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国际理解教育的“项目化”实施

2022-05-30惠晓婷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学习项目化

惠晓婷

摘要: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落实,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基于儿童的兴趣与发展需要,通过项目学习实践活动,既利于培养儿童的国际理解素养,也提升了小学语文的人文价值。项目化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激发儿童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多元文化,提高学生与他人协作交流的能力,逐步养成对不同文化理解与宽容的态度,从而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学习;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7A-0071-04

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下,为了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理解、交流、融合的国际理解理念正逐步获得全球共识。在小学阶段,立足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与小学学科教学融合,能够让学生从小就开拓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具有包容性与同理心的新时代“世界小公民”。

语文课程的包容性与广博性,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基础。无锡市新吴区南丰小学语文组结合学校课题研究,近几年着力推进儿童文学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在语文项目活动开发、实施、推进的过程中,项目化学习能够引导儿童更好地进入文学世界,进行跨时空的学习与探究,从而让儿童深度体验多元文化,更好地理解与认识世界。项目组开发的语文整本书阅读项目“地球村的孩子”,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优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学习了解异国文化,并进行个性化探索与表达。本文将结合该项目,阐释对儿童国际理解教育的“项目化”实施与思考。

一、任务驱动,感受多元文化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社会坚持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特别强调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以及理解。具体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国际理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让学生学会共处与合作。小学生因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差异化的理解,仍处于浅层水平。语言文字的交流与碰撞,是小学阶段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当孩子通过阅读了解其他地方人们的故事,他们的世界也变得更加广阔,他们更容易想象和感受其他人的心情,更容易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1]源自世界各国的儿童文学,深受作者背景与人生经历的影响,因此也就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气息与人文特色。高品质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增进儿童对异国文化的了解与尊重,从而培育出多元共融的情感价值观。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儿童文学阅读,能够在阅读与鉴赏、表達与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在探究体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语文阅读项目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与既有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结旧识与新知,并为设计适宜学生探究的学习任务打下基础。以“地球村的孩子”项目为例,在项目活动前期,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储备与阅读期待,项目组在五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调研。关于“喜欢的儿童人物”这一话题,项目组以词云图(如图1)的方式,直观呈现了调研信息。其中,“童话外婆”林格伦创作的“顽童”人物“长袜子皮皮”颇受喜爱,体现出这一时期儿童较为集中的审美偏好。这也为接下来的语文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尊重儿童天性,立足儿童本位的阅读活动,方能真正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与主动阅读,使学生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生活方式。项目组师生选定了林格伦代表作《吵闹村的孩子》为阅读书目。作品以小主人公丽莎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情节,易于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林格伦笔下的北欧儿童生活,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同时也意味着有广阔的探索空间。阅读前期,学生结合谷歌卫星地图及纪录片等视频资源,迅速了解北欧瑞典的地理位置与人情风貌,为后期阅读打下基础。在对比两国儿童生活时,学生生发了去探究主人公童年生活的愿望。学生们结合阅读书目,共同探讨“尝试像书中的主人公丽莎一样,记录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进行交流”这一项目核心任务。

围绕核心任务,项目组师生进行整本书共读活动,并设置了如下不同层次的任务串:任务1:思考吵闹村孩子快乐的秘密是什么,与自己的经历作对比,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任务2:搜集资料,整理书中出现的人物关系、异国风俗、习惯、传统、民谣、器物等,制作思维导图进行展示交流。任务3:选择书中最感兴趣的人物制作人物卡片,并说明感兴趣的理由。任务4: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为主角,创编续集故事。

以上项目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以记录自己的童年故事为驱动,帮助学生跳出原有的文化背景,多角度感受书中呈现的多元文化,形成有效的国际理解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二、情境构建,深化国际理解

项目学习强调进入真实情境的探究性学习,学习者在复杂的情境中互动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建构有效的情境,是项目学习实施的必然要求。国际理解教育的落实,同样需要情境的支撑。在儿童时期培养国际视野与国际意识,更需要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与他人交流,积极参与,养成协作互助的态度与素养,为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现实世界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中亦提出:“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3以项目学习作为阅读教学的操作范式,旨在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体验,以真实有效的实践促进学习。在阅读过程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将言语的建构、文化意识的渗透以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融入探究活动中,建立阅读共同体,从而帮助阅读者实现“浸润式”的深度阅读。

以“地球村的孩子”项目为例,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书中众多人物的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述能力,项目组师生组织了“吵闹村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活动。人物颁奖礼这一展示交流情境,让学生得以从阅读初期就积极投入。为了厘清书中出现的外国人物,学生绘制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整理了书中出现的异国风俗等信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关系与故事的发展。在阅读推进课时,学生组成阅读小组,组内推选优秀的思维导图上台展示。学生利用希沃一体机的展示平台功能,如“放大”“着色”“批注”“圈画形状”“拖动”等,介绍绘制时的思路。这样的交流与展示,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阅读感受都有其价值与闪光点,从而与其他阅读者产生积极互动。学生根据不同人物自由组成“后援团”进行“拉票”,为喜爱的书中人物上台“代言”。拉票结束后,全班一起投票,得票最高的人物就能获得该奖项。为了能让心仪的人物获奖,学生深入挖掘人物特质,从而生发出视角独特的精彩陈述。这一有效情境,让学生对书中人物有了更多立体的解读,对书中描写的异国风俗、信仰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在选出年度人物的颁奖环节中,情境构建进一步强化,课堂中构成了阅读参与者(教师、学生)积极互动的学习场域,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差异,让学生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受与内化阅读的新体验。

当学生为书中的不同人物“代言”时,就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思考,并通过相互交流、小组协作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深入到情境中,认识到多元文化下价值观的多样性,发展了国际理解能力。

三、成果探究,促进反思成长

项目学习的成果能够集中呈现学生的素养能力与思维品质。胡红杏认为:“教师通过由学生所呈现的项目成果等来判断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对知识、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所体现出的能力、创造力的发展状况。”[3]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积极探索,是建构项目成果的重要基础。因此项目学习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创作时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反思。

建立在优质文学作品基础上的阅读,深化了学生对他人情感与思想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用充满感染力与想象力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以“地球村的孩子”项目为例,在阅读推进课之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素材。在阅读交流课,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吵闹村的孩子》写续集。学生化身为书中那性格各异的“捣蛋鬼”,进行续集创编。在续集故事的交流中,学生发现了真实的、活生生的儿童形象,跨越了国界与时空,引发内心共鸣,使他们更能理解和尊重异国民族与文化。让学生为阅读书籍撰写续集,是对学生个性创作的认可。愉悦的创作体验,有助于学生在修改与完善项目成果时更为积极。

新课标“课程内容”部分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務群,针对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提出:“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2]27在创作了续集故事后,学生的阅读体验正处在波峰。这时,教师激励学生关注本土的真实生活,围绕着项目核心任务进一步探究:如何像书一样记录自己的童年故事?带着问题,学生继续挖掘相关资料与素材。在阅读项目活动中,我们选择的《吵闹村的孩子》的版本是由著名翻译家李之义先生翻译。学生利用“bilibili”等在线互动视频网站,观看李之义先生关于“中西互鉴”的专访,通过弹幕系统互动点评,进一步感受到了瑞典作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认识到了中西文明互鉴中,文化表达与交流的重要作用。阅读的积淀与异国文化的感知,让他们产生了自己记录童年生活的愿望。学生利用通讯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与不同地域的小伙伴们一起创作自己的童年故事。学生在收集到的故事中进行精选,对故事进行评价、反思和修改,共同编辑《地球村的故事》一书,作为项目的重要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生发了对本土文化的强烈认同,也审视挖掘了他人童年经历中体现的文化,感受不同文化对童年经历的重要影响。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区域的风俗习惯,尊重包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进行跨文化交际。在制作、展示书籍的过程中,学生以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多角度思考问题,综合展示项目学习的成果。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项目核心任务,自主优化项目成果,加强了国际理解意识,加深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共鸣。

综上所述,语文项目式学习以任务为驱动,以儿童化的视角,将学生引入文学阅读与文化对话的情境中,进行阅读鉴赏与表达创作。与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对话,利于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国际理解视野,帮助他们理解与尊重不同的文化。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项目化”实施,对学科课程国际化是很好的启示与补充,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丽贝卡·J.卢肯斯,杰奎琳·J.史密斯,辛西亚·米勒·考弗尔.儿童文学经典手册[M].李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胡红杏.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66.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学习项目化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