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的交流引导策略

2022-05-30徐辉娟李悦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6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深度学习

徐辉娟 李悦

[摘要]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复合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学习方式。在课堂交流环节中,教师应及时抓住生成且有价值的资源,巧妙使用发散、联结、辩论等引导策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纵深、系统的层面,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 深度学习;交流活动;引导策略

在深度学习应用的背景下,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可从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择指向文本核心价值的,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作为主问题来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探究首先是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在形成独立见解,或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新困难时,才适宜开展从组内到全班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主问题时,往往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会出现因人而异的个性理解,也会涌现出许多新问题。这些即时生成的资源尤其可贵,往往决定了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方式。通过不断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三种在交流活动中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即发散、联结、辩论。

一、发散

所谓发散,即不依常规、寻求多变,从不同方面探究出结果。发散是创造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课堂交流环节中,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难免会出现思路闭塞、想法雷同的现象。教师需及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打开思路,点燃思维风暴,以发散出更多的可能性。

巧设情境,激发联想和想象是促进发散的好方法。在教学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时,学生聚焦的主问题是“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神奇?说说理由”。对于“顶天立地”部分,一开始学生只能抓住“一丈”等词语简单而浅显地谈感受。此时,教师结合这单元的习作“我和过一天”创设情境: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穿越到远古时代,恰好看到盘古在苦撑天地,你会看到哪些神奇的景象,又会怎么做呢?学生进入盘古顶天立地的场景,想象一下被打开,有的生动描述盘古的动作、神情等细节,有的想象自己与盘古并肩作战,有的与盘古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一发散式的情境表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的过程。他们不仅深入感受到天、地、盘古高度变化的神奇,更体悟到盘古无私精神的可贵。

巧妙追问、提供支架、唤醒大脑也是激活发散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搭石》时,学生聚焦的主问题是“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交流过程中,连续三位同学从搭石或走搭石的场景来回答:搭石是作者家乡独有的,别的地方沒有;走搭石时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显然,这样的理解还局限于景物本身,教师适时启发:“风景,可以是用眼睛看到的事物,也可以是用心感受到的美好情感。再仔细读读,你用心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思路被打开,深入走进文本,从老人摆搭石感受到这是一道写满淳朴善良的风景,从走搭石感受到这是一道充满和谐的风景,从互让及背老人感受到这是一道布满谦让、尊老的风景。最终悟出:原来风景之美,不仅仅在景本身之美,更在于人美、情美。由物想人再思情,是一种纵向的发散,层层深入,逐渐触及文本核心,揭示主旨;由一种情上升到多种情,是一种横向发散,使理解趋向全面,丰富了主题的内涵意蕴。

二、联结

联结在语文深度学习中展现了丰富的内涵,不仅有点与点相连,更有线与线、面与面的相连,最终建构成多维立体的知识结构。要想实现语文学习的联结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复合思维,让各种思维在多种维度中穿梭、互补,形成立体交错的网络。部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设计是前后关联、反复呈现、螺旋上升的,这为新旧知识的联结提供了条件。生活中处处用到语文,只有将真实的生活情境与问题解决相联结,才能赋予语文学习更深刻的意义。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时,学生围绕主问题“为什么将他乡月写得美妙绝伦,却依然说月是故乡明”进行交流,大多学生能想到运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对故乡月的喜爱这一层面。为了让他们跳出事物本身,领会作者借助月亮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感悟色彩,教师引导学生联结之前学过的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从“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学生忆起借物抒情的手法,作者和母亲是用心感受桂花香,看似是喜爱家乡桂花,其实是借桂花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怀念。经过联结学生便悟出,在本文中,作者表面是喜爱故乡月亮,其实也是借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至此,只能说是完成了语文要素的工具性目标,文、思、情未能真正融合,学生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不算真正理解。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联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月是故乡明的感受吗?”学生的思维从脑中储存的表象联结起深藏的情感,通过辨别、选择等一系列内隐活动,分享“饭是家里香”“空气是故乡清新”等回忆体验。正是由于多次联结,才避免了片面化的理解,使思维更系统。

三、辩论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应将“辩论”视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辩论的前提是具有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辩论时,既要思考与辨析他人的观点和理由,也要反思与评价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从而推动更深层次的思维探索。辩论的形式其实就是一种破与立循环深入的对话,有与文本、编者的对话,有与同学、师者的对话,更有与自己的对话。因此,教师要营造轻松而民主的课堂氛围,善于发现交流中的矛盾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在看似矛盾、对立的双方中寻找契合点,逐渐向教学目标靠近。

在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上,当多数学生都围绕哈尔威船长从容镇定、舍己救人的品质赏析文本时,突然有学生提出:“哈尔威船长有撤离的时间,为什么还选择和船一起沉下去?他真的是英雄吗?”这一问题同样指向文本的主旨: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但这位同学却与大多数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不同,引起了认知冲突。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辩论,将教学推向纵深,学生不仅认同了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等品质,更对“船长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而在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教学中,学生对“妹妹到底累不累”产生了分歧,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先请认为“累”的同学陈述理由,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如背景“路已经走了不少”,动作“求妈妈、求爸爸”,语言“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从而感受到妹妹很累;再请认为“不累”的同学陈述理由,学生从文中找出“蹦蹦跳跳、奔向、笑着”等动词进行分析,感觉妹妹并不累;这时,令人意外的是出现了第三种观点,认为妹妹“又累又不累”,原来他综合了前两位同学的观点,觉得妹妹原先是累的,后来又不累了。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悟出:这神奇的改变源自柳条这匹出色的马。课堂中的辩论让不同观点殊途同归,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

[参考文献]

[1]池朱兴.走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建设,2021

(02):7-10.

[2]谢慧云.意义建构:语文深度学习的通达之路[J].教学与管理,2020(05):29-31.

[3]胡海舟.让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J].语文建设,2019(16):27-30.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深度学习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