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化论”视角下许渊冲诗词“意美”的英译策略研究

2022-05-30闫敏贾晓云

关键词:意美许渊冲

闫敏 贾晓云

关键词: 许渊冲;诗词英译;三化论;“意美”;英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895X(2022)02 ? 0136 ? 05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2.02.005

诗词翻译无论是国外引入还是国内输出,都是翻译中的难点。以唐诗宋词为首的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诗歌词曲的输出更是难上加难。究其原因,无外乎其精妙绝伦的格律音韵、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独树一帜的古典之美和虚实结合的情感赋予。能够准确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元素及其意蕴对国外读者来说实属不易。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三之论”和“三化论”等理论自成一格,在中国古诗词英译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与成就。而怎样使文学翻译为读者“乐之”,即表现“意美”呢?概括地说,译诗更倾向于意译,需要采用“深化、等化、浅化”三种方法,这就是许渊冲翻译哲学的方法论。众多学者都已对“三美论”进行了颇有成果的研究,但鲜有学者从“三化论”视角进行探讨,所以本文尝试从“三化论”视角研究许渊冲诗词“意美”的英译策略。

一、许渊冲先生的“三化论”

华兹华斯认为诗必源自诗人的真情实感,“Forall good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feelings”(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1],显然,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是译诗中举足轻重的一环。许先生说“译诗要和原诗一样感動读者的心,这是意美”[2],同样强调诗词背后所寄托的深刻情感。再者,“意似”相当于“知之”,“意美”相当于“好之”,“神似”或“三美”才相当于“乐之”,而为了实现“三之”采用的基本译法就是“三化”[2]。“译者凭借自身的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在‘等化、深化、浅化方法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译语优势,追求原作的‘意与‘艺在译语中创造性的‘再生,以期达到使人‘知之、好之、乐之的效果。”[3] 总的来看,“三美论”“三之论”与“三化论”是有机的整体,密切相关但具体操作却各有侧重。本篇将具体分析“意美”如何融入在“三化”方法之中。所谓“深化”,包括特殊化、具体化、加词、一分为二等译法;所谓“浅化”, 包括一般化、抽象化、减词、合而为一等译法;所谓“等化”,包括灵活对等、词性转换、正说、反说、主动、被动等译法[2]。“三化”很具体,它利用多种变通使得目的语读者更顺畅、更深刻地体会到原诗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意美”的完美呈现与“等化、深化、浅化”的翻译理论息息相关,彼此成就。“三化”方法使用相当灵活,例如:在《七绝·屈原》一诗中,许译“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为“Wild weeds oergrown, few sweet flowers could below;He plunged in endless waves to end his woe”,“太盛”和“少”属等化,“跃”“冲”合译为“plunge”以及“万里涛”抽象化为“endless waves”是浅化,而加上的“below”和“to end his woe”则是既深化又押韵,具有“音美”和“意美”[2]。所以译者要掌握变通的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英译诗词时恰当地选用一种方法,或将三种方法有机结合。当一种译法不能很好地表达原诗的“意美”时,就运用另外两种补足其意象、情境和美感,目标旨在缩小中西语言差距,追求意义相通和形神兼备。以下具体赏析许先生丰富的诗词英译实例,分别探究“等化”“浅化”“深化”如何精妙地传达“意美”。

二、许渊冲英译诗词中的等化

“等化”,具体策略有:换词;正译(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或反面说法换成正面说法);反译;主动译被动/被动译主动;等等。具体而言,形式有所变化,但内容对等,且能传递出“意美”。

例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

译文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Notes: Seeing a pool of moonlight, the poet isdrowned in the pond of homesickness.

首先,“等化”的“意似”又有几种,低级的只是“形似”,高级的却是“神似”[2]。“lookingup”“bowing”的工整对仗与原诗极为对等,保持了“形似”;“in homesickness”前置,强调“思故乡”之意;精彩之处是“drowned”一词和“notes”部分,一方面与前文押韵达到“声美”,另一方面巧用暗喻将原诗优美的画面感和意境之美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生动的意象是想象力的产物,是思想的载体和灵魂,诗情、画意皆为象语”[5],这里的“pool”“moonlight”极富想象力。“沉溺淹没”在名为“思乡”的池塘里,足见游子被包裹在浓浓的思乡之情中,满心满眼都是愁绪,让人感动,达到“意美”。

例2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4]。

译文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这里进行了句式转换,将原来的陈述句转换为感叹句,恰当地表现出词人内心的烦闷和哀怨。感叹句不仅陈述出语意,更直抒胸臆,将原词情感重点突出,符合“神似”。原诗要表达在忽冷忽暖的时节人的身体很难休养好,再加上在萧索的深秋,一个人难免会孤独,哀愁不断,因此休养难上加难。转换为感叹句确实能够强调这种伤感和愁绪难捱的情感,强烈情绪的表达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例3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4]。

译文 I wish your heart would be like mine,

Then not in vain for you I pine.

精妙之处是译文和原文的对仗相称,“只愿”与“I wish”对应,且否定的半句中,没有用陈述的正常语序“then I wont pine for you in vain”,而是将表示“不负”的“not in vain”前置,与“定不负”十分契合,保持结构和句式上的对等。选词“pine for”准确展现情谊之隽永,直观地表现出一种苦苦思念的刻骨铭心的情谊,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之美?哪怕伊人已逝,此情绵绵无绝期。

例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

译文 If youve a friend who knows your heart,

Distance cant keep you two apart.

首先这明显是“意译”,虽然“海内”“天涯”“邻”都未具体译出,且运用了“浅化”将“海内”“天涯”简单化合译为“distance”,但其追求的是意义和情感的“神似”,“知己”与译文对等,而且后半句用了否定增强表意语气,更强调出知心好友间的思想感情相通是不畏距离的。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相反,但内容和意义的迁移没有缺失,这属反译。

三、许渊冲英译诗词中的浅化

“浅化”即化难为易,把深奥难懂的原文化为浅显易懂的译文,策略为:将特殊词一般化;将具体词抽象化;合译;删而不译(减词);将原诗典故浅显化;等等。

例5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6]。

译文 How many can go home by moonlight whoare missed?

The sinking moon sheds yearning over riversidetrees.

“不知”一句改译为疑问句,其实是“等化”中的句式转变,追求的是刻画出情感的强烈和张力。“落月摇情”是将月光之美、游子的思念和诗人的感叹交融,氛围静谧凄清,但江边的树摇曳生姿,动更衬静,情景交融且以情为重,表达的是一种游子意欲归乡而不得的悲伤和无奈。译文把月拟人化,动静结合,“shed yearning”直接动态地表现出月亮的渴望和呐喊,代游子直接强烈地抒情,将静态的不绝如缕的思念用动态的拟人修辞来表现,更便于目的语读者欣赏,彰显了译者对“意美”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原诗情感蕴涵的表达。

例6 泪痕红浥鲛绡透[4]。

译文 Her kerchief soaked with tears and red withstains unclean.

此处可对比徐忠杰先生的译本:

A drenched handkerchief, with red stains, bespeaks-Profuse tears, running with rouge down the cheeks.

徐先生的译文将原诗所有意象全部保留,包括“胭脂”,虽然意象一一对应,但用了两个诗行,形式略有不对等,不够简洁凝练;表意来看,意象列举过于具象反而冲淡了读者自己的情感联系,缩减了遐想空间。许译以“kerchief”为主语,使用被动语态,只写物,未提人,却让读者眼前自然而然浮现出哭泣中的女子形象;同时采用模糊处理,“胭脂”的具体意象被删除,因其本身就不被目的语读者熟知,不易被代入理解,使用“red withstains unclean”来说明女子与曾经的挚爱重逢时恸哭引发擦拭泪水的手帕都湿透的结果,“但见泪满巾”的情景意味不曾缺失,还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最重要的是诗行简短与原诗相对应,也让读者有更多的联想空间,朦朦朧胧中想象出一幅女子悲情落泪图,感情溢于言表。

例7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4]。

译文 Pink hands so fine,

Gold-branded wine,

Spring paints the willows green

Palace walls cant confine.

“红”“酥”和“黄”分别形容唐氏的绰约之姿和酒色之美,“满城”“宫墙”指南宋时绍兴的一段宫墙。没有文化背景的英语欣赏者很难建立起意象关联,像这样文化不通的地方可以化难为易,以着力保留原文意境。“pink”“fine”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唐氏玉手的红润美丽,“gold-branded”也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醇厚味香的金黄色美酒。在陆游眼中,美酒美在视觉色彩,此外,“黄”正好与唐婉的肤色“红”相互衬托[7],由此出发,结合“green”,更能看出许译的转化的巧妙,仅色彩就相辅相成。“spring”“palace”都使用了拟人修辞,动感十足,将春色的活泼和满溢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8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6]。

译文 On a hobby-horse you came on the scene,Around the well we played with plums still green.

这句诗中有我们极为熟知的中国传统典故“青梅竹马”,在英语文化中无直接对等用典。许先生用“hobby-horse”创造性地替换了原诗中的“竹马”,孩童的木马玩具是和英文文化对等的,也与下句中的“play”一致,目的语读者能直接理解到两人自小结伴游戏以及原诗中自幼相识、情谊深厚的原意。用此特殊化的异化的手法,化难为易,将特殊名词一般化,更好地传递了这一中国古典文化。

此外,把原诗中的“绕床”译成“around the well”,更是传神,“水井围栏”这一意象有所简化,生动地描绘出男女孩童在庭院内、水井旁追逐嬉戏的欢乐场景,生动俏皮。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它作用于并建构文本所描述的表象” [8]。

四、许渊冲英译诗词中的深化

所谓深化,是透过原文的表层形式,探究其深层内容,包括:抽象词具体化;一般名词特殊化,必要时可以运用典故;加词;一分为二;等等。这一翻译技巧使译文神韵更加深刻。

在词牌名翻译对等的要求方面,许先生多采用具体化加背景补充的策略,将词牌名与故事背景或主旨相结合,旨在让目的语读者一看到题目就可以预想到此诗词承载的主要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 声声慢” 译为“ Grief Beyond Belief?Tune:‘Slow, Slow Song ”,让读者一下子就抓住题眼“grief(悲伤落寞)”,而“Slow, Slow Song”则可以奠定整首词哀婉凄清的基调,温婉深沉,如泣如诉,且有种余音绕梁的优美之感,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又如,“钗头凤”译为“The Garden ofShen?Tune:‘Phoenix Hairpin ”,结合了这首词的背景?地点沈园,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七年后在此偶然相遇,唯余彼此痴痴情深和相思之切却又物是人非的凄楚,读者被补足了“沈园”这一信息,能够联想到这首词是因在一个特别的地方而触景生情,接着“Phoenix Hairpin”又让人意识到是与一位美丽的女子有关,这样就可以展开对故事的猜想。再如,“虞美人”译为“The Lost Land Recalled?Tune:‘The Beautiful Lady Yu ”,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抒发了亡国之恨,回忆往昔,又看当下,倍感伤怀,铺垫了词人对故国不再、物是人非的惆怅和愤慨,很容易触动读者的心。诗歌题目以“长干行”为例,译为“Ballad of a Merchant s Wife”,“ballad”一词凸显出整首诗的浪漫情怀,像哼唱曲子一般娓娓诉说她的故事,并带有民俗故事色彩,而整个题目则清晰地刻画出一位有故事的妻子形象,读完诗句就能印证她的故事就是于家中寄情思念远方的郎君并时时待人归,期待相聚并永不分离。

下面来看“深化”手法运用的词句分析。

例9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6]。

译文 Still we heard hidden grief and vague regretconcealed,

Music expressed then far less than silence revealed.

虽然“幽情”转为“深藏的悲伤”是“等化”的换词,但也使怨愤情绪更具体化更深刻;“concealed”“expressed”和“revealed”都是加词,让情感的埋藏与外显对比更加强烈,且使目的语读者能体会到原诗情境所蕴含的深沉的伤感和遗憾。乐声抵不上寂静,无声让人动容、引人共鸣,动人的是一片寂靜里化不开的情。深埋心底的伤心事在静悄悄中凝结,译文也不曾丢失令人触目伤怀的情绪表达和余韵悠长的艺术美感。

例10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4]?

译文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yellow flowers,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

Who will pick them up now?

译文意象与原诗一一对应,句式也是先描述后疑问, 与原诗形式对等。“ be covered with” 把“满”字展现得十分贴切,仿佛“堆积”的景象就在眼前;有一个难译的词是“憔悴损”,“Fadedand fallen in showers”十分生动形象,选词“fade”“fall”不仅指菊花凋谢枯萎,更代表词人自己不再壮年,面色憔悴,将词句的言外之意表达出来,传递原文深层结构的“意美”。词人以花喻人,在译文中对这种暗含意义进行了补足:菊花凋零,散落在地,无人问津;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也无人怜惜自己。如果不体现“托物言志”,那么“诗句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文化意象也荡然无存,因而损害了读者对诗作整体艺术美感的体验、欣赏和感受” [9]。

例11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4]。

译文 Flowerlike face and cloudlike hair, goldenheaddressed,

In lotus-flower curtain she spent the night blessed.

“云鬓花颜”的暗喻许先生依然把握得很好,“flowerlike”和“cloudlike”的构词法既展示了美感,又使译文简洁,但“云易散、花易凋、人易老”的比喻义未失,暗含杨贵妃的红颜薄命恰似风吹云散、昙花一现。“ ‘芙蓉帐暖度春宵一句,其中的‘春字不仅和情爱有关,还有欢乐愉悦之意。”[10]许先生将之译作“blessed night”,第一层就表达了“欢愉”,但“blessed”也属于意译添加词,除去“情爱”“欢愉”之意,它还承接上文“新承恩泽”,下启杨贵妃盛宠之路的开始,是整个家族腰金衣紫、朝野侧目的命运转折点,在所有人的眼中这就是帝王的恩泽和庇佑。叙事和抒情结合,把原文的言外之意隐隐约约地传达出来。

五、结束语

唐诗宋词,作为文人咏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载体,既是描摹市井百姓嬉笑怒骂的人生百态画卷,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诗词所承载的古代深厚文化底蕴即使千言万语也难以言尽,但它却是我们千种情怀的最美期待和寄托。随着众多经典唐诗宋词译本的广为流传,中华传统文明之美对世界文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英译传统诗词也成为译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固然有众多差异,但英译要追求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韵律、风格和情怀。“三化论”是灵活变换、创新立异的方法策略。因“诗”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运用“等化”“浅化”“深化”技巧,超越“忠实”,从“形似”到“意似”到“神似”,尽量缩小译文和原文思想上的距离,在情感上力求传神达意,“原汁原味”地补足英译过程中失去的“诗味”,追求“意美”,展现中国诗词特有的古典意境和风韵。

猜你喜欢

意美许渊冲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摔得挺美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三美”原则下《静夜思》的三译本对比赏析
中诗英译中许渊冲的“三化”促进“意美”的表达
许渊冲的“三美”论对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指导探究
折桂令·客窗清明
许渊冲“三美论”在其英译作品《西厢记》中的体现
英语课堂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