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______的力量

2022-05-30文题雷晔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汉服故乡

文题雷晔

文题亮相

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只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一星火种竟至燎原之势,那是梦想、信念和真理的力量;一帘细雨瞬间平息猛烈的狂风,一抹微笑无声融化心灵的冰雪,一盆洗脚水让辛劳的母亲泪水盈眶,这是真、善、美的力量;细小的溪流汇成了浩瀚的江河,微小的水滴穿透了坚硬的岩石,渺小的蚂蚁抱团冲出了火墙的包围,那是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同舟共济的力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勇敢坚韧、不屈不挠、洁身自好的力量……生活中,一定有某一个时刻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一定有某一种力量让你难忘、让你震撼、让你感动。

请以“_____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选角度;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1.拓展思维,仔细审题。半命题作文往往可以给人较大的创作空间,同学们可以在横线上填写自己较熟悉的写作对象。不要禁锢自己的思维,可以多角度思考,从人到物,从具体到抽象,从熟悉到陌生,如“自然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爱的力量”“与众不同的力量”,等等。当然,在拓展思维的同时,一定要关注材料中的信息。材料中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思路,如“梦想、信念和真理的力量”“真、善、美的力量”“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同舟共济的力量”“勇敢坚韧、不屈不挠、洁身自好的力量”,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些内容来立意,避免跑题、偏题。

2.恰当选材,以小见大。同学们在选择写作素材时,不可贪大,以至空洞无物,而应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选取生活中让你最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最为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引出“力量”给你的感受,用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来化抽象为具体。

3.提炼主旨,抒情写理。同学们要把握好自己所选择的写作材料,提升作文的主旨和情感内涵,写人物需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写事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谈谈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总之,寓情于物,寓理于事,融情于景,都是作文取胜的“法宝”。

考场练兵

故乡的力量

◎赵怡任

故乡的力量有多大?在阅读了无数对故乡牵肠挂肚的文章和诗歌后,我不禁这样问自己。

故乡的力量很大,足以令人泪流满面。

“爷爷,我们要搬家了!”我兴奋地朝爷爷大喊。我以为,爷爷会像我一样激动兴奋。毕竟,到一个比故乡更发达的大城市居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没想到,爷爷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他面无表情,像一阵风吹过湖面,却未起一丝涟漪,我略有些失望。第二天早上,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却发现爷爷起得比我更早,他的眼眶红红的……在离乡的车上,爷爷紧紧抱着一个小盒子,里面有故乡的照片。

故乡的力量很细腻,似游丝萦绕心头。

转眼间,离开故乡已经一年多了,不知道故乡变成了什么样。还是只有零星几座高楼吗?路边小吃的种类还那么少吗?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总会想:若是在故乡,我每天放学后手里肯定会拿一根酸甜的糖葫芦,糖葫芦上裹着的糖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我举着它边吃边走,旁边有许多小朋友盯着我。而我呢,肯定会慢慢地走,细细地尝。哦,还要留一个,给楼下邻居家的小妹妹吃。

当我周末在家无聊地抱着平板电脑看电视剧时,总会想起故乡的小伙伴们。那时候,每到周末,他们就会来我家楼下喊我出去玩。我们奔跑在故乡的大街小巷,欢声笑语久久回荡……

故乡的力量很持久,永存于我们的脑海。

终于,要过年了。我们一家人也要回故乡看看了,这真是振奋人心,爷爷更是提前几天就打电话给故乡的老朋友,约他们一起喝茶、下棋。

回到了故乡。哟!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一栋栋新的大楼是刚建起来的吧!咦?这边又多开了一家小吃店。

在亲戚家吃过晚饭后,爸爸牵着我的手走在大街上。他每次走到少年宫门前都会不厌其烦地对我说:“我小时候,这儿是一家电影院。那时候,你爷爷也这样拉着我在这儿走。那时我年纪小,识字少,指着上面的大牌子问:‘爸,那是什么字?你爷爷就告诉我,那是什么字,现在在演什么电影……”爸爸说这些话时,眼神那么温柔。

我渐渐明白了,原来,这就是故乡的力量啊!

【山西太原市凤凰双语学校】

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故乡”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名词,小作者却让它有了“力量”,表达出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与热爱。在选材上,本文做到了以小见大。小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很普通的几个场景和画面,细腻地传达出故乡对自己及家人的重要意义,令人回味。

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郑佳莹

你從浩瀚的历史长河走来,留下千年的足迹。你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是滋养神州大地的潺潺小溪,你是辉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自打儿时起,我们口中便吟诵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长大后,各个朝代、各种风格的诗词走进了我们的脑海中。通过诗词,我们可以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在与友人告别时,我们脑海中会浮现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分别之际便不再悲伤;在沮丧失意时,我们会不禁高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心中便顿感释然了;在不得志时,我们可以默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勉励自己。通过品读诗词,我们可以与苏东坡一同游览西湖,与刘禹锡一起在陋室苦中作乐。诗词,或给人美感,或塑人品格,或教人淡泊。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诗词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强大。这精神养分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强大的根。

诗词在,根就在。

古时,在文人墨客吟诗诵词或举杯小酌之际,总有美妙的弦乐声相伴。或是行云流水的古筝曲,或是惊艳四座的琵琶独奏,这是属于中国人的闲情雅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在懒散时听一曲《十面埋伏》,便会立刻紧张起来,仿佛被带回了那个风声鹤唳的夜晚;在悲伤时听一首《二泉映月》,心灵会跟着二胡声慢慢平静下来。中国古典音乐,或给人美的享受,或使人警醒,或净化人的心灵。

中国古典音乐在,根就在。

李子柒,因传播中国文化而出名,视频中的她梳一根麻花辫,身着汉服,一举一动都透着中国女子的美。陈更,着一身汉服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出场,吟诵着诗词的她落落大方,倾倒众人。汉服的背后有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为人要正直,腰间的衣带象征平衡中立,她穿上汉服,似乎背诗词、听古典音乐都多了几分中国韵味。汉服不仅形美,而且体现出了含蓄内敛、端庄大气、典雅脱俗之美,代表我们民族的审美追求,也是我们的根之所在。

汉服在,根就在。

诗词、中国古典音乐、汉服……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只要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精神就在,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在,我们的根就在,中国之树在世界之林就会常青。

【山西太原市凤凰双语学校】

点评

本文立意高远。小作者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写作的立足点,从诗词、中国古典音乐、汉服这三个方面展开,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汉服故乡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汉服新“江湖”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上台说汉服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汉服有礼