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打好儿童成长底色

2022-05-30丁倩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7期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

丁倩

[摘要] 本文从现状与问题、原因和思考、路径和策略三个方面阐释如何通过“具象化的学习形式、情景化的活动模式、多元化的榜样示范及创新化的表现性评价”四种方式,在班集体中开展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规避形式化的、浅表化的、灌输化的教育误区,真正让儿童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印染成长的精神底色。

[关键词] 班集体建设;儿童成长底色;传承红色基因

百年党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它是鲜活的教科书、思想的播种机、实践的宣言书。党史中孕育而生的红色基因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即将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在班集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能够培养青少年学生从小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传承红色精神,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好童年纯正的底色。

一、班集体中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新时代少先队员要高举队旗跟党走,立志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全国各地都应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学习党史的活动,积极探索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育和传承红色基因。笔者也进行了积极实践,主要做法有,在教室环境布置中凸显党史宣传,设计党史宣传栏和故事墙;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逐步渗透,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和经典诵读;与各种主题活动、节日仪式相结合,开展各类纪念、学习和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推动了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传承。

但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系列问题。虽然开展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相关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脱离儿童的实际需要,远离儿童的生活体验,缺乏创新和体验,达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党史的学习停留于机械背诵、应付竞赛上;对红色精神的领悟和传承停留于空洞的誓言上,并没有发扬红色精神引领学习生活。究其原因,还存在传统德育的弊端:重活动形式、轻思想感悟,重理论说教、轻实践体验,重班主任主导、轻学生主体。班级党史教育只是从形式上走进班级,并没有让学生入境、入情、入心,增强感性认识和认同感,因而就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真正融入班级。因此,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班集体建设中,鼓舞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是笔者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原因溯源与理性思考

1.班主任对红色基因内涵理解的片面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它在各个时期孕育了不同的时代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永往直前,直至最终取得胜利。大多数班主任仅仅把红色基因当成是知识在班级传授,并没有意识到红色基因是精神内涵,要靠体验、感悟、内化来传承。

2.班主任对学生成长内在需求的忽视

当代小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升,对精神生活有自己的内在需求。我们要充分了解现阶段儿童对红色基因的理解程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班级建设的角度出发,找准儿童真实需要的、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红色基因加以渗透,让儿童的知、情、意、行得到长足的发展。

3.学校对渲染红色基因传承环境的缺失

很多学校领导对孩子红色基因的传承意识十分淡薄,没有纳入具体的课程方案中,一学期很少连续多次开展红色宣传活动。学校对红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带有功利色彩,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日常学习中,除了清明节扫墓草草介绍一下革命先烈的事迹外,其他方面很少进行宣传。因此,儿童对红色基因的了解都是一些碎片化的认知。

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在班集体建设中传承红色基因应体现“三性”,即时代性、情境性、创新性。

体现时代性。融入班集体建设的红色基因传承应具有时代性,班级活动的开展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重点立足当今时代攻坚克难、不断超越的航天精神、脱贫精神等,这样才能赋予红色基因新时代的内涵。

立足情境性。杜威说:人所需要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要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因此,德育需要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弥补了传统德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精神割裂。融入班集体建设的党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活动还应体现出情境性。

凸显创新性。传统的红色基因传承,主要通过党史宣讲会、演讲比赛、征文竞赛、爱国基地参观等活动展开,儿童的传承兴趣不浓。新时代的红色精神传承应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2.0,搭建红色基因网络学习平台,形成现场连线历史人物、微信公众号打卡、3D情景模拟等具有创新性的德育体验范式。

三、班集体中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路徑与有效策略

1.具象化的学习形式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所谓具象化,就是把抽象的东西表现得具体化,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抽象概念、符号变得看得见、容易理解。党史悠久且复杂,历史事件众多,红色基因的概念表述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颇具难度。认同的前提是理解,要让小学生很好地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有必要对其进行具象化的改造,寻找适合儿童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当下许多班主任在党史宣传的过程中,按时间顺序抽象地介绍党的百年发展历程,面对空洞的数字、远离生活实际的历史事件、枯燥的理论说教,小学生很难从心理上认同和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因此,班主任可以从儿童视角出发,围绕教育主题开展一系列具象化、有关联的活动,让红色基因真正走进孩童心田。

笔者曾围绕学习红色小英雄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首先让学生观看小英雄影片,初步感知活灵活现的英雄形象。随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英雄撰稿演讲,在真实的故事分享中感受小英雄的无畏精神。接着让学生绘制小英雄海报,围绕英雄事迹、感人精神、自身努力方向分三个板块设计,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的海报张贴于班级红色宣传栏中。最后,根据学生对小英雄精神的深刻理解,点赞身边小英雄的传人。

具象化、系列化的学习活动如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学生置身其中,全方位、多感官、多层次地感受红色精神对当代小学生的精神引领,大大推动了红色教育向纵深发展,自然而深刻地印染和传承了红色基因。

2.情境化的活动模式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实施路径

情境化的活动模式是指在开展党史学习的过程中,挖掘党史资源,将复杂的历史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儿童在适合自己认知特点、情境阅历的德育剧场中进行演绎,这样儿童才能自觉地走进红色故事之中,形成共情与感悟,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例如,笔者布置学生选择百年党史中最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事件或者一位英雄人物故事创编成剧本,进行演绎。根据剧情的需要,学生们自由组合成表演小组,他们在小组中合理地分配角色,自由地创编台词,投入地制作道具,动情地训练排演,最终学生们在“童心向党”10岁成长礼上完美呈现了一个个动人的党史故事。小轩同学为了演出草原小姐妹的牺牲精神,独自研究了系列电视剧,翻看了文字资料,一遍遍揣摩小姐妹面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产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真实地再现了新中国建设年代青少年“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引发了在场同学的深度思考。

通过创设上述真实的情境演绎,学生能感受到矛盾冲突,代入式地思考红色精神的内涵,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推动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到自律发展,这样红色精神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落地生根。

3.多元化的榜样示范引领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策略

英国作家阿谢姆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言传是传承红色精神之标尺,身教是传承红色精神之路径,没有榜样的激励、示范、引领,这样的传承是苍白的、空洞的、不能有效落地的。榜样引领具有时代性,因此,笔者不仅带领学生回忆党史中的先锋人物,而且积极寻找身边榜样,激励学生学先进、当先进。

(1)讲好党史先锋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征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不畏牺牲的革命先烈、开拓创新的科学巨匠等。他们的事迹值得儿童牢记,精神值得儿童学习,行为值得儿童传承。

为了讲好人物故事,笔者开创了三(2)班微信公众号之“红领巾,心向党,传精神”活动。学期初布置学生搜集感人的党史先锋代表故事,如朱德的扁担、铁人王进喜等。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故事以演讲录音的形式上传到公众号“经典红色我传诵”栏目,通过点赞助力等方式推选出最佳演讲者,随后在“红色精神我传承”栏目中谈一谈这种红色精神是如何指导学习生活的。微信公众号打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学生想进行党史人物的学习交流,点击进入、参与即可,其他班的学生、家长也可以扫码加入讨论和学习中。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觉地将伟大的红色精神转化为行动的指南。

(2)寻访身边平凡榜样

生活中也有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笔者在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前夕布置学生寻访身边令自己感动的平凡人物,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可以是退休离职工人,也可以是在岗在职的医生、律师、清洁工等,以面对面采访记录的形式,聆听普通人讲述身边的红色故事,再现初心之路。随后,笔者通过每周固定的班会课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寻访日志和视频,展示寻访人物的感人事迹。学生动人的讲述,拉近了红色精神与学生的距离,让其明白红色精神就在身边,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举动和惊天动地的豪言,凡是在平凡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就是红色精神的传承。

4.创新化的表现性评价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强大内驱力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加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红色基因的领会和传承。这种评价机制不是简单地分等级,而是对行为和情感给予积极评价。

(1)评价方式多样化

大多数班主任对学生红色基因的传承缺少评价机制,因此,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和动力。笔者在班级开展档案袋评价,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制作一个传承红色精神的档案袋,学生将搜集到的党史知识、红色基地打卡图片、红色小报、红色文章、寻访记录等放入档案袋中,班主任通过“争做红色基因星级好少年”评价体系量化打分,整体而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通过评价,让孩子知道已经达到的水平和离最高水平的差距,从而获得自我提高内驱力。

(2)评价主体多元化

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要邀請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父母评价儿女、儿女提醒父母的家庭教育评价机制。例如,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红色教育书,对书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让儿童用撰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家长用班级“争做红色基因星级好少年”评价体系给予恰当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处事,提升其道德品质,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阶段开展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考和实践,在如何增强党史教育的针对性、示范性和实效性上仍存在不足。今后,笔者将进一步深入思考,大胆实践,引导小学生知党、爱党、信党,在少年儿童成长中厚植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确保祖国的红色江山永不褪色,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丽萍.班级管理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入策略[J].江苏教育,2019(07).

[2]吴林龙. 开展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四种有效方式[J].福建教育,2021(18).

[3]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黄正平.立德树人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班集体建设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中职卫校护理班班主任工作体会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忽视也是一种爱
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温暖童心,让孩子恋上新家
学分制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究
在班级管理中善用“羊群效应”
小讲台,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