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逆向设计

2022-05-30邹莉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单元教学小学语文

邹莉

摘要: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以理解为先的逆向设计模式。采用语文教学探索目标导向、评价先行、教学载体有效等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素养化、意义理解深度化、教学评一体化,给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逆向设计;素养目标;单元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7A-0080-05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通过灌输式学习来机械记忆大量知识点的现象,即使有的课堂活动丰富有趣,但无法促使学生利用这些知识或从这些看似热闹的教学活动中重新生成新的知识结构。换言之,学生只是参与其中,而没有真正从学习中获得对学习结果的理解和持续思考。总结已有设计的不足,美国学者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了“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理念,逆向设计是一种“追求理解”的教学,该设计将评价置于设计之前,强调理解,重视思维可视性。

一、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逆向设计作为一种课程与教学的设计方法,能够使学生参与探讨活动,提升学习迁移能力,并在课程评价中为实现质量控制提供设计标准。其内涵是打破原来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传统模式,强调教学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出发,制定相应的评价证据,逆向进行教学设计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的重要特征是追求“理解”,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将“理解”作为学习目标。逆向设计强调教学不应“为教材而教”,而应“为理解而教”。作为学习目标的“理解”使语文核心素养深度融合,是学生语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品位和文化情趣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追求理解的教学,就是追求核心素养的教学,二者在目标上是统一的。

二是强调逆向设计是对大概念的“理解”。我们将学生的理解分为六个侧面:能解释、能诠释、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知[1]41。学生能充分解释语文学习中的大概念,在真实环境或现实问题中运用此大概念,发展高阶思维,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能合理地进行自我反思。

三是强调教学目标、过程和评价的一致性。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学、评”等各个要素紧密联系,相互衔接,相互契合,共同构成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系,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流程

逆向设计建立了“设定学习目标—确定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全过程的逻辑起点,教学评价作为阶段性诊断和提高目标达成度的工具,最后依据目标选择形成具体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如图1)。

在逆向设计的第一阶段,教师要思考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在本阶段,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从三个层次设计预期结果,确立知识技能层面的目标外,要从纵向挖掘更深层次的目标,概念理解和能力迁移。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有所聚焦,并能够指导教学有目的地朝预期结果发展。

在逆向设计的第二阶段,教师要思考:如何判断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可以用哪些证据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怎么样能持续跟踪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维度的学习预期,制定不同维度的评价证据,保证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学生理解了什么”,又能及时掌握“学生是如何理解的”,让评价在学习活动中发挥指引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即表现性评价、第三方评价、自我评价。

在逆向设计的第三阶段,教师进行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时,要根据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意愿,逐步探索主题,反思学习流程,展评学习所得,组织教学活动等步骤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活动按照WHERETO元素进行编码,这是逆向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必要保障。W代表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目标和意义;H代表创设有吸引力的语文情境、语文活动激发并保持学生注意力;E代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探索、体验,并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得力的支架;R代表引导学生适时反思语文学习进展,并能主动进行调节;E代表支持学生自我评价;T代表语文学习设计要尊重学生学习水平差异以及个体需求;O代表教学活动组织合理、有序。

三、逆向设计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目标导向:以始为终的学习设计

教师在设计之初首先要明确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以单元核心素养为主要制定依据,因此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就成为整个单元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在实际操作时,不仅要恰当把握教材中显性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还要关注蕴含在单元中的隐性语文素养,如辩证的思维能力、文化认同意识、语文探究能力、合作沟通态度、语文审美观念等。例如在“民间故事”单元,创造性复述作为显性语文要素贯穿单元教学,同时要将文化自信、创造思维、审美情趣等语文素养作为隐性主线贯穿于单元学习中,一显一隐两条主线相辅相成。

(二)评价先行:指向素养的多维评价

评价先行是逆向设计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以单元核心素养作为学习目标,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可以有效保障学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科学性,为单元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单元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决定了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纸笔测试、课堂问答等方面,还要求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显性化的表达。逆向设计的评价先行让学习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为及时跟踪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因此,单元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同时多维度的评价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三)载体有效:设计科学的学习活动

真实、科学的学习活动是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载体,而逆向设计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这样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逆向设计旨在意义理解,能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的学習体验。逆向设计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现实需求,设计适切的、能够指向素养目标进行评估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设计为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二,逆向设计是一种单元设计,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紧紧相扣,又层层递进,学生在明确目标指引下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体验。这样会有效避免学习内容的零散化。学生在有次序的学习体验中,掌握体系化的语文知识,获得渐进式的语文能力,从而逐步促进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四、追求理解的语文逆向设计实践

在一线语文教学中,教师多以单篇教学为主,教学形式相对固化,教学主线意识不强[2]。如果把单篇的教学要点比作零散的珍珠,贯穿单元的核心概念就是串线。以往语文教学更在乎如何把所有零散的珍珠捡起来,却疏于建立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的零散化、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对语文要素的认知和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入,难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迁移运用。笔者试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简述语文教学中逆向设计的实施,优化上述教学薄弱环节

(一)立足重要内容,进行单元设计

“复述”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需要理解的大概念,又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需要掌握的语文能力。同时,课标对于“复述”在不同年级提出了不同要求,“创造性复述”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加之“创造性复述”作为贯穿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是统编教材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基于此,我们提炼出本单元应让学生理解的大概念是“创造性复述”。

在单元设计时,我们立足“创造性复述”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筛选。以学生理解“创造性复述”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依据,筛选单元学习内容并进行单元设计。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文基础和语文思维能力,回顾“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特点及方法,归纳出“复述”的基本要素。其次,立足“创造性复述”,以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为例,提炼“创造性复述”的特点以及方法,即“抓住高潮,详细讲”“添油加醋,补白讲”“转换角色,变着讲”“动作表情,动情讲”,并将这些方法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民间故事中。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仅能创造性地讲好民间故事,还能体会到传播民间故事的价值。最后,比较不同复述类型的异同,并能根据不同情境选择适合的复述方式,理解“创造性复述”的现实意义及文化价值。

(二)立足单元统筹,设计学习目标

根据上述提炼出的单元大概念,制定预期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呈现以下几个方面:能熟练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准确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和分析民间故事中人物形象,掌握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关键情节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能有条理地抓住重要情节具体讲,对次要情节弱化处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解并掌握创造性复述的要点,并根据要点对某一民间故事创造性复述,感受民间故事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生活中的魅力及语言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三)立足真实情境,设计评价证据

逆向设计中的表现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真实任务或问题中的相应表现进行评价,也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评判。为此,在本次设计(见表1)中笔者引入GRASPS六个要素(G目标、R角色、A对象、S情境、P表现或成果、S标准要素)来架构学生的真实性任务,确保真实性任务设计具有科学性[3]44。同时,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该环节我们利用威金斯提出的理解六侧面设计对真实性任务的评估,促使评价环节成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立足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在给定了预期结果和表现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方法、资源和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我们共设计了5个学时,有课堂教学内容,也包含课外实践内容。我们对每个学时的活动设计进行WHERETO编码,确保学习活动更切合学生的需求。表2展示了本单元第三学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追求理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逆向设计是对当前语文教学困境做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是语文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学习迁移的能力的积极实践。逆向设计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学评价可视化、教学内容融合化的课堂,其优势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回应,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关系的调整,是学生、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托尼·瓦格纳.教育大未来[M].余燕,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27.

[2]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学会提问[M].吴禮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1.

[3]丹·罗斯坦,鲁兹·桑塔纳.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M].李晨,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4]韩立福.如何创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J].人民教育,2014(16 ):7.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单元教学小学语文
核心置换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