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关系 浸润学生心灵

2022-05-30赵健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7期
关键词:和谐关系

赵健

[摘要]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润心”和“育人”融为一体,同样会有多种路径和方法。南京宇通实验学校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为主要思路的教育实践模型,通过具体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的措施,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营造自身成长良好氛围的能力。

[关键词] 和谐关系;浸润心灵;润心育人

为在班集体建设中落实习总书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指示,南京宇通实验学校一直在探索具体的实践路径,试图构建一个具体可行,而且可以推广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模型。

俗话说,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班级育人正是“以心灵唤醒心灵,以心灵感应心灵,以心灵滋润心灵”的过程。我们理解的“润心”,意思是像及时雨一样润泽心田,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过程,给人以惬意的感受。班主任追求高品质班级育人的过程中,自觉坚持“教育之道,道在心灵”的主旨,回归心灵深处,体现润心本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差异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将“润心”与“育人”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育心氛围中,学会用纯洁的心灵审视教育生活,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灵感应,真正使教育绽放成长之花,展现智慧之境,培植心灵之魂。

探索过程中,南京宇通实验学校从班主任的润心能力打造出发,以班级关系建设作为突破点,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的具体措施实践为抓手,逐步探索出高中阶段通过和谐关系构建达成润心目标的实践模型。

学生的成长必须有良好的集体,班级合理的组织架构为构建班级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打下了基础。班级的具体组织形式如下:

1.组建自主管理团队。设置文化团队、学习团队、爱心团队、目标管理团队、行政团队、综合素质评价团队、课程团队、家校团队8个团队组成班级的自主管理团队,每学期组织所有同学通过民主竞选的方式进入团队,每个团队由1名团长和若干名团队成员组成。

2.研制团队运行标准。各团队成立后,在学校《自主管理课程》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团队运行标准和细则。

3.导师指导制。每位导师在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指导1—2个团队,每周与团队成员进行协商,总结1周团队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并借助成长日记与团队内成员进行笔谈。

4.四人小组制。班级4人为1个小组,各团队每天评价小组表现,小组交流总结个人表现,强化组间竞争和组内合作。

学校在实践探索中,为发挥现代班级组织形式的优势,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润心育人的新使命所赋予的新责任,尝试通过构建师生、生生、家校三种和谐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唤醒学生主动营造成长环境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心灵润泽心灵”的育人效果。

一、师生和谐关系构建:探寻润心育人的“班本路”

1.班级导师合力——导师团指导中的师生情谊

导师团具体日常运行如下:

(1)开学初,所有导师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团队的建设过程。

(2)导师跟进指导与帮助一个学生团队。每周固定时间,至少指导1次学生团队运行过程,与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问题。

(3)班主任每月组织1次导师团工作交流座谈会。现场展示工作效果、现场发现存在问题、现场会商问题解决。

导师从任课到育人,与学生共同商讨班集体建设相关事宜,在商讨的过程中加强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起共同奋斗、一起建设班级的良好师生关系。

2.班级师生笔谈——成长日记的使用加强师生交流

学生使用成长日记遵循以下流程:

(1)开学第1周,班级目标管理团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全班同学制定目标和管理机制,将自己的学期目标制定出来,并每天管理。組织成长日记示例学习,所有学生对成长日记的价值意义、五要素标准理解到位,内化于心。

(2)每个人利用成长日记管理目标。每天早自习前15分钟,按照五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制定每日计划。可以从学习、自我管理、生活、社交、情绪管理等方面做好计划。

(3)小组每天总结。每天放学前15分钟对当日计划进行总结,写好当日感悟。每天晚上小组长组织小组交流会,人人交流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

(4)班级每月组织1次“优秀成长日记”展示活动。

巴赫金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对话,“存在即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际”。学生每天用成长日记进行计划和反思,每周总结盘点一周学习、生活。导师在批阅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通过导师团交流的方式将信息反馈分享给班主任。导师通过批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引导学生。导师团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和心灵沟通,以成长日记为纽带实现。

二、生生和谐关系构建:形成润心育人的“情感场”

1.爱心团队在“情感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爱心团队有三大职责:

(1)构建和谐人际关系:①信任、温暖、帮助、包容弥漫在教室、宿舍、学校每一个角落。②班级是家庭,生生是兄弟姐妹,师生是父母孩子,关系融洽温馨。

③爱心团队工作到位,不出现一例安全事件。④每个同学内心有希望,天天有进步。

(2)组织生日会。生日会既强化生命尊严和成长的意义,又强化伙伴的友谊。

(3)帮助各宿舍营造良好的氛围。宿舍成为每个学生温暖的家,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反思、复盘习惯。

2.活动促进“情感场”形成——过生日等班级活动

学生自主策划、自主实施班级生日会活动。在给每个学生过生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策划、自主组织的作用。学生设计、主持、参与生日会的活动,并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流程。家庭般温暖氛围让班级生日会成为自主管理的“情感场”,学生在这个“情感场”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产生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三、家校和谐关系构建:培育润心育人的“共情力”

1.提升家长共情力——班级家长学校课程为家庭教育赋能

班级家长学校课程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1)给家长上课。一学期8个课时,4个课时由班主任开设,4个课时由班主任和家委会一起广泛聘请集团、学校、社会专家给家长授课。上课前摸清家长需求,明确上课要求,上课过程中由家委会评价家长参与表现,上课后所有家长分享感悟。

(2)班级家委会组织家长学习。整合教育局和社会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资源,由家委会组织甄别选择,组织家长进行学习。

(3)小型家长座谈会。变家长约谈为家长座谈,用主题研讨的方式,解答家长家庭教育疑惑,赋予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在家长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班级的学生家校团队也发挥重要作用,对班级学生进行调研,成为主题选择和课程资源的重要方面。同时,每次家长会组织学生撰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

2.提升学生共情力——班级文明家庭建设课程让学生主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班级文明家庭建设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让每个学生学会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学初,班级家校团队组织1次班级内培训,学生充分讨论,让每一个学生认知到位。学生是文明家庭建设小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其他家庭成员都是小组成员,文明家庭建设课程实施过程、达标验收、目标实现都由学生独自完成。

(2)每次放假回家前,班级家校团队都要用班会时间公布此次活动的目标、内容、标准、方式与达标验收,强化目标,强化过程管理,留存好材料用于评价。

(3)每一个学生与家庭都落实阅读与锻炼的课程要求,课程实施期间,天天打卡。

(4)课程实施期间,小组调研成为常态。家校团队每天对全班同学调研与督促。班级每天达标验收,年级每周反馈1次各班级达标验收排名。返校后,家长向首席导师反馈学生在家课程落实表现,谈收获或感悟,发给首导。

(5)课程实施期间,班主任、家校团队导师共同和家长电话沟通,了解孩子课程落实情况,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落实。

(6)返校后各班級进行交流展示,班级团队进行达标验收和评价。首导给学生反馈家长的评价,并纳入课程评价。

(7)期中、期末班级评选文明家庭建设标兵和班级文明家庭,进行隆重表彰。

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要求高中学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培养。“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针对自然、社会、生活等问题选取专题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文明家庭建设课程为家校合力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家庭氛围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家庭氛围,而是主动参与到良好家庭氛围的建设中。

三个和谐关系的构建,为学生的自主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家庭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学生参与良好氛围的建设与维护,也形成了建设自己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教育诗[M].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4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实验版)[S].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和谐关系
边疆民族和谐关系建构中的小调适与大变迁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构
浅议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方式研究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微笑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魅力探究
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英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谈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