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2022-05-30李志民

教育界·A 2022年21期
关键词:大自然环保教育初中生物

【摘要】初中生物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变异和进化,人类的健康等内容,生物教学是促使学生走进自然、观察生物现象、探索生命规律的重要渠道,也是教育学生学会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途径。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生物知识,还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文章就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强化初中生环保意识展开研究,以期拓展初中生物的学科内涵,优化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保教育;生物;大自然

作者简介:李志民(1967—),男,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实验中学。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馈赠,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却存在一些破坏自然的行为,导致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关注环境问题,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初中生物是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生物的重要途径。借助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环保观念,增强初中生的环保意识,发展初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生物教师的重要教学方向。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不属于初中主要科目,容易被学生所忽视;而且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容易让一些学生望而却步[1]。因此,有的初中生对生物学习不感兴趣,存在敷衍应付的情况。此种情况下,生物教师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开展生物知识的教学,更别提渗透环保教育了。对此,生物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思路,与初中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策略,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自然渗透环保的知识。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生物学习中,吸收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环保教育。

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创设了历史上的黄土高原的情境,通过直观的画面对比,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首先,展示沟壑纵横、植被稀少、黄沙漫天的自然景象。视频中,一片荒山秃岭,没有河流,没有茂盛的森林,大风刮过,尘土飞扬。学生看到后不禁皱起眉头,面色凝重。之后,笔者又展示了草丰林茂、河流蜿蜒流淌的自然景象。富有生命活力的画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无限遐想。在播放完两个视频后,笔者问学生更喜欢哪个视频中的自然景象,学生毫不迟疑地说更喜欢第二个。笔者接着说:“其实这两个视频呈现的都是同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象—黄土高原。”学生听到后,都感到难以置信。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引入环保教育中。笔者问:“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黄土高原植被覆盖范围逐渐缩小,最终从丛林茂密变成黄土裸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甲认为:“黄土高原之所以变成荒山秃岭,可能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学生乙问:“黄土高原是不是经历过重大的洪灾或者火灾,才变成这样的?”学生丙说:“环境的变化可能是由生物引起的。我们这节课讲的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认为,黄土高原的巨大变迁可能是人类造成的。”……笔者让学生自由讨论后,进行总结说明:“在历史的长河中,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不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森林植被覆盖范围不断缩小,其原因除了气候变化,主要就是人为开垦土地、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一开始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人们长期开垦耕地、修建房屋、烧柴用火等,黄土高原的植被不断被破坏。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最终导致黄土高原从草丰林茂逐渐变成荒山秃岭。”

在笔者创设的黄土高原情境下,学生听完笔者的讲解,感到很震撼,不由得唏嘘。此时,学生心中的环保意识已悄悄萌芽。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看法。一位学生主动起立说道:“黄土高原曾经是一个多么美丽、多么富足的地方啊,因为不被人类保护,所以遭到了破坏,造成了资源的流失,真是令人心痛。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珍惜环境!”其他学生听到该生的回答,纷纷点头认可,可见环保意识已植入学生心中。为了进一步渗透环保教育,笔者又出示了一组图片,展示了如今绿意点缀的黄土高原,告诉学生我国通过努力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使黄土高原逐渐得到了重生。学生脸上出现了笑容,纷纷表示要从点滴做起,爱惜花草树木,杜绝乱砍滥伐现象,保护绿色家园。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灵活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透过生物知识关注社会现象,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种下环保观念的种子。

二、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生物多样性的美好

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尤其是环保知识,使生物知识与生活相融合。这样学生能够借助生活经验学习生物知识,观察生物,探寻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奥妙,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环保意识[2]。

以“认识生物”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并结合日常生活,阐述生物具备的相同点,从而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为此,笔者联系生活,带领学生走进日常生活,学习生物知识。在此过程中,笔者适时渗透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而言,笔者联系生活要素进行新课导入,要求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谈谈他们眼中的生物是什么,具有什么特性等。这样开放的问题使学生交流表达的热情被点燃了,学生纷纷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在我眼中,只要是活着的都是生物。路边的花草树木是生物,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也是生物。和其他生物相比较而言,人类的智商最高,所以人类创建了社会文明。”有的学生说:“生物无处不在,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跑,有的在水里游,大自然真是神奇!”有的學生说:“在我们不常看见的地方,也有很多生物在生长、在变化,它们和我们呼吸同样的空气,享受同一片蓝天。”……笔者听完学生的分享后,肯定了他们的看法,然后问他们:“那么大家觉得这些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这些生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笔者继续追问:“有同学可以描述你眼中美好的自然画面是什么样的吗?”有的学生说:“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中,少年身披云彩,赶着牛羊匆匆回家。这样和谐的画面,展现出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了生物之间的和谐美。”此时,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生活因为有各种生物而变得更美丽,人因为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而构建了自然和谐之美,从而自觉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传授环保知识,而是将生物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加强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生物多样性的美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践行环保理念。

三、展开调查与实验,探究环境污染的问题

实践出真知,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如何保护环境,教师就要设计相关的调查与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师需要设计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调查与实验活动,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学习水平为切入点,构建自主型生物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开展实验,从而提高其实验探究能力[3]。

比如,在教学“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为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知,笔者结合每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小组各自根据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调查环境污染背后的成因,分析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的后果等。此过程中,学生突破了课本的限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有的小组搜集当地河水样本,进行水样检测;有的小组调查某一条十字街的空气质量状况;有的小组调查城市绿化建设现状等。在经过一周的深入调查以后,各个小组确定了各自的实验主题。第一组决定研究二氧化碳给植物生长带来的影响;第二组决定研究汽车尾气给人的生活带来的影響;第三组决定研究水体酸化以后给鱼类带来的影响;第四组决定研究噪声污染对小母鸡生活的影响;第五组决定研究大量紫外线照射对人的影响;第六组决定研究塑料电线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对小白鼠造成的影响。确定实验主题后,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准备需要的实验工具,商讨实验流程和方法,开展实验探究。各个小组都能按照要求展开有特色的实验。比如第六小组的成员准备了两只健康的小白鼠,分别将它们放置在两个玻璃缸中,然后在一个玻璃缸中放入点燃的电线,让此玻璃缸中充满废气,最后观察两只小白鼠的状态。学生分别在二十分钟、四十分钟和六十分钟以后记录两只小白鼠的呼吸频率。通过实验,该小组发现,在充满废气的玻璃缸中的小白鼠呼吸频率逐渐减弱,这说明废气污染会影响到小白鼠的正常呼吸。在各个小组完成实验以后,笔者要求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环境污染的危害,交流实验心得。学生纷纷意识到环境污染给生物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要积极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环境,更要努力避免以后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到此,学生的环保意识已经得以形成。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危害,而是带领学生展开调查与实验,让学生在走访调查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与危害,从而自觉抵制环境污染行为,增强环保意识。此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了解环保知识,而不是被动接收环保教育。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落实环保行动

环保教育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环保教育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动态教育过程,因此生物教师要利用各种契机开展环保教育。教师除了在生物课堂中给学生开展环保教育,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立足于点滴小事,开展实际行动,全面践行环保理念,为改善环境、创造美好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例如,笔者每月定期开展“我是环保小标兵”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加入环保队伍中,用实际行动为绿色家园贡献力量。有时候是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山中共同植树。在植树过程中,笔者与学生通力合作,挖坑、放苗、填土、浇水,一起种下一棵棵小树。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当学生们看到瘦弱的小树苗稳稳地立在地上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期待。有时候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环保手册,并选择合适的活动区域进行发放。有的小组以照明为主题制作了相关的环保手册,呼吁人们使用节能灯具,尽量减少使用钨丝灯具。该小组成员考虑到节能灯具的受用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于是选择在中老年人聚集较多的公园发放环保手册。有的小组以电脑使用为主题制作了相关的环保手册,呼吁人们正确使用电脑,减少不必要的电脑损耗,如有的人为减少麻烦,不使用电脑时选择休眠模式,而不是关机,导致电脑一直运转,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环境污染。学生对此通过宣传手册呼吁人们,在不使用电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关机。考虑到电脑使用人群多为青年学生与上班族,学生选择在大学校园门口和写字楼周围发放环保手册。其他小组也能根据相应的主题制作环保手册并发放给适宜的群体,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活动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大家都积极配合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组织了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走入社会,亲身参与环境保护,为环保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对于初中生而言,丰富的实践机会不仅仅能够增强其环保意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教育。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有趣的生物课堂,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景喜林.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2):119-120.

[2]周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2):135-136.

[3]卢月娟.探寻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新途径[J].新课程,2020(32):227.

猜你喜欢

大自然环保教育初中生物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