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构建逻辑及其提升路径

2022-05-30唐静孙立方晨光

关键词:提升路径辅导员

唐静 孙立 方晨光

关键词: 辅导员;政治胜任力;构建逻辑;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22)02?0190?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2.02.014

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时代命题,更是关系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是不可替代的专门力量和组织保障。随着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变化,辅导员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工作内容也变得庞杂,笔者认为要警惕辅导员工作的事务化倾向,牢牢把握住辅导员的政治属性。当前,把提升政治胜任力作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起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从理论认识上厘清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的内涵和内在逻辑,着重探讨辅导员政治胜任力的提升路径,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的重要意义

胜任力概念最初的提出,是以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 于1973 年发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为标志,最初麦克利兰将胜任力定义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1]。近50 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职业发展测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广为人知的“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等,对于胜任力的研究不断发展和丰富。2004年杨继平等[2] 把胜任力理论引入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以来,学界试图对于其定义、内涵、要素、特征等进行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成果。但对政治胜任力目前学界尚没有明确的概念提出,已有的研究比较多的涉及到辅导员政治素质、政治素养,例如提出辅导员“政治要强”“提高政治工作能力”等,但无一例外地都认为政治胜任是辅导员职业胜任的前提和关键。所以,厘清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把握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属性,明确辅导员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发展方向。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属性的本质规定

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在,它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价值指向,是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内在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四个服务”从不同的角度彰显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定位。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把“政治胜任”作为自身职业属性的根本遵循。

高校辅导员制度衍生于抗日军政大学时期的“政治指导员”制度,当时政治指导员主要负责基层中对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历经“双肩挑”“政治辅导员”“辅导员”等名称的更迭,但从对辅导员职业定位和职能描述中,可以清晰看到高校辅导员的起源和发展都丝毫没有改变“政治性”的特征,其核心职能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引导。教育部第43 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把“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作为首要的基本要求,在新时代下,虽然辅导员工作的内容越发的丰富,但是辅导员的政治胜任要求不是弱化了,而是应该越来越加强,把政治胜任、思想引领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核心。

(二)满足学生政治需要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需要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内在需求,大学生自然更不例外。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体现出人类之所以为人的本质需要,包括政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价值追求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也包括成长成才的诉求和渴望。思想政治工作正是以人为对象,通过解决思想、观念、政治立场等问题,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引导方向、确定目标、提供动力的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价值性和针对性[4]。因此,通过辅导员政治胜任来满足学生政治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的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力量,要立足国家的政治制度形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在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上与之相符合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生作为一个政治性动物和社会性的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和调节,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而完整的思想价值体系。政治胜任有助于帮助辅导员从人的逻辑起点上找寻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律,理直气壮的组织开展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诉求

任何一个职业的专业化都应该基于该职业的专门性和不可取代性,具有鲜明的区分性和竞争性。同时,也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职业化。同样,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应立足于辅导员的核心职能来建设。不难发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规定的九项职业功能,其实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载体。显而易见,辅导员的专业化必须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专业化。政治胜任就是强调辅导员的职业原点和职业方向,从而规定和引导辅导员队伍在招聘、培养、配置、发展和评价的全生命周期在中确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线,促进辅导员队伍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和资源配置,支持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辅导员在高校中面临着职业定位不清晰、承担大量校院两级部门有意无意增加的事务性工作问题,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移,重业务管理、轻政治引领,成为掣肘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客观因素。同时由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尚不成熟,辅导员立足岗位职业化发展的机制不成熟,存在明显的“优转”情况,即表现优异的辅导员转出辅导员队伍,而其他相对不那么优秀的辅导员则沉积下来,留的住而流不动,造成辅导员专业化力量的积累不够,发展的持续性受到打击。

二、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的构建逻辑

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能力胜任特征,政治胜任力更加突出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是更根本、更核心的能力,可以说是辅导员“核心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参考麦克利兰的胜任力的理论结构模型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笔者试图将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定义为: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辅导员的政治属性、核心政治职能、育人目标等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价值观、职业角色、自我概念和动机的能够测量、可培养的核心个体特征。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政治胜任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一)政治信仰:政治胜任力的根本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坚信不疑,并以之作为行为准则和终身奋斗的目标。高校辅导员作为党的干部,只有在政治上保持信仰、信念、信心,才能从根本上具备政治胜任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政治上保持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

高校辅导员的政治信仰,应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辅导员职业理想等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高校辅导员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才能获得成为大学生人生导师的基本资格,马克思主义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性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这是所有共产党人根本的政治理想,也是辅导员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方向和信心来源;而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则是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教育好、引导好学生,这既是辅导员的道德要求,也是职业价值[6]。

(二)政治意志:政治胜任力的核心

在政治学理论中,政治意志是指人们在政治意志行动中自觉且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政治行为进行调剂的心理现象,具体表现为在政治思想、政治行为中的坚定性、坚韧性、顽强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党之未来、国之未来的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所系和生命力所在。当前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处在意识形态的最前沿,是各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实者,没有坚强的政治意志,就难以胜任辅导员工作的时代要求。

高校辅导员的政治意志,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追求、职业承诺和职业韧性。辅导员的职业追求,就是要体现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把对工作的热爱转化为对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较高的发展目标和绩效标准。辅导员的职业承诺则表现为对职业的投入和职业规范的内化,从而树立稳定的职业锚,并不断深化专业化发展方向,这既体现了辅导员个人的工作稳定性,也关系到辅导员整体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7]。而辅导员面临高风险和高压力的工作常态,要求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韧性,才能做好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和职业信赖的增强。

(三)政治理论素养:政治胜任力的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重视理论武装,也是我们党的传统法宝和政治优势。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利,也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胜任力的基础。辅导员虽较少在第一课堂中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却要在更广泛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中,回应学生的理论困惑和實践诉求,那就需要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常学常新,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一方面要表现在辅导员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知识,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是辅导员政治胜任的第一课,更是必修课。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在对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和伟大的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的学习和掌握,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重要论述,并善于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实践创新,发现新规律,解决新问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还要求具备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比较广泛的哲学社会科学等宽口径知识储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职业发展教育等专业知识,从而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高政治胜任力。

(四)政治实践能力:政治胜任力的关键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育人的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3] 缺少政治实践能力,辅导员政治胜任力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高校辅导员应该把政治实践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辅导员的政治实践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政治教育能力。要通过以党建带团建,注重通过党团建设、社团组织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本领,教育学生勇于担当时代责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之才。第二,政治动员能力。要能够通过理论宣讲、形势政策、主题教育、党团课堂等,增强学生政治共识,勇于同不良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作斗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时代观,引导学生树立接班人意识和建设者责任。第三,政治活动能力。辅导员要善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业、就业、创新创业等具体学习生活中,通过拓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形式和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时尚性。

三、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的提升路径

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制度安排,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全面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要不断提升以政治胜任力为核心的辅导员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基于前文的分析和论证,笔者认为,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政治胜任力,要从政治信仰、政治意志、政治理论素养、政治实践能力方面着手,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扎实推进。

(一)涵养辅导员职业生态,激发政治信仰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辅导员的政治信仰,不仅与辅导员个人素养修养有关,更与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态是否健康有关。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发展受到生态系统作用,同时也反作用于生态[8]。社会系统(宏观系统)方面,要通过国家职业认证权威部门尽早将“高校辅导员”职业单列或明确职业归属,避免游离在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之间而无法得到有效认同。同时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制度建设,完善辅导员的顶层设计,明确政治属性和专业特性;在职业系统(中间系统)方面,要破除“忙杂细乱”的职业形象宣传和“万面万能”的配角形象暗示,正面总结和宣传辅导员在思想引领和政治胜任方面又红又专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形象。同时要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等环节中,充分体现政治胜任的决定性和影响因子。在育人系统(外层系统)方面,要完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理顺体制机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育人机制,从事事通过辅导员的无限责任加载,转变为育人资源向辅导员的有效协同支持。在团队系统(微系统)方面,打破各自为政的包保制和“工作量均分”的传统配置模式,形成“各有所专”的团队配合及“带教传承制”的梯队模式,激发各自发展动能,树立积极和谐的职业情感归属,更好地履行职业职责。

(二)明晰辅导员职业愿景,强化政治意志

当前,辅导员专业化程度还不成熟,职业化发展也尚未形成广泛共识,部分辅导员对于能否将辅导员岗位作为终身的事业追求存有犹疑和观望情绪,也有部分更只是将辅导员作为跳板和入职高校的过渡[9]。职业愿景的不清晰和不坚定,连是否在辅导员岗位上继续奋斗都未可知,遑论去啃政治胜任的硬骨头,这自然会严重打击辅导员的政治意志。要强化辅导员的政治意志,首先要明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要把以政治胜任为核心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打通,改变目前为数不多的走通专家化发展道路的现实情况,支持更多人在辅导员队伍中持续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其次,要明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员不仅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更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辅导员的学缘结构各不相同,但从事辅导员工作后都面临着“二次成长”的挑战[10]。辅导员既要往思想政治教育“趋同化”的基本标准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发挥各自专业背景优势,找到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增长点,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发展方向,避免陷入丢掉专业、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找不到突破口的囹圄。再次,要明晰辅导员的职业退出机制。不难理解,客观上必然会存在一些无意或无法做到政治胜任的辅导员进入队伍的现象,要明晰辅导员的退出机制,通过考核、测评等措施,把不适合、不胜任的辅导员及时挤压出去,帮助其找到更合适的岗位同时,也能更加强化辅导员的职业意志,提升政治胜任力。

( 三)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如今,依托全国及地方两级的辅导员培训与研修项目,辅导员每年可以获得比较多的培训与研修机会,但这似乎并没有明显改善高校辅导员政治理论素养不够的窘境,主要的原因在于培训内容的连贯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都还亟需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改进和完善培训体系:第一,建立系统的岗前培训体系。岗前培训是帮助辅导员入门的第一课。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属性、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规律等为重点,激发职业信仰和向往,确立正确的认知,掌握基本的原则和方法论。第二,要构建完善的专业化培训体系。要把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改变相对零散的拼盘模式,要强化顶层设计,探索依托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地,建立辅导员大学或辅导员学院,针对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和专业发展,开发学分制、进阶式、体系化的辅导员培训系统[11]。也可集中全国或地方优势师资,依托网络平台,以慕课形式等打破地域壁垒,开展定制式、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培训。第三,要丰富辅导员专题培训体系。专题培训要体现及时性和权威性,及时就新问题、新形势、新热点等,集中最权威的各界专家,形成每周或每月的精品讲堂,形成政治理论学习的共同体和职业习惯,帮助辅导员以“及时雨”般的“集体备课”进行理论消化和积累,及时回应和满足学生解疑释惑的诉求,提高辅导员的政治胜任力。

( 四)聚焦辅导员专业发展,提升政治实践能力

辅导员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贴近学生、围绕学生,这是天然优势。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升政治实践能力,才是辅导员胜任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优势。提高政治实践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的政治胜任力的直接体现和有效输出,要以提升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水平、提升专业能力为首要任务。并要聚焦党建工作专业化,提高政治教育能力。高校党建是我党的组织优势,也是辅导员的首责主业。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的专业化,不在于党务工作的流程和材料规范,而是要体现在教育和培养环节。要开发专业化的精品党课,做好学生的额入党启蒙和教育;探索专业化的政治标准考察程序,充分体现党建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要创新专业化的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业化,提高政治动员能力[12]。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各教育环节中,通过协同第一课堂、把握第二课堂、引领第三课堂,增强辅导员的政治号召力和凝聚力,结合学生代际特征、专业特点、个人特色,通过主题教育、团体辅导、个性指导等,提高辅导员的话语权和领导力。要聚焦成长成才发展指导专业化,提高政治活动能力。要善于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以政治思想涵养成长成才发展;要善于在学习生活场域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润物细无声;同时还要充分学习和应用最新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思维,创新形式和载体,主动对接和融入学生场域,适应和引领新時代大学生。

四、结束语

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有望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乃至专家化的建设提供一个根本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的目标指向。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其全方位融入选聘、培养、考核和晋升等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强化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属性,提升政治胜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更加强大的组织力量保障。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