癌的原因有很多而且比较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可能和家族基因、有遗传史、性激素、饮食和营养、生活方式等有关[2]。但已发现诸多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随着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不断积累,其患病风险就会增大。乳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比较隐匿,不容易被发现,早期会有肿块、皮肤变样等。随着疾病的发展,晚期可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可能会转移至腋下淋巴结,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出现全身多器官病变。另外,也会出现出血、积液等其他症状,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3]。临床上治疗一般都会选择保乳治疗,其中放疗是常用方案,常规放疗办法一般针对患病乳房采用50 Gy,分割次数一般一次1.8~ 2.0 Gy,随后针对肿瘤区域给予10~ 16 Gy。乳腺癌前期患者给与常规放疗的临床效果与乳腺癌根治术相似,但是该方法疗程比较长、价格高,患者的经济承受不住[4],所以很多患者不愿意治疗。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5],放射治疗优化方案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好,放射治疗优化方案,即强调放疗大分割方案,是指通过一种方法实现分割次数减少和放疗时间缩短,实现的途径是采用增加放疗剂量的方法[5]。因此,本文选取本院2019年 1月至2020年 12月收治的80例

患者,探讨放射治疗优化方案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应用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9年 1月至2020年 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5~ 68(46.5±2.3)岁;病程1 ~6(3.5±2.1)年;病灶大小(34.13±3.22) cm;术后病理分型有12例导管内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20例浸润性导管癌;原发肿瘤分期有 Tis 期9 例,T1期 12例,T2期 12例,T3期 7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6~ 69(47.5±2.3)岁;病程1 ~7(4.1±2.1)年,病灶大小(35.33±3.28) cm;术后病理分型有9 例导管内癌,8 例浸润性小葉癌,23例浸润性导管癌;原发肿瘤分期, Tis 期14例,T1期 11例,T2期 10例,T3期 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 B 超检查以及临床检查,病理学以及组织学判断确诊为乳腺癌,80例患者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同侧或对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有远端或近端淋巴转移者,不同意本次研究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存在恶病质综合征者。

1.2  方法

(1)手术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全部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针对单侧乳房且无淋巴结肿大,肿瘤小于2 厘米的患者实施乳腺肿瘤切除术和淋巴结活检术。其中,研究组实施淋巴结清扫术4 例,常规组2 例。

(2)化学治疗:对于适合做化学治疗的患者实施化疗,一般采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紫杉醇多柔比星及卡铂等,化疗方案可以选择 TEC 方案、TA 方案、TC 方案、 TAC 方案等。研究组有8 例未实施化疗,对照组有4 例未实施化疗。

(3)靶向治疗:研究组中有4 例实施分子靶向治疗,对照3 例实施分子靶向治疗。

(4)内分泌治疗:放化疗结束后对于激素受体呈阳性患者实施内分泌治疗。其中,研究组24例实施了内分泌治疗,对照组26例实施了内分泌治疗。

(5)放射治疗:患者仰卧位平躺在一体板和合适的头枕上,先制作头模,双手自然垂下,掌心向下,贴身放置在身体两侧,头偏向健侧,对发际、双侧锁骨头中线、肚脐,双腿并拢。头膜冷却三分钟左右。之后制作体膜,双臂向上举起放额头上,十指相扣,身体保持体位不变,全切术后伤口覆盖 Bolus ,并将其固定住,乳房标记物采用铅丝,并用 CT 进行扫描,便于勾画出靶向治疗位置,具体的靶向位置可以调整根据肿瘤位置、胸廓形状、乳房大小以及手术情况。

对照组给予处方剂量50 Gy,一次剂量2 Gy常规分割,一周进行5次;研究组给予处方剂量42.56 Gy,一次2.66 Gy单次分割,总进行16次。两组放疗结束后瘤床全部进行10 Gy电子线补量。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放疗反应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美容效果。美容效果评价标准:优为双侧乳房无差异,乳头平均距离小于2厘米,皮肤颜色无变化,双侧手感不差异;良为双侧乳房有轻度差异,乳房外形基本正常,乳头距离小于3厘米皮肤略有变化,手感稍差;一般为双侧乳房有明显差异,乳头水平距离差异大于3厘米,皮肤粗糙,不平整,手感较差;差为乳房有严重并发症产生。美容效果满意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2)分别记录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放疗反应情况,具体包括急性皮肤反应1 级、2级、3级、4级情况,晚期皮肤反应1 级、2级、3级、4级情况,骨髓抑制1 级、2级、3 级、4级情况,放射性肺炎1 级、2级、3级、4级情况,以及食管黏膜反应1 级、2级、3级、4级情况。

(3)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放疗次数、放疗疗程以及放疗费用。

(4)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局部复发情况,远处转移情况,计算总复发率。复发率=(局部复发例数+ 远处转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涉及到数据统计均采用 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n (%)]进行表示,计量型指标则选用( x(—)± s )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差异采用χ2检验。当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放疗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急性皮肤反应、晚期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食管黏膜反应在1、2、3、4级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美容效果对比

研究组整体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整体满意度为 95.00%。因此两组对于美容效果均满意,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费用、疗程及次数对比

研究组的放疗次数、放疗疗程、放疗费用各项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复发及转移情况对比

研究组总复发率为7.50%;对照组总复发率为25.0%。研究组患者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复发率( P <0.05),见表4。

3  讨论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为24.2%,位居首位,其中52.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从发病年龄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 20岁以后逐渐上升,40~ 50岁达到高值。随着新的治疗方法普及,全球乳腺癌死亡率逐步下降。然而在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乳腺癌死亡率下降趋势却并不明显。

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或导管上皮细胞恶性病变引发的肿瘤,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尚无确定原因,临床上对于早期乳腺癌治疗一般会采用放疗[6],即放射治疗的简称。采用放射线具有高能量,可以针对肿瘤细胞内遗传物质 DNA 遭到破坏,使肿瘤细胞丧失再复制能力,进而杀死肿瘤细胞[7]。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治疗优化方案(低分次大分割辅助放射治疗模式)和常规分割不一样,而且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及患者关注[8]。常规的放疗分割方案常规剂量为一次2 Gy,总剂量全乳腺为50 Gy,常规放疗方案已经被临床经验证实[9],但常规放疗治疗时间长且花费较多,很多乳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和常规分割放疗方案对比来看,大分割放疗是通过加大每次照射剂量(大于2 Gy/F),同时使照射总剂量降低,进而缩短治疗总时间的一种新模式放射治疗方案[10]。近些年,据国内及国外相关文献研究表明[11-14],放射治疗优化方案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应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放疗反应对比来看,两组患者的晚期皮肤反应、急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食管黏膜反应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对于放疗后美容效果满意率都很高,无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的放疗次数、放疗疗程、放疗费用等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40例患者局部复发1 例,远处转移 2例,研究组总复发率为7.50%;对照组40例患者局部复发4 例,远处转移6 例,对照组总复发率为25.0%。研究组患者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复发率(P<0.05)。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优化方案,临床效果好,虽然有部分不良反应,但患者可以接受,放疗后的美容效果与常规放疗无差异性,并且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都明显减少,此方法可以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艺璇,李惠萍,江笑笑,等.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防治相关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 8):588-594.

[2]郑文龙,沈成凤,张辉,等. 天津市2008—2016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20,29(8 ):596-601.

[3]聶克鑫.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2 ):114-115.

[4]全小禾.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 8):72-73.

[5]陈海文,卢耀勇,张坤强,等.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毒性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2019,16( 7):135-138.

[6]崔晓颖,盛李明,季永领,等.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未行放疗原因调查与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28( 6):421-424.

[7]苏铭,尹勇,巩贯忠,等. 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剂量累加的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9,39( 12):910-915.

[8]陈辛元,门阔,唐玉,等. 基于深度学习自动分割模型乳腺癌放疗临床应用与评价[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0,29( 3):197-202.

[9]曹茜,王义海,韩有溪,等.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23( 2):150-154.

[10]Tang YP,Li LJ. Setup error analysis of imrt guided by CTimage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J]. China medical devices,2017,32( 1):87-89.

[11]孙博,陈星宇,王俊杰. 等效均匀剂量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优化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2020,17( 5):75-79.

[12]卢小开,黄立敏,鲁亮,等. 固定铅门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 11):29-31.

[13]Luo XL,Liu CB,Li YH. Application of Tangent semi-beam  “Field in field ” forward intensity modulation in radi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aft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J]. Family Health,2017( 20):231.

[14]陈高翔,曲宝林,杜乐辉,等. 断层径照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2017,14( 7):1-5.

(收稿日期:2021-07-26)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